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联和支付宝都无法相互淘汰,处于一种并存的状态。银联现在做的,就是用云闪付,变守为攻,争夺移动支付。”
记者秦敏
信用卡市场高级研究员董政在微信上麦当劳购物后,要求收银员用手机支付。 收银员立马拿出二维码扫描枪扫描支付宝的二维码,可是董政竟然要用闪付。
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最新推出的移动支付品牌。 2015年12月12日,在支付宝借“双十二”推出50折优惠、大举拓展线下移动支付场景之际,银联联合20多家商业银行在微信上发布了云闪付。
云闪付刚刚起步,收银员还不习惯使用。 不过,银联决心改变移动支付多年缺失的局面,守住支付清算的主阵地。 此次,银联携手“粉丝”效应极强的手机厂商——苹果、三星。
2015年12月18日,银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与苹果、三星达成合作。 预计Pay( Pay)和Pay( Pay)最早将于2016年初上线,届时将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 POS 终端。
财新记者独家获悉,除苹果、三星外,银联还将与华为、小米、联想、中兴等手机厂商展开合作。 各手机品牌“支付宝”将依托银联平台挤入移动支付潮流。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攻城掠地。 其主要目标之一是拓展线下交易场景,打造移动支付渠道,抢夺传统金融机构的“奶酪”。 过去在这个阶段的竞争中,中国银联作为中国唯一的银行卡联盟组织和银行间交易清算组织,基本上处于守势,只能坐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去中介化”,成长为银行间贸易清算的另一种市场力量。
银联终于出手了,开始转守为攻,选择开放战略,试图将银行、收单机构、手机厂商甚至运营商拉入自己的阵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智能手机+NFC” (Near,近场通信)+金融IC卡”产品模式,逆袭移动支付市场。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的渠道是财付通)占据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80%以上; 2015年第三季度,约有1.9亿活跃用户使用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排名第二的微信支付拥有超过1.5亿活跃用户。 包括银联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均未上榜。 2016年,闪付会改变这种格局吗?
苹果、三星助阵
2015年底,明星手机品牌苹果、三星宣布与银联合作,终于敲开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大门。
目前,已有部分中国手机用户收到了苹果发布的体验邀请码,测试Pay功能。 “三个字:方便、快捷、安全、体验好。” 一位NFC天线厂商的技术专家点评道。
据财新记者了解,三星即将邀请部分中国用户体验Pay产品。 财新网记者曾于2015年10月下旬在韩国体验过Pay,在POS机上刷手机进行线下支付,整个过程快速流畅。
Pay和Pay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8月正式上线,并在国外积累了商业基础。 Pay在韩国上线两个月,交易量约10万笔,累计用户约100万,累计交易额1000亿韩元(约5.5亿元人民币)。
从技术角度来看,Pay和Pay都是基于NFC(即在手机中集成NFC天线和安全芯片)的全终端移动支付模式。 通过空中发卡流程,将动态加密的银行信息集成到安全芯片中。 NFC传输交易信息并完成支付。 简单来说,相当于将银行卡加载到手机的安全芯片中,其使用方式与刷银行卡无异。
Pay与银联的合作有很多共同点。 中国银联产品部副总经理蒋海建告诉财新记者,首先,银联与中国移动的合作是基于手机闪付品牌; 其次,合作实现的功能均基于手机闪付卡发行交易的硬件设备。 航空卡发行流程相同,云闪付卡以(技术,将银行卡相关信息转化为电子的虚拟账户)形式存在,增强安全性; 而且都支持包括加载云闪付卡的注销、挂失、暂停的全流程管理,这种管理是双向的。 如果用户手机丢失,可通过苹果的“查找”删除卡内相关数据,可致电银行挂失; 最后,在使用方面,同时支持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主要区别在于三星除了支持NFC技术外,还支持磁力安全传输技术,让用户可以在没有进行非接触改造的POS机上使用。” 移动支付业内人士表示,“这项技术可以传递云闪付的卡信息,像磁条卡一样在普通POS机上使用,但由于动态和动态数据的结合,它和IC卡一样安全。”
三星也向财新记者证实,三星与银联的合作可以同时支持NFC POS机和磁卡POS机。 这样一来,无需对商户的POS机进行改造,即可在大部分商户轻松使用Pay,省去店员学习新操作方法的麻烦。
“先进的磁卡保密传输技术其实对银联很有吸引力。银联推广移动支付的一大障碍是流程复杂和店员无法操作,三星可以从商户端解决这个问题。” 上述技术专家认为,但应用规模取决于在国内能销售多少支持该功能的三星手机,以及有多少消费者会因为Pay而选择购买三星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部署,到2017年5月底,我国所有POS机将完成磁卡向非接触式IC卡的转变。 改造完成后,POS机将支持NFC技术,届时三星的磁性安全传输技术优势也将一去不复返。 目前,全国进行无接触改造的POS机超过600万台,约占存量POS总量的60%。
银联、苹果、三星和银行不愿透露合作将如何分享利润。 银行业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在与银行系统讨论移动支付时,目前更关心的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还没有讨论如何分摊费用。 三星还证实,该服务本身目前并未产生利润。
“对于苹果来说,不分享交易其实是一种妥协。在美国,苹果是基于其巨大的用户影响力向银行收费,一般商户支付2%的交易费,苹果收取0.15%。但中国金融随着机构合力,苹果很难向中国金融机构要价。” 中国普天国际事业部项目总监乔欣告诉财新记者。
蒋海建表示,银联与苹果的合作模式类似于苹果与美国卡组织的合作,不涉及其他更复杂的内容。 苹果并没有打破发卡行、收单行、卡组织的交易模式。 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与银联合作,与银联一起与银行沟通。 银联明确要求合作的前提是符合各项监管要求,苹果也认可这一点,“它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监管要求”。
蒋海建介绍,目前苹果和银联合作支持的硬件更多,除了智能手机,还有iPad,三星主要是S系列和A5/A7系列。
董政认为,支付宝的加入将扩大银联线下支付的影响力,尤其是支付宝在国内拥有众多“粉丝”。 一旦上线,肯定会有一批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用户转化为银联的用户。 银联的目标之一是最大化用户转化率。
与支付宝的战争
财新记者近日在微信公众号区走进一家菜市场。 一位卖肉的小贩热情地招呼顾客用微信支付:“今天我们微信有活动云闪付邀请码,邀请码填写★401293096★感谢使用云闪付收银台,刷微信可以省几块钱。” 她拿出手机,生成一个二维码,顾客只需用微信扫码即可完成支付。 财新记者向她提到了联合闪付,问她是否愿意使用。 她坚决地摇头:“买个POS机要几千块钱,还得学操作,太麻烦了。”
2015年,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加速布局线下移动支付,出租车、超市、便利店、医院、饭店,甚至菜市场、水果摊都遍布其中。 依靠“用户口碑+低价商家”,支付宝在线下迅速开疆拓土。 支付宝“双十二”50%优惠活动。 仅这一天,线下商户首次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就达到了1951万,参与商户超过30万云闪付邀请码,涵盖了餐厅、超市、便利店、外卖、商场等。 商场、机场、美容院、电影院等八大线下场景。
支付宝的本质是在线支付,交易在线上,服务在线下。 虽然支付宝也有线下支付,但在大多数用户的印象中,微信和支付宝离不开网络是无法使用的。
联联想抓住了支付宝的这一弱点,以线下支付为突破口。 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可以完全脱离网络环境,让人更有安全感。
三星向财新记者表示,Pay只需要在登录三星账户、注册银行卡的过程开始时联网即可。 注册后,用户可以离线完成支付。 这项技术可以弥补移动数据网络不佳的地下车库、地下超市、商场和偏远地区。
支付宝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支付宝也可以做线下支付,但支付宝并不刻意强调线下支付。 支付宝希望给用户一个“随时可以付款”的认知。 中国移动NFC技术专家分析,支付宝的离线支付必须建立在用户或商户一端有网络的情况下。 比如在地铁刷卡,支付宝需要花钱改造地铁闸机,让它一直联网,让用户终端在断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离线支付。
不过,有移动支付行业人士认为,支付宝和微信的线下支付安全性远不如NFC,一旦被攻击缺乏强大的防护能力。
“关键是支付场景的问题,就是让用户在某个场景首先想到使用你。” 一位独立观察员指出。
支付宝从线上向线下延伸,需要构建各种场景生态。 例如,微信不仅基于自身平台充值Q币,还布局了线下城市服务、生活支付、购买电影票等场景; 支付宝从9.0版本开始新增“商户”和“好友”两个一级入口,面向线上商户。 下联动。
蚂蚁金服支付事业群总裁范志明曾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支付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东西,支付的制胜点不在于支付。 对于其他支付公司,支付就是支付; 但对于支付宝来说,意味着人脉关系、场景关系、信用记录等,这些都是支付宝未来的发展方向。
支付宝内部人士补充说,支付宝基于支付能力为商户提供流量管理、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服务。 例如,使用支付宝的商家可以进入口碑平台,了解用户习惯,为用户进行精准运营。 .
“在帮助商户做运营分析方面,银联需要在传统支付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我们正在努力。” 蒋海建说,“我们提倡开放共享,把支付变成大家共享的能力,而不是某个公司的专属能力。也就是说,不是某个商家做的好,所以我会给予政策优惠,但专心做好商家自己的事情。我们都提供平均支付能力,没有歧视,在效率上帮助它。”
上述移动支付业内人士认为,从银行体系来看,跨行数据整合为用户提供服务还做得不够好; 但是,单一银行可以为商户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营分析服务,应该可以做到和支付宝一样。
蒋海健表示,未来银联不仅会在支付场景上下功夫,还将进一步提升支付体验。 银联将为300元以下信誉度高的商户提供免密免签支付。 用户只需用手机轻触POS机,一两秒即可完成支付。 “这种体验比扫码还好。” 目前,这项服务正在逐步推出中。
只需用手机轻触POS机即可完成支付,这对用户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相比之下,在支付宝的过程中,需要打开APP,调出支付指令,扫码,确认交易。 当然,有多少商户会接受和使用NFC,还要看银联的推广能力。
“银联可能有更多的财力,可能能开发出比支付宝更安全、更好的产品,但银联有支付宝的高效率吗?微信支付只有200多人的小团队,可以走来走去大街小巷跟小店打交道,商品配送到社区便利店,银联能低到‘尘埃’,跟他们比拼速度和效率吗?” 乔欣表示谨慎的疑惑。
竞争
蒋海建表示,银联坚持走“智能手机+NFC+金融IC卡”之路,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银联的开放合作之路,需要面对产业链中的一系列长环节,整合各方关系。
银联此前探索过多种产品形态,包括与运营商的SIM卡模式、与银联的SD卡模式、与苹果、三星的全终端模式等。 现在,以银行系统为主导的SD卡模式不再大力推广,只是在内蒙古、黑龙江等一些有需求的垂直行业和个别地方推广。 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HCE(Host)银联云闪付收银台邀请码,邀请码使用【401-293-096】云闪付值得信赖,为银行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入口。
HCE 是指基于主机的卡仿真,而不是基于硬件的卡仿真。 它不需要在手机或SIM卡中安装安全芯片,而是通过运行在手机或云端服务器中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安全芯片的功能。 “NFC手机只要是安卓4.4.2以上系统,都可以从银行入口下载HCE模块,实现移动支付。” 上述移动支付从业者介绍。
系统的手机种类繁多,安全芯片采用的标准也可能不同。 银联利用HCE统一安卓手机的移动支付体验。 银联融合了银联品牌下的SIM卡模式、全终端模式、HCE模式,无论用户使用何种手机、使用哪个运营商的网络,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
银联采取了开放合作的态度。 财新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悉,银联与中国前十大手机厂商正在洽谈类似三星、苹果的合作。 前几年,银联与一些手机厂商做了一批产品,但在2014年9月树立了行业标杆,这些手机厂商紧急调整了产品计划。 预计2016年上半年,将会出现类似三星和苹果的支付体验。 产品发布。
“我们肯定会主动发展手机厂商,但我们希望手机厂商主动找我们,希望他们有意愿,为手机用户建立一个良好的移动支付生态圈。毕竟,这也是手机的一大卖点。” 蒋海建表示,银联希望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是全系列产品的合作,而不是单一手机或一款机型的合作。
添加NFC功能和内置安全芯片需要成本。 银联会给予手机厂商相应的补贴吗? 接近银联的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系统不会给予手机厂商合作的交易分成,也不会直接补贴手机厂商的终端,但会有一些额外的增值服务或增值福利, “比如在联合开发用户、拓展手机市场等方面是联合投资、联合培育的概念。”
随着与银联联合推出Pay,银联在手机厂商中的话语权逐渐提升。 一位微信排名靠前的手机厂商人士告诉财新,一旦Pay带动了苹果的销量,所有品牌厂商都不得不效仿。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手机厂商不太可能绕过银联直接与银行对接进行移动支付。 上述接近银联的人士表示,从技术方案来看,银行只要接入银联,通过测试认证后即可上线,接入速卖通、支付宝等支付入口。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银行与我们合作,比如我们目前正在与15家银行合作,到2016年底,可能会有几十家、上百家银行参与合作。” 江海建说道。
曾经力推NFC移动支付的运营商,此刻落寞了。 从技术角度看,银联租用SIM卡空间和使用手机厂商的安全芯片空间是同一个道理。 运营商和手机厂商都是渠道,只负责银行卡相关信息的注册、加载、注销,而真正的交易数据都在银行系统内部运行。 如果运营商不能吸引足够多的用户,银联可以基于全终端或HCE模式完全绕过运营商,这样运营商就有可能成为“鸡肋”角色。
当然,运营商有他们的优势。 “与全终端方案相比,运营商可以更好地管理SIM卡中的银行信息。毕竟一部手机可能只用一两年,但SIM卡的号码不会轻易更改。” ,运营商不对银行信息负责。账户加载、注销等响应更及时。” 上述中国移动NFC技术专家表示。
现在,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运营商,都需要根据用户规模向银联提出更好的合作条件。 中国移动希望在NFC移动支付格局未定前再战。 据财新网记者了解,中国移动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重点关注NFC移动支付发展,要求各省分公司全力配合,在主要城市营业厅推广支持NFC功能的SIM卡。 . 据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发行约600万张具有NFC功能的SIM卡,活跃用户超过200万。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NFC移动支付才刚刚起步。 如果中国移动加大投入,集聚资源真正做NFC,依托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基础,一定会有大量的NFC移动支付用户转化。 “关键是中国移动有没有灵活的体制机制来做这件事?”
银联表示,手机厂商可以完全定制手机,无论从实际产品效果还是用户体验上来说都是最好的。 如果有手机厂商愿意做全终端机型,银联一定会支持; 而在运营商层面,他们对手机厂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们将继续与运营商合作,改进和升级现有产品,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 江海建说道。
银联非常清楚自己在NFC移动支付中的作用。 一端是与智能手机厂商、银行或运营商合作,为用户提供发卡和管理服务,另一端是与收单机构合作,发展更多的商户。 “银联促进,共同发展。”
“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肯定不愿意免费为银联做嫁衣。现在,他们不向银行系统收取手续费。谁知道随着移动支付用户数量的增长,他们会不会找到新的合作模式呢?”未来?” 移动支付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相比之下,支付宝和微信都是自成体系,不涉及手机厂商、运营商、收单机构等复杂的产业链。 他们通过生活服务平台连接更多的用户和商户,更有效地运营用户。 一位运营商人士表示,在国外,基于NFC技术的机卡模式确实是主流,但在互联网疯狂发展的中国,支付宝的未来谁又能说得清?
郑东认为,支付宝与银联的较量主要在小额支付上。 在大额交易层面,刷卡支付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不排除未来支付宝将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进攻大额交易市场。
“未来,银联和支付宝不会相互淘汰,它们处于一种并存的状态。银联现在做的,就是用云闪付,变守为攻,争夺移动支付。” 董正说道。
蒋海建表示,淘汰现金是银行和卡组织最大的任务,而不是淘汰支付宝和微信。 “只要你有兴趣推广电子支付,我们都欢迎,前提是大家都遵守规则。” ■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录、复制、镜像等任何用途。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财新APP 4.0版上线啦!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