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宣布新增微信支付能力,移动互联网巨头竞合成新常态

2024-10-19
来源:网络整理

真正的“终点”在哪里?大家必须承认,竞争与合作是下半年的新常态。 ‍

作者 |沃尔特‍‍

编辑|杜仲

9月5日,淘宝宣布,淘宝计划新增微信支付功能,并于9月12日逐步向所有淘宝卖家开放。

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两大老牌巨头之间“无形与实体”的墙突然倒塌。

9月4日,当#淘宝将全面支持微信支付#话题登上微博第一名时,淘宝迅速做出回应,证明谣言不再是谣言。

淘宝、天猫发布公告称,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淘宝计划在本次意见征集结束后新增微信支付功能并调整平台规则。

腾讯当天也回应称,微信支付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此前,微信支付已先后与银联云闪付、京东支付、三大(电信)运营商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等开展支付互通合作。未来,微信支付将不断探索,继续为用户提供便利。

支付宝也发布公告:开放、协作、创新、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也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总而言之,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说法当然是正确的。出于用户体验或者用户规模的考虑,主体不同,出发点也不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重压之下,主动求变‍

当移动互联网的疯狂增长结束时,流量红利将不再像以前那样。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以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起家,并逐渐发展成为跨多个赛道的科技巨头。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角落里,他们推出了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等新贵。

有鱼争食,必有人争鱼。在接近天花板的自由空气中,新老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降本增效,试图从现有规模中寻找更高质量的增长。

8月24日,腾讯Q2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8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

三大核心业务中,腾讯增值服务业务(含游戏和社交网络业务)营收达788亿元,占腾讯营收半壁江山,同比增长6%;网络广告业务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9%;而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收入为504亿元,但同比增长仅为4%。

收入结构转向高利润收入来源,但支付业务增速明显放缓。腾讯管理层解释称,这是由于消费者支出放缓以及每笔支付交易平均金额同比下降,导致商业支付收入增长进一步放缓。

如果说腾讯在微信支付领域的瓶颈可以用规模不变的单笔交易金额下降来解释,那么阿里巴巴面临的压力就更加明显。

8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对应2024自然年第二季度)。本季度,阿里巴巴营收2432.4亿元,同比增长4%;营业利润359.89亿元,同比下降15%,主要是上年同期转回股权激励相关费用69.01亿元;调整后,同比下降1%至450.35亿元,但仍实现收入不增利润。

营收主体桃田集团营收1133.73亿元,同比下降1%。虽然财报强调GMV、买家数、购买频次的增长,订单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整体规模停滞也是不争的事实。阿里巴巴七大业务中,淘天集团是唯一出现下滑的业务板块。

在各自的领域,桃田面临着比微信大得多的竞争压力。

2024年Q2,拼多多营收970.6亿元,同比增长86%;京东营收2914亿元,同比增长1.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9.0%至145亿元。

除了电商领域的两大“老对手”外,在直播电商崛起的背景下,快手、抖音、小红书也跨界加入电商战场。稳定现有用户、增强用户粘性、争夺更多流量,是阿里巴巴扫除壁垒的原动力。

阿里的“三年整顿期”不仅是移动互联网外部环境巨大变化的三年期,也是阿里内部巨大调整的三年期。有掌舵人的变化、马云的授与回归、1+6+N的组织架构的变化。各部门的独立性和收缩性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状态。一切都是为了成长,但成长不再是“习惯”。 ”。

马云亲自在内网回复,“阿里巴巴会变,阿里会变”。这为阿里巴巴所有看似不可思议的变化定下了基调。

另一方面,淘宝几乎是打破阿里巴巴和微信支付之间墙的最后一步。 2021年8月,淘宝APP将接入银联云闪付。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骑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

此前,工信部于7月26日启动为期6个月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提出重点整治恶意屏蔽网站链接、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包括无正当理由限制正常访问其他网站链接。 、实施歧视性屏蔽措施等场景。

同年9月9日,工信部相关部门组织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召开“屏蔽网址链接管理指导会”,要求各平台解封当年 9 月 17 日前按照标准执行,否则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随后,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购物、书旗等应用开始接入微信支付;同年底,微信放宽了外部链接,允许淘宝、抖音等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开通包括外部App在内的购物和视频链接;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的广告流量也接入阿里妈妈。

2023年9月,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广告流量可通过阿里妈妈的UD效果投放,直接跳转到淘宝、天猫商家店铺、商品详情、淘宝直播间。

2023年10月,不少网友反映淘宝支付页面出现“微信扫码支付”选项。当时淘宝客服表示,微信扫码支付功能还在逐步开放中,目前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且仅支持部分产品。

“三年整改期”结束,淘宝也完成了微信支付的接入。

没有连接到互联网,不是“连接”‍

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出现和竞争为标志。两方争夺用户和商户的竞争很快变得激烈,很快就使出了“筑墙”的大招。

在淘宝和微信之间搭建高墙,是当时互联网公司惯用的手段。

2008年9月,淘宝网率先宣布屏蔽百度爬虫,即内部页面的淘宝商品不会出现在百度搜索结果中。与失去百度搜索流量相比,阿里巴巴完成了“网购去淘宝”的用户心智构建。在流量红利不断增加的时代,利大于弊。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也尝到了“建筑”的滋味。墙”的甜蜜。

腾讯在这方面也是有经验的。 2010年,腾讯与360之间爆发了著名的“3Q大战”,这场持久战被百度百科总结为8个阶段,仍将长期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格局。

2013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暂停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并切断所有微信数据接口(微信无法跳转淘宝页面)。理由是“大量用户反映,微信平台发送的淘宝链接大多是假冒淘宝店,部分用户因此遭受财产损失,甚至支付账号和密码被盗。” ”随后,淘宝卖家收到禁止发布微信二维码的通知,淘宝与微信筑起了一道高墙。

同年11月,微信开始反击。微信上的淘宝店铺链接打不开,淘宝下载链接也被屏蔽。

淘宝的“防护墙”实际上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分界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PC互联网时代,基于Web的开放性,完全隔离相对困难。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移动应用都是封闭的,更容易进行独家设计,墙可以建得又高又厚。

然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后,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非常迅速,但时间相对较短,导致竞争激烈。随着巨头边界的扩大,流量转化越来越难,新增流量越来越少。就连淘宝、微信等国民级应用也开始打磨赚钱的“手艺”。这背后是源于交通焦虑的生存。焦虑。

龙头企业市场格局趋于稳定,“二选一”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就连“微信二选一”的话题也能引发广泛讨论。这是市场对巨头筑墙的压力反应,也是未能妥善处理每一次替代事件所带来的弊端。

直到2021年9月,经过相关部门的介入,各方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以淘宝为代表的阿里巴巴应用与微信展开友好合作也是顺理成章的。

(图源网络,侵删)

在2021年8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曾表示,互联是互联网的初衷,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以及可以产生的社会价值。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肯定会远远大于单个平台内的小循环。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开放将实现共赢。

此言论被视为阿里巴巴和腾讯“推倒围墙”的信号。

2024年,阿里巴巴和腾讯“推倒围墙”的步伐明显加快。 1月,闲鱼上线微信小程序; 3月,微信支持钉钉会议; 8月,淘特APP新增微信支付支持。

8月14日,就在淘宝宣布接入微信支付的同一天,支付宝正式宣布与美团合作。美团两大核心业务——外卖和酒店小程序上线支付宝。目前,美团外卖、美团买药、美团充电宝、美团骑行、美团跑腿、美团酒店六大核心业务均已上线支付宝小程序。

阿里巴巴和美团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不连通”的又一典型案例。

2011年,阿里巴巴领投美团5000万美元B轮融资。当时,美团正处于“千团大战”的关键时期,最终与大众点评一起成为胜利者。此次关键融资并非无关紧要。

2015年,美团点评与大众点评合并。阿里巴巴宣布不再参与新“美团”下一轮融资,并大规模剥离资金。腾讯顺势加入,先是追加投资10亿美元,并参与多项投资。

“同时获得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成为王兴的如意算盘,阿里巴巴很快完成了从美团投资者到竞争对手的转变。自2016年起,阿里巴巴连续两轮投资饿了么,并于2018年完成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与口碑网全面合并后,一直是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2020年7月,“美团外卖现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美团回应取消支付宝支付”先后登上热搜榜。事件背后是美团于当年5月推出的“美团月付”。支付工具的推出以及支付宝明里暗里的隐匿,被视为美团与阿里巴巴在线下生活服务领域战事升级的信号。

针对此事,王兴提到,“为什么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比支付宝多,而且手续费比支付宝低。”

如今,在淘宝宣布支持微信支付的同一天,美团和支付宝之间的围墙也被推倒,中国互联网企业“互不互联”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美团的自行车、充电宝、买药、外卖等业务也开始与支付宝合作。 2021年各互联网巨头也在监管指导下展开了互通破壁行动。2021年快手与美团达成合作,2022年百度将联手美团、小红书等十余家公司开展互通。在合作方面,B站还从2023年开始与淘宝、京东、拼多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4年5月17日,阿里妈妈生态内容营销中心“淘宝明星使命”与字节跳动“巨星图”展开深度合作,“抖音种草,淘宝交易”链正式打通。

5月20日,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正式宣布互联互通。京东支付也成为业内首家同时接入微信个人码和商户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对比“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的反问。王兴的另一个观点直指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平”背后的真相。他在2017年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真正的‘终结’在哪里?大家必须接受下半年的竞争与合作作为新常态。”

竞合的背景仍然是竞争。

既然竞争与合作是常态,那么淘天和微信拆墙的影响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是持续竞争。

阿里巴巴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领域跨越多个时代的巨头。他们不仅拥有复杂的业务体系、创造了多重边界,而且还通过对外投资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版图。

因此,淘天接入微信支付不仅标志着阿里巴巴旗下业务接受微信支付,也是打破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坚冰的里程碑事件。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20年,腾讯和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市值均超过10万亿元。当“和解”成为主流时,用户的体验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美团与支付宝的“重聚”就是最明显的证据,而“与微信择一”则更像是一场“不合时宜”的闹剧。微信iOS版已于9月6日恢复更新。

由于双方的出发点和诉求不同,推动合作的动机不同,结果也不同。

除了监管因素外,淘宝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对新流量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淘天接入微信支付后,理论上可以吸引更多转化的微信支付用户到淘天购物,开辟流量增长点。

根据7月30日发布的《2024半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实力与价值榜》,微信以10.52亿月活跃用户排名第一,淘宝和支付宝分别以9.27亿和8.93亿月活跃用户排名第二和第三。 。

今年7月,支付宝在开放日新支付体验活动上正式宣布推出“支付宝触碰”服务。消费者只需解锁手机并触摸支付宝的设备即可完成支付,无需打开应用程序扫描或呼出二维码的动作也体现了支付宝对自身利弊的清醒认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