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及相关知识解析

2024-10-17
来源:网络整理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刑事立案的标准是,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引发群体性事件,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损害国家形象。更多关于微信群中散布谣言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法律快讯》编辑为您解答。

一、微信群散布谣言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根据刑法规定,诽谤罪是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案件外,只能投诉处理的案件。

受害人未主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诽谤行为人刑事责任的,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人民法院不能对诽谤行为人判处刑事处罚。 ”这意味着“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为明确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刑事案件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解释》第三条列出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起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的;

在微信散发谣言_微信散布谣言_谣言微信传播几条违法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2、利用信息网络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信息网络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工具属性”和“公共属性”。人们利用信息网络作为获取信息、买卖商品、收发电子邮件的有效途径,这说明信息网络具有“工具属性”。同时,信息网络也是人们交流的平台,是现实生活的延伸,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恐吓他人、情节恶劣、扰乱社会秩序等犯罪行为。现实生活中,任意侮辱、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难以彻底杜绝的特点,对他人进行谩骂、恐吓,社会危害性更大。

司法解释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或者组织、指使在信息网络上传播,寻衅滋事,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处罚。刑法。依照第一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寻衅滋事罪的定罪处罚

三、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敲诈勒索犯罪的认定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网络信息为由,威胁、勒索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处罚。刑法第 274 条。因敲诈勒索罪被定罪并受到处罚。

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胁迫、威胁行为时,通常采用两种基本手段:

一是“发帖式”,即威胁发布负面信息并向受害人索要财物;

第二种是“删帖型”,即先在信息网络上传播负面信息,然后以帮助受害人“删帖”为借口,对受害人进行威胁、胁迫、索要财物。

这两种基本手段本质上是利用信息网络主动胁迫、威胁受害人,进而勒索公私财物。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如遭遇他人诽谤,必须及时向警方举报。以上内容是法制快讯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微信群中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和困惑,请随时咨询 律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