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朴超市新融资传闻:短视频互联网企业或成主角,抖音快手引猜测

2024-10-17
来源:网络整理

制作人:零售商业财务 ID:-

三年后,陈兴文似乎为普普超市找到了新的融资渠道。

据现有媒体报道,“普普超市已于今年3月完成新一轮融资谈判”。但这一次,向普普超市伸出橄榄枝的并不是投资机构,而是一家短视频互联网公司。

尽管融资传闻以及参与融资的具体公司尚未得到普普超市官方证实,但业内人士仍能从市场走势中捕捉到端倪。毕竟,国内有能力为普普超市“输血”的短视频互联网龙头企业中,大致可以分为抖音和快手。

只不过,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快手有责任向外界通报其所有重大投资进展,但目前尚未看到相应的公告。

因此,业内人士猜测,本轮融资的主角很可能是抖音。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抖音与普普超市达成合作,又会引发怎样的猜想呢?

对于普普超市来说,此次融资无疑是雪中送炭。

首先,普普尚未实现自主发展。成立八年仍未摆脱亏损泥潭,2023年才刚刚实现盈亏平衡。为了实现2024年的盈利目标,普普超市今年以来采取多种方式降低成本,例如裁员和外包给第三方。其次,抖音能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如果双方进一步合作,依托抖音庞大的流量入口,将有助于为普普超市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提供支持。

就抖音而言,普普超市在部分城市已经拥有庞大的线下配送“铁骑兵”。其履约资源能够补充抖音久未攻克的宅配场景。这与普普超市的高频刚性需求相辅相成。生鲜品类是吸引流量的有力工具,显然可以进一步渗透到本地生活服务腹地。

从表面上看,双方的合作充满了有利因素,是一场“取长补短”的联姻。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生鲜电商和本地生活的动荡中,双方争夺地盘的机会还多吗?

普普的“找钱”找到了互联网

关注普普超市的融资历史,其前五轮融资超过1.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2016-2019年。最新一笔是2021年11月完成的IDG资本战略融资。

来源:企查查

在没有资金流动的三年里,普普超市试图以盈利为契机,走上更健康的现金流循环。盈利时机已被多次预测,但尚未实现完全盈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路“烧钱”的普普超市也不得不一路“找钱”。

自2016年成立以来,普普超市先是用了三年时间立足福州; 2019年拓展至珠三角地区。自称“科技公司”的普普,首先瞄准了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深圳,然后是广州; 2021年将拓展至武汉、成都、佛山。当时,下载普普超市APP的注册用户数达到1.7亿。也正是在这一年,普普喊出了“全国逐步启动城市扩张”的口号。

如今,普普超市除福建福州、厦门基地外,已逐步在广东广州、佛山、深圳、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7个城市开业。

一路打拼的普普超市在大举扩张的同时,也饱受其所坚持的“前端仓”模式的痛点——价格、质量、效率的“不可能三角”。接触更多的用户群体,扩大市场份额。 ”。

值得注意的是,普普超市还叠加了“大仓”标签。同样设有前置仓的叮咚买菜单个仓库面积约为300平方米,而普普超市的仓储面积则达到800平方米。好处可以引入更多日用品等高利润产品,但开仓成本极高。

除了拥有超大仓面积外,专注于一线城市扩张的普普还有一个必须完成的“30分钟送达”绩效目标,这要求其大型仓库密集部署在中心城区领域,从而增加成本压力。过高的SKU数量(超过6000个)带来了较高的折扣率和人工成本,例如较高的前端仓库建设和管理成本、地理布局挑战以及对复杂物流操作的高度依赖。闹鬼的普普超市。

此外,普普超市正聚焦自有品牌,从源头把控,以提高整体利润率,赢得更多话语权。据《第三只眼零售》此前报道,2024年普普超市自有品牌销售额应接近5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5%-20%。自有品牌产品的主要类别是食品、日用品、冷冻水产品、肉类和家禽。

《零售商业财经》观察到,普普超市近期推出了海鲜、肉禽、冷冻面食等8个品类。

图:普普超市

虽然自有品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增量空间,但从源头抓起,必然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这对其现金流构成严峻挑战。

如今,普普超市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高昂的线下推广成本和相对较低的用户转化率。同样在生鲜电商赛道上竞速的玩家,如美团旗下的潇湘超市、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等,已经拥有成熟的业务布局和超强的平台用户粘性。换句话说,普普一直在“夹缝求生”。

由此看来,一路“烧钱”的普普超市不得不寻找资金支持。

抖音“三访”当地生活

走到普普家门口

从故事的另一主角来看,开启短视频时代并凭借强大算法技术突围的抖音从未躁动,始终致力于寻找自生业务。依托强大的流量入口,拥有在电商、本地生活领域与垂直巨头竞争的资本。

与日益成熟的爱好电商相比,抖音在本地生活业务上的进展可谓“喜忧参半”。

好消息是,抖音打通了从本地生活到门店的商业闭环。公开信息显示,抖音生活服务2023年上半年支付的GMV(总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由到店业务(含到店餐饮、店内综合)和酒店旅游贡献商业。抖音此前也提到,2023年“酒店+酒店旅游”业务的GMV目标为2900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抖音半年GMV突破千亿,抖音实力凸显。

但与到店业务不同的是,抖音在到家业务方面尚未取得突破。

核心原因是抖音的流量优势并没有成功承接“居家”业务场景。 “到家”比拼的是当地生活供应的丰富程度和合同履约能力。这就是抖音短时间内难以从“0-1”走向的根本原因。显然,抖音在多次失败的尝试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1年,有消息传出“抖音成立了专门的外卖业务团队”,其外卖业务名为“鑫东外卖”;三个月后,鑫东外卖小程序软件获准注册;次年,抖音与饿了么宣布合作,当时总资产达300万元的蓝骑士正好弥补了抖音外卖业务的短板。

而就在抖音拓展本土生活业务的决心显露出来、外界一片叫好时,饿了么抖音小程序仅在全国部分城市落地,热度日渐下滑。抖音仍难以突破专属功能应用占领的消费者心智。

据悉,新动外卖通过聚合模式进入市场。轻量级的操作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开外卖战场。但最终的流量还是被分流到了其他外卖平台。核心资产不在抖音手中;而且一直都在抖音手里。处于测试模式的新东外卖的招商及运营方式尚未公开披露。

最终,新东外卖的故事以抖音回应“目前没有外卖计划”而告终。

随后,抖音开始差异化进军外卖市场,试水“团购到家”模式。 2023年,抖音短视频中的商品链接将跳转至商家的购买页面,并出现“团购发货”功能。当时,抖音生活服务正式发布了《团购配送区域代理商信息公告》。当年9月,以北京、上海、成都等6个城市为基础,拓展至深圳、武汉等24个城市,并推出线上团购。分销业务方面,引进当地集团采购及分销区域代理商。

来源:抖音生活服务

就在大家以为“躺在家里看视频叫外卖”的福音即将来临的时候,抖音的团购和配送依然难以突破拥有绝对市场份额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并逐渐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如果没有线下履约体系,抖音很难勾勒出“回家”的美好蓝图。如果没有高频、急需的品类来吸引流量,抖音就更难培养用户心智。

但抖音并没有放弃融入当地生活。

今年1月,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2023抖音生活服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用户观看种草视频超过20亿次,种草直播间1061万个,搜索种草次数超过20亿次。 593生活服务相关内容。十亿次。超过450万家实体店在抖音上运营,其中215万家中小商户实现收入增长。

尽管在“家”场景中屡屡遭遇阻碍,抖音拥有分享本地生活蛋糕的优势,但却缺失了一块“家”拼图。

当地生活轨迹“僧多肉少”

抖音×扑扑如何实现1+1>2?

综上所述,普普超市与抖音各有各自需要的优势,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合作共赢。

首先,从普普超市来看,普普拥有约450个前端仓库。单个仓库日发货量在2500~3000单之间。每个客户单价60元以上,每天发货一张仓单。订单量达到2500-3000单;而如此强大的供应链和用户粘性,再加上抖音巨大的市场份额和互联网营销优势,双方的合作必将成为其他巨头无法忽视的对手。

其次,从抖音来看,据悉,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GMV为770亿元。此外,根据“抖音生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同比增长。增长256%。以此计算,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MV将接近2000亿元,接近美团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抖音有最基本的用户心态,用户教育成本低,再加上普普超市的配送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造势。

虽然抖音和普普超市联手,双方都有突破的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本地生活赛道已成为新一轮的“角斗场”。激烈的竞争之下,两人面临的挑战也更多。

艾瑞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5.3万亿元,本地生活服务线上渗透率也将提升至30.8%。因此,目前本土生活方式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玩家进入市场。

图: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

除了原本拥有巨大优势的美团仍在挖掘潜力,推出自有品牌潇湘超市外,拼多多、快手、小红书、腾讯等平台也来势汹汹,决心在本土分一杯羹。生活领域。

去年7月,拼多多充值中心页面出现“本地生活”入口;美团推出直播固定入口;小红书还推出了“官方探店合作中心”,推出“百店探店计划”……

各大平台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商业布局竞相追逐。但“到家端”的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店端”的大众点评、美团依然凭借其成熟的分销体系和大量的平台商家牢牢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进一步看,低价外卖已成为主流,其市场份额在上一轮外卖竞争中被美团和饿了么瓜分。自从瑞幸推出“9送9”风潮以来,“低价折扣”早已席卷各个赛道。所以主打高品质、高效率的普普超市也必须深化供应链和自有品牌来适应。 “低价零售时代”的消费趋势。

在巨头争霸的本土生活赛道上,“抖音×普普”将持续关注“抖音×普普”各自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分得一杯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