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几名男子劫车前往昆明”、“西山区万达广场有暴徒持刀刺伤群众”、“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爆炸”等微信消息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引来网友围观。网友们的关注。当天下午,警方通报证实,这三条信息均为虚假信息。
“只要谣言传播违法,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面对似是而非的信息,转发前一定要冷静、谨慎,不能盲目跟风。”律师提醒广大公众,在微信朋友圈中,不要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谣言,否则将被追究责任。
造谣者必须被追究责任
目前,微信用户已突破7亿。微信朋友圈的定位是一个小众的、由熟人关系打造的私人圈子。随着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诸如“泉乞丐”之类的谣言不少,大多未经证实,甚至是一些人刻意捏造的。
很多人认为微信主要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传播。即使出现不实消息,传播速度和影响也较小,不应认定为制造、散布谣言。
对于微信谣言的定义,法律专家表示,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一些异常信息传播得特别快。一旦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制造者、传播者即使不是故意的,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
据悉,今年以来,各方加大了打击谣言的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发布司法解释,加大对网络侵权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开展全国打击网络造谣传谣活动。
“对于一些不准确的消息,如果想要传播,就有义务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不要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更不要一不小心触犯了法律。”警方告诉记者,对于利用网络造谣、散布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打击,并依法惩处。 (云南网记者 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