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会收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党委送来的‘学习大礼包’,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更好地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日,山东德州流动党员苏绍勇收到家乡兰州市城关区徐家巷社区党委寄来的“红包”后深受感动。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城关区以基层党建“凝聚力”工程为载体。针对党员流动性大、流动分布广、经营行业多、教育难等问题,按照“摸清基础、搭建平台、保证学习”的思路,多措并举,采取多管齐下,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社区楼宇、指尖网络,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学”,不漏学不漏学。缺课、不落后,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创建账本
让流动党员“动而不失”
城关区各级党组织通过电话、微信、抖音等多种平台积极联系流动党员,掌握流动党员入党时间、退党时间等基本信息和情况。党员情况、离开原因、流入地点,建立流动党员制度。党员动态管理账本,力争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感知,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过去,辖区流动党员管理采取的是被动组织、寻找党员的2.0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明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光武门街道探索新模式,及时推出“组织搜索”“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互动3.0模式,动态管理移动扎实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和组织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任何一个流动党员都不能掉队。”为了尽快联系和找到辖区每一位流动党员,功兴墩街道段家滩东社区拓展思路,组织了一场“一定找到你”主题活动,通过统一制作、为全体党员发放“党章”还为党员制作了《党员身份证》、《政治生日卡》,还为流动党员制作了《党员心卡》,确保党员管理横向纵向管理,不留死角、盲点。
搭建平台
让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
为方便流动党员随时与党组织互动,以研促学,让流动党员及时了解党史学习动态和最新内容,全区各级党组织依托微信团、甘肃党建、学习加强等网络平台学习党史。内容推送,让移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
城关区政协、区医保局等单位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开设“党史的今天”、“党史故事”等栏目,发布党史知识、党史故事,引导党的发展党员们“触手可及”研究党的历史。区新闻中心将区工会开发的“有声图书馆”嵌入“金城关”APP,为移动党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书刊杂志阅读通道。
徐家湾社区利用“四史”学习教育,整合媒体图书馆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空中课堂”,让红色资源触手可及。草场街道、焦家湾东社区、段家滩东社区等单位创新党史学习方式。党组织领导和党员变身“主播”,通过网络向党员播报党史、讲党史故事。涌现出“我给你讲党史”、“党员讲党史的今天”、“听党史密码”等品牌,调动流动党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谈谈党的历史。
发送包裹
让流动党员“足不出户不离党”
为让流动党员加深学习理解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同步学习不落后,区各级党组织为流动党员送去了一系列理论学习书籍、笔记本等。流动党员。 “红包”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我们的礼包里有一封家书,一个党徽,一本学习经历记录本,一套党史学习理论书。”光武门街道大角梁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流动党员送上“红色大礼包”,让辖区流动党员学习党史“不落下风”。同时,白银路街道、青白石街道向流动党员送去“红包”,让外地流动党员及时参加学习,感受党史学习教育浓厚的学习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位流动党员。
让流动党员学好党史,是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的关键举措。城关区将继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集中学习教育,让流动党员找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自觉性。组织归属感,增强党史学习的获得感,党史学习教育路上“人人缺席”。
文/兰州日报首席全媒体记者 杨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