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情况,指导支付机构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
其中,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支付机构已将外国人在华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限额从美元提高到美元。
会后,支付宝、财付通迅速回应了相关决定和安排。支付宝表示:“今天已完成部分额度增加要求,近期将全部完成。同时,支付宝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提高境内境外用户支付安全。”性和便利。”
不能用、不想用、不想用
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外交往日益密切。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华外国人大多使用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与国内移动支付的支付习惯不同。使用移动支付时,存在实名认证和支付限额等问题,这给一些在华外国人支付带来不便。
2月26日,“外国人在中国花钱难”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阅读量已达1亿次,互动量达10.8万次。
这条微博热搜显示:2023年,第一次从香港回到上海的江山发现自己“没钱花”。
疫情期间,由于他长期不在上海,他名下绑定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银行账户均因太久未使用而被冻结。如果他想使用POS机,很多地方都不接受他。
他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很多海外人士回国或出行都会非常不方便。”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根据2023年万事达卡对重点商圈外资卡(即国际支付银行卡)的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外资卡受理情况零售餐饮商户覆盖率不足40%。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庆松表示,经过认真调查分析,问题可概括如下:
“无法使用”,部分外国朋友无法绑定境外银行卡;
“使用起来并不容易”。有的外国朋友觉得消费超过一定金额,付不起账单,不好用;
如果遇到的问题太多,支付不方便,自然会“不想用”,于是就出现了“不会用”、“不好用”、“不要用”的问题。想要使用它”。
简化验证并增加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央行引导支付机构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措施。政策礼包主要涉及三大方面:
首先,针对来华人员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境外银行卡成功率较低的情况,要求和引导支付宝、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绑定卡效率;
其次,简化身份验证安排,方便来华外国人办理绑定卡等一系列手续;
更重要的是,引导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支付机构将外国人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限额从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
对于用户身份认证问题,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海外用户进入中国后,如果想要绑定第三方支付APP,需要办理实名绑定卡,个人信息缺失是个问题。办卡的第一个障碍是海外用户有时不愿意提供监管机构认可的基本信息来满足反洗钱的需要。
根据监管指导意见,支付宝目前正在进行试点。境外用户无需身份认证即可有一定的支付限额,超过则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认证时,支持境外人员使用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地区居住证等六种证件进行认证。居民身份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张青松表示,“我们也非常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我们会严格要求相关机构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外部卡绑定,外包内部使用,提升跨境支付体验
去年以来,财付通、支付宝携手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卡组织,通过“境外绑定卡”、“外包内用”等服务,持续提升境外人士跨境支付体验。
外部卡绑定是指入境用户下载支付宝、微信支付并绑定国际银行卡后,就可以像中国人一样消费。
“我们希望与外国朋友分享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支付方式。外国朋友可以将海外银行卡绑定到我们的支付宝或微信APP上,然后利用我国广泛的受理环境来完成支付。‘绑定外国卡’是这个意义。”张青松说道。
内部使用的外包可以简单理解为海外钱包入库支付。
“电子钱包在东南亚很多国家被广泛使用,我们希望马来西亚或者其他地区使用的钱包也能在中国使用,这就是‘外包内用’。”张青松进一步解释道。
移动支付日益成为跨境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据统计,支付宝、财付通已推出13款海外钱包,满足在华外国人使用移动支付的需求。
据统计,2023年,近400万移民使用移动支付,实际交易笔数超过7000万笔,金额超过100亿元。
广告
回顾过去的问题
小广告分割线
如果你路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