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刘思红)支付行业的更名浪潮仍在持续。 10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家支付机构近日正式完成公司更名。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支付机构广东盛地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名称已正式变更为深圳市盛地家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地家支付”)。
公开信息显示,盛地家支付于2014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北京、上海、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其他业务。
支付牌照业务类型调整后,盛地嘉支付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操作一类、支付交易处理一类(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于更名及后续业务发展,北京商报记者向盛迪嘉采访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盛地嘉支付的上述变化主要是监管要求推动的。就在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牌照信息公开(截至2024年5月)》,新增多条牌照变更信息。其中,盛地家支付等31家支付机构获准更名,相关更名机构均在公司名称中添加“支付”二字。
根据此前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名称应当标明“支付”字样。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支付业务或者变相从事支付业务,不得在单位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支付”字样。
自支付新规正式生效以来,从业者距离监管要求越来越近。除了盛地家支付等31家机构外,
一些机构也已获准更名。其中,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更名为“银联商务支付有限公司”,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新航支付有限公司”。 、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四川商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抖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卡支付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市卡支付有限公司”。
苏溪智研高级研究员苏晓锐分析,支付机构纷纷更名,主要是为了响应监管精神。非银行支付机构名称应标明“支付”字样,更名后的支付机构在工商单位名称上将更具辨识度。同时,合规性增强,体现了支付行业整体合规性持续提升的趋势。
从行业来看,随着支付新规的后续实施,整个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变化。近年来,受持续严格监管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双重影响,支付行业正处于深度洗牌过程中。苏晓锐认为,未来,一方面,支付机构将努力通过打造“支付+”行业解决方案,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更多的支付机构将瞄准海外机会,不断进行国际化扩张。为更多商家和用户赋能。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