今天我想聊的是小米手表,但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关于手表的故事。
1904年,法国商人卡地亚收到身为飞行员的朋友杜蒙的投诉,称他在驾驶飞机时很难从口袋里取出怀表。他希望卡地亚能帮忙,让他在飞行过程中能看清时间。于是,卡地亚想出了用皮带和带扣将怀表绑在手上的方法来解决朋友的问题。这种绑在手上的怀表就是今天手表的雏形。
想要做出一款智能手表,首要的前提就是先做出一款优秀的手表。并且必须符合用户使用手表的方式和习惯。
手表最根本的意义是看时间,其次是装饰。因此,我们在评价一款智能手表的好坏时,首先重点看它在时间的显示上是否考虑得足够充分。适合日常使用。方便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的时间显示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电子手表,以及许多针对极限运动爱好者的专业手表。
但这款多年来一直被手机取代的产品却突然让科技公司大吃一惊。智能手表的话题再次被提起。手表作为用户佩戴最贴心的配饰,其佩戴方式似乎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携带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个人互联网门户,他的交互体验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小米被认为是智能可穿戴行业的巨头。从第一代腕带开始,它已经发布了多款智能穿戴产品,而这甚至不是第一次推出智能手表。第一代小米手表可以说是你想要的都有,甚至更像是一款戴在手腕上的手机。
这也是很多智能手表的常见做法,希望将强大的功能封装到小小的手腕终端中。这并不是说这不是一个好主意,而是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条件,在制作腕上手机时,手表最本质的东西往往被忽略了——报时+便利+装饰。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手表往往都会走一些奇怪的弯路。所以我认为,要做好一块智能手表,首先要做好一块手表。
小米生态链的大部分产品都遵循简约的风格,这一点体现在包装上。
打开世界盒子,首先看到的就是说明书。由于手表的操作比较复杂,所以表盘上没有简单的引导贴。建议您在开始之前阅读说明手册。
手表直接装在盒子里,第一眼看上去就非常漂亮。圆形表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首先是一块手表,而不是什么花哨的东西。
配件很简单,只是一个简单的磁力充电器,不附送适配器。
小米手表配备了1.39英寸高清屏幕,分辨率为454*454,不锈钢中框,黑色处理。关闭屏幕后,看起来是纯黑色的,非常帅气。
手表的背面和自己的表链是一样的。光电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心率等。表带由塑料材质制成。经过多代的进化,小米的表带一直都比较舒适。此外,官方还提供了多种其他表带款式可供更换。
表带也是传统手表的自锁闩锁,方便更换表带。
和它的大哥小米相比,这款的表盘尺寸是46...4mm,厚度终于像手表一样了,这让我很开心。
整体重量60克,比我们自己的手环重不了多少。戴在手上并不像其他智能手表那样,非常繁琐、累人。这对于一块手表来说其实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
当表盘点亮时,这种因好看而带来的舒适感和享受是很多笨重的智能手表所无法达到的。
不得不说,它的表盘确实很漂亮,至少作为一款手表,我有把它拿出来的欲望。
曲面玻璃对于手机来说可能手感不太好,但是对于手表来说,确实增强了“高端感”,可以说是非常毒了。
手表支持触控操作,不过除此之外,手表右侧还有两个物理按键,堪称智能手表的“皇冠”!通过这两个按钮,还可以进行很多操作。
首先总结一下,相比小米手表,小米手表在具体功能上更接近小米手环。
事实上,任何智能设备终究要服务于人,设计时一定要以人为本,尤其是手表这样的产品。与手环相比,它们的功能多了很多,但并不是简单的与手机的功能堆砌,所以对于智能手表来说,如何破局仍然是整个行业还在探索的问题。
从功能上来说,小米手表更接近小米手环。具有运动监测、睡眠监测(虽然我想没有人睡觉的时候戴手表)、消息提醒等功能;在UI界面和操作方面,小米手表更像传统智能手表,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触摸进行,两个物理按钮可以充当菜单和快捷键。
小米穿戴APP
首先这个产品和我们自己的手环是一样的。要发挥其全部功能,需要与手机APP配合。
与集成在小米运动中的小米手环相比,小米手表拥有独立的APP。看来,在小米的定位中,手表是一个独立的产品线,而不仅仅是智能手机的配件。 。不过从实际体验上来说,这款APP其实和手环的小米运动APP颇为相似,目前来看更像是一件背心。
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您就可以将手表与APP配对,然后您可以使用APP更换表盘、查看运动数据等内容。
但!就像手环一样,如果APP无法保持后台运行,其功能就会处于半禁用状态。它无法像仪表一样单独处理某些工作(没有它)。
各种监测(运动、睡眠、心率等)
其实这部分我根本不想写,因为这和我自己的小米手环一模一样……
反正传统的10大模式、50米防水、各种运动监测……
心率算法与国内知名算法厂商合作。经过这么多代光电算法的变革,现在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高了。
至于睡眠监测……你睡觉时戴手表吗?反正我不戴,连手链都没戴……
总而言之,N代手环已经用上了。手表的监测功能实在没有必要再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小米手环4的体验文章。
个性化定制表盘
这个功能其实在小米手环和小米手表上都有,也是小米可穿戴产品最有趣的功能之一。
该功能还需要使用APP。表盘市场上有不少定制表盘。用户可以自行下载并更改。对于许多用户来说,他们会发现它们非常有趣且个性化。既然小米手环4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自行改变表盘图片,相信这款小米手表也应该能够通过一些方法做到这一点。
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手表相对手环来说要严肃一些。改变手环的主题很有趣,但对于手表来说,其实还是保留默认界面更好。
智能助手:小爱同学
与旗下众多智能产品一样,这款手表也支持小爱同学,但小爱同学仍需要连接手机APP才能体验全功能版本。
我先把GIF放在这里。
可以看到,长按表冠可以激活小爱同学,其语音识别也比较准确。如果有这个功能,就意味着手环还可以作为小米生态链的控制终端,这对于很多家里安装了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
其他一些功能和体验
其实,小米手表有很多实用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棒:
例如,传统智能手表最常用的功能:提醒、信息推送。使用过小米可穿戴产品的人应该都会体会到,这个功能确实非常方便。
另一种选择是通过手环绑定支付宝,使用单独的二维码进行支付。此功能无需在付款时握住手机。您只需简单几步,即可直接使用手环完成支付。
至于夜灯功能,我确实觉得非常实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这款小夜灯往往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小米手表还支持NFC,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APP将门卡和公交卡复制到手环中。带着手环出门,不仅可以省去携带门卡,还可以方便快捷地乘坐公交车,无忧无虑。我丢失了公交卡。
总的来说,这款小米手表虽然不像它的老大哥小米手表那样是一款小型手机终端,但它的一系列功能也非常实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看作是手表的放大版,更正式、更严肃的手链版手表。
我一开始就说过,做一款智能手表,首先重点是看它对于显示时间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是否方便日常使用。如果一款智能手表连“看时间+好用+装饰”的工作都做不好,那么这个产品肯定是失败的。
不用说,小米手表的外观在同类产品中当然是非常出色的,让人忍不住想要拿出来。那么它在读时和易用性方面表现如何呢?
如果你几年前关注过可穿戴设备,你应该对上图这个品牌很熟悉。至于智能手表的便利性,至少在看时间方面,绝对是非常方便的。
小米手表虽然没有熄屏显示功能,但确实具有抬腕亮屏功能(和手环一样),而且查看时间也非常直观方便。
上面的图片是一个GIF。虽然在灵敏模式下看起来还是不如Band 4那么灵敏。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智能手表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续航。续航问题直接影响用户报时的感受。这也是可穿戴产品最大的痛点。
对于这款手表的续航能力,我不得不赞叹一下!我用了七八天就用掉了32%的电量。虽然我是轻度用户,晚上也不会戴着手表睡觉,但我个人感觉这个续航时间超过了官方的15天。我希望能够使用它。可持续使用20多天,甚至每月只充电一次。这真是太棒了!
它还有一点比我的好,那就是使用一年后需要更换电池。但更换电池会影响密封性。有了这款充电产品,你再也不用担心没电了,影响防水性能了~!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定义智能手表的,但在我看来,要做好一块智能手表,首先要做好一块手表。
如果一款智能手表有很多花哨的噱头,强大的功能,但是戴在手上累,看时间不方便,厚度惊人,外观很差,电池续航时间短,那么我觉得这款产品应该算是相当失败了(我不是影射它的老大哥,我说的是 ,手动眯眼)……
显然,小米手表可以说是智能手表中为数不多的干净产品之一。虽然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抬腕亮屏不如手环灵敏,比如不连接APP就无法使用所有功能等,但这些缺点都留下了改进的空间。
小米手表的功能更接近手环。在用户体验上,它完成了作为手表的职责——好看、想拿出来、看时间方便、用起来省心。电池寿命更令人印象深刻。不用担心。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总觉得智能手表应该先是手表,然后再谈智能。不知道你怎么想?
福利给了!
壳牌太子真无线耳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