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华为淡出后留下的高端市场几乎被苹果一家垄断。惨淡的数据基本宣告了国产手机首次冲击高端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恰恰在于堆栈硬件。
堆叠硬件、拼出参数固然可以提升产品性能,但如果没有对用户和硬件的深入了解,就很难发挥其最大性能。更何况,对于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硬件并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满足于做产业链末端的占有者,很容易成为组装厂,失去在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
这并非危言耸听。近两年,海外核心零部件厂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国产手机却硬生生地将高端市场变成了红海。高价旗舰手机在堆积如山的硬件支撑下,未能激起消费者的换机热情。眼看囤货变成了库存,他们赶紧降价,最终让消费者的心都凉了。
尴尬的国产手机如何摆脱这种混乱局面?
答案是,像苹果一样,拥有高端技术的话语权。
抢占高端技术话语权
高端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底层技术话语权之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之所以能够击败诺基亚,重新定义手机市场,得益于其以多点触控为代表的软硬件协同,以及随后在芯片、屏幕和成像。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有软件和算法的支撑。正是能够利用软件和算法根据用户痛点对硬件进行底层调整的能力,让苹果在高端市场领先于竞争对手。
首战失败的国产品牌逐渐认识到技术话语权的重要性,开始奋起直追。
这场话语权争夺战主要围绕影像、安全、AI体验、软硬件协同四大痛点展开。最终目的是用技术解决用户痛点。
比如,在手机影像领域,围绕“解决痛点”的竞争正在进行中。
着眼整个手机市场,OV正试图以单点成像技术突破“防线”。虽然单点技术确实有创新,但整体动力不足。真正的竞争可能是苹果和荣耀在计算摄影方面的竞争。这也是2021年手机市场的一出好戏。
计算摄影是近年来兴起的手机成像技术。 2016年,谷歌首次在手机上推出了这项技术。随后, Deep 使用机器学习(ML)算法对照片进行逐像素处理,以获得最佳的照片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苹果手机的12兆摄像头丝毫不逊色于国产旗舰手机的秘密之一。
2021年,荣耀系列率先引入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让手机相机告别单兵作战模式,给苹果带来了意外的冲击,因为它解决了用户拍摄的实际痛点。图片,甚至让一些苹果粉丝产生了“倒戈”的想法。
此外,安全性也是手机用户的另一大痛点。
个人隐私一直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苹果是最早的先行者,iOS一向以重视隐私保护而闻名。 阵营也在迎头赶上。 OPPO、小米等厂商不断在系统中添加限制广告跟踪等隐私保护功能,甚至超越了苹果。例如,他们推出了“手机维修模式”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苹果还没有这个功能。功能。
但要彻底保护用户隐私,仅仅在软件层面做文章是不够的。荣耀系列采用独立的硬件安全芯片和双TEE(可信执行环境)软件安全防护。通过软硬件的融合,即使在电梯、会议室、出租车等相对安静的公共场所,也能实现智能、私密的通话。还可以保证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你的电话,而不用担心通话被泄露,极大地满足了高端用户的需求。
除了影像、安全之外,国产手机近年来也在AI体验领域不断发力。
此前,华为手机的很多底层优化都是基于AI能力,比如成像能力、空对空作战等。荣耀自荣耀系列诞生以来,就竭尽全力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AI体验,比如前面提到的AI人像引擎、智能隐私通话等。他们与苹果一起引领了手机行业的AI浪潮。
硬件比拼之后,各大手机厂商也展开了软硬件协同上的PK。对此,各公司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小米的重点是芯片,vivo的重点是内存,荣耀则以AI为底层逻辑,进行图像、屏幕、芯片三大优化。
以芯片为例。高通骁龙芯片性能出色,但如何“驯服”它们,让这把“火”不再烧到消费者手中,是业界的难题。
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到这一点。荣耀早在四年前就发布了三大自研技术。新一代通过Live智能引擎进一步赋能三大技术。强大的底层优化能力充分释放芯片的潜力,为手机带来强大的性能。用荣耀CEO赵明的话来说,高端芯片就像青龙偃月剑。在周仓手里不起眼,到了关羽手里却成了法宝。
不仅仅是荣耀,两年前,vivo也通过算法实现了手机内存和闪存的融合,让8G内存的手机有了12G的效果。这种底层的调节能力,如今正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正面竞争的主战场。用荣耀CEO赵明的话来说,最终目标是:同样的芯片,更好的体验。
再看屏幕,这也是影响手机体验的核心部件。过去很多厂商都是直接使用,没有任何调整,导致视觉体验很差,远不如苹果。这种情况近年来得到明显改善,国产手机开始在屏幕显示上发力。比如小米、小米就很强调色彩表现的准确性。荣耀做出了创新性的改进。首次在LTPO屏幕上实现高频PWM调光功能,不仅省电、平滑自适应高刷,还能提供更好的护眼效果。
底层技术一直是苹果等国外巨头的护城河。如今,以华为、荣耀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不仅逐渐掌握了高端技术的话语权,还推动了屏幕等高端零部件的本土化创新,实现了产业链的共赢。这为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与苹果相比,
开创手机下一个时代
虽然国产手机在底层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努力的方向仍然主要在性能、成像等硬件层面。
过去十年,如果说手机行业有什么大的变化,那就是以AI为代表的软件技术迅速崛起并深刻改变了行业。过去简单构建硬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苹果之所以是苹果,不仅在于其强大的自研A系列芯片,更重要的是其十几年来积累的软件能力,尤其是AI能力。这种软硬件融合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上的。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扎根底层技术,对标苹果。例如,vivo表示自研影像芯片只是第一步,未来的目标是对标苹果。小米还宣布将“正式对标苹果,并向苹果学习”。荣耀在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上长期践行“两轮驱动”的极致产品主义,立志成为全球标志性科技品牌。具体来说,在全球市场上,荣耀与最强者苹果展开竞争。在国内市场,唯一可以超越的对象就是华为和苹果。
对于以往习惯内卷化的国产品牌来说,这种一致对标苹果和行业最强玩家的态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国产品牌能够在安防、影像、软硬件协同、AI四大领域掌控技术话语权。
相比之下,荣耀或许是最有机会突破的。
近两年来,荣耀除了在影像、安全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稳步发力,在AI方面也持续发力。最新版本依托荣耀AI能力,采用三大图形加速技术,打造旗舰机AI新赛道。
市场也开始加速对那些扎根底层技术、积累了大量经验的企业给予回报。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领跑国内手机市场,荣耀以16.7%的市场份额跃升至第二位。
市场份额回升的背后,是荣耀产品能力的提升。
随着摩尔定律逼近极限,手机元器件激增,通过简单堆叠硬件在狭小的空间内提升手机性能的路已经越来越窄。
基于对用户的理解,通过AI技术,从底层实现架构优化和软硬件协同提升用户体验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从这个意义上说,AI开启了手机的下一个时代。
更重要的是,AI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机的智能时代,更是跨屏、跨设备、跨系统、跨生态协同、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手机。比如,发布会上,荣耀还发布了3 Pro耳机等全场景产品。
在新的智能时代,谁能构建以AI能力驱动的系统化创新能力,自下而上重构产品的智能体验,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战场为国产手机二次冲击高端创造机遇。而刚刚发布的荣耀则位居榜首。
但高端市场从来不是一场登顶的游戏,而是一场迈向技术创新的长征。国产手机想要开创属于自己的高端时代,必须:
走出你的舒适区,走正确但困难的道路。
制片人:毕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