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牧云、李辉分别从上海、北京报道
刷脸支付行业处于低迷状态,但产业链上的市场参与者都在遭受损失,急需补充。
近日,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米科技”)科创板IPO申请已进入“询价”状态。
商米科技并不是收银产业链第一家冲击科创板的公司。今年6月,同样主营商用智能终端业务的中科盈泰在经过两轮问询后,于会议前夕撤回了申请。在此“阴影”之下,商米科技的上市也极具悬念。
面对收银终端行业的红海竞争,商米科技报告期内连续三年亏损。 “终端+软件”模式下,其核心技术是否具备硬技术背景?高投入的研发何时能见成效?人脸识别业务在中国被证明“并非刚需”后,其新业务市场还有持续增长的空间吗?
第一财经记者向商米科技发出采访信,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为准。
同时,“刷脸”司法管理也进一步明确。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人脸信息进行司法保护,并指出面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需要有法律证据的个人同意。
红海赛道+高额研发投入
商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最初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经过多轮融资,目前注册资本为3.6亿元。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喆直接及间接持有股份合计40.24%。此外,蚂蚁集团控股的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9.99%的股权,为单一大股东;美团点评旗下的上海瀚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8.20%的股权,小米有限公司旗下的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78%的股权。
招股书显示,商米科技主要提供智能商用设备及相应配套的“端云”综合服务。产品服务体系由智能商用设备、商用操作系统和物联网云管理平台组成。 2018年至2020年,商米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9.66亿元、16.43亿元、21.83亿元,其中智能商业设备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5%。
虽然硬件是商米科技的起家业务,但它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硬件制造商——其大部分业务是由其他代工厂生产的。招股书显示,三年报告期内,商米科技代工厂生产的设备数量占总产量的93%以上。例如,其整机主要主机厂为比亚迪、华勤。 2019年刷脸支付流行时,其刷脸设备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摄像头来自奥比中光与蚂蚁集团的合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林喆曾在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米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商米应用商店销售硬件和分发应用,商米与软件商分享利润。
不过,截至目前,商米尚未看到其物联网云管理平台相关软件服务单独定价。一位银行卡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云融合的概念是可以讲的,但从营收模式的角度来看,似乎更接近本质。如果是硬件销售,应该看出货量;如果是软件服务,就看它实现了多少用户和转化,以及如何与相关方分享利润。
过度依赖硬件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模式也受到产业链的制约。上述银行卡业内人士认为,商米的机床芯片等零部件均来自代工厂。该行业具有回报周期长、受产业链上游产能限制的特点。分解为原材料、人力、运输后,其增长和产能是有限的。这与互联网行业“只要有足够的人和服务器”不同。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支付行业人士一致认为,收银终端市场是一条靠烧钱补贴的红海赛道。无论是商米科技传统优势的商业终端(收银机)还是占比较小的金融终端(需要银联认证的POS机),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行业共识是,收银终端并不是一个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它们的硬件形态主要包括收银机、扫码枪、盘点机、点餐机等,内置用于商户运营管理的软件服务,可以理解为一台简单的电脑或者平板电脑。一位在餐饮领域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硬件一定要便宜,系统一定要稳定,售后服务要及时。
“这也导致了这个领域没有人敢卖比别人贵很多的产品。在产品性能相差无几的前提下,只有价格才能打动市场。即使很多机器都在折算成很多成本,价格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一位上海支付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商米多年来连续亏损的部分原因。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内,商米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924.8万元、-2.05亿元、-2439.14万元。在整个财年内实现盈利。
对于持续亏损,商米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原因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本次IPO拟募资10亿元中,5.68亿元用于研发升级项目,2.66亿元用于软件平台研发升级项目,1.6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信息显示,商米科技2018年至2020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8亿元、2.59亿元、2.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25%、15.81%、12.01%。研发费用70%以上用于员工工资。招股书中,这一数据与新世界(.SZ)、友博讯(.SZ)、小米集团(1810.HK)和极米科技(.SH)低于7%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一致。几乎是两倍。
商米科技还强调,未来仍需要继续较高的研发投入。如果经营规模效应仍未充分体现或研发方向判断存在重大错误,则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无法盈利的风险。
不过,前述银行卡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在管理体系上,商米只做设计和销售,运营非常轻量级。软件系统可以理解为在系统上重新开发。如果将物联网概念应用到收银设备上,餐饮系统中同模的“客如云”和“银宝”是否也能算得上是硬科技公司呢?
刷脸萎缩海外市场毛利仍不稳定
作为蚂蚁、美团、小米联合支持的“明星公司”,商米在2018年和2019年的表现相当亮眼。
招股书显示,2018年以来,商米科技作为美团主要智能商业设备供应商迅速发展。但此后,美团相关业务策略有所调整,向商米科技的采购金额有所减少。
与美团合作疏远的另一个明显原因是商米科技与蚂蚁集团的关系发生质变。 2019年,在支付宝大举布局刷脸支付赛道的背景下,蚂蚁集团为商米科技筹集数亿元D轮融资,直接成为其最大机构投资者。
招股书数据显示,商米科技2019年对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的相关销售额为1.88亿元,主要是因为当年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推广人脸识别支付,采购了更多的人脸识别支付设备。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年度采购量大幅下降。
支付行业不少人士的共识是,无论是后疫情时代戴口罩习惯的延续,还是消费者和政策对生物识别信息的采集和保留更加重视和严格监管,和人脸一样,刷脸支付已经被市场证明“不是必需品”。
记者采访发现,与人脸识别支付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则制定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目前,行业在人脸识别支付方面的投资和业务拓展正在萎缩。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参考目前海外实施的一些人脸识别相关政策,可能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完成配套设施。
事实上,这一市场变化也导致商米科技在2020年一度裁员。从2019年底到2020年底,员工人数减少了80人。此外,商米科技2019年因亏损计提管理费用合计1,809.11万元,主要是2019年委托代工生产某型具有刷脸支付功能的智能桌面设备造成的亏损。最终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依赖单一巨头、不稳定的趋势显然无法支撑持续的营收增长,这也需要商米科技寻求新的空间——突破海外市场。从商米科技最大的客户来看,三年时间,从美团到阿里巴巴,再到HERO SE及其关联公司。这家德国外卖巨头贡献了商米科技2020年营收的21.88%。此外,丹麦外卖网站JUST EAT 和.INC也跻身前五。
但从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来看,联迪、新世界、友博讯等传统厂商近年来也开始拓展手持非金融设备产品线,进军手持非金融设备市场,并逐渐依赖将海外POS销售触角伸向海外。
招股书显示,目前全球海外市场仍以系统收款机为主,但随着中国厂商加速海外扩张,海外市场的传统收款机将逐渐被收款机取代。尽管趋势向好,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商米科技海外市场业务的毛利率仍不稳定。 2018年至2020年,其海外销售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8.46%、33.25%和29.60%。
在金融终端领域,这个商米科技已经占据相对较小面积的领域,市场增长潜力可能更加有限。支付产业网创始人刘刚认为,国内POS的市场份额几乎已经被头部厂商瓜分。同时,POS采购主要由大型支付机构、银行等进行,更换供应商的概率也较小,导致中小厂商打开市场困难。 POS终端海外市场被百富、新世界等公司稳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不清楚科创板对于收银行业智能业务终端企业的态度如何。
今年6月,中科英泰在完成两轮交易所问询回复后,终于在会议前夕撤回了IPO申请。在当时科创板的两轮问询中,上交所查明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行业定位、核心技术应用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客户情况、产销率、技术水平、科技创新属性、重要客户。诸如此类的问题受到了关注。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中科盈泰正准备再次启动IPO。已于2021年7月22日向青岛证监局备案辅导,但上市部分尚未披露。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