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提醒,由于目前部分网站安全防护能力薄弱,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进而导致客户支付密码被盗。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传统支付渠道相比,网上支付具有交易场景虚拟化、验证强度相对较弱的特点,因此主要针对小额支付。” -建议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决定。”设置合理的交易限额。”
此外,根据多地公安部门近期公布的“双11”期间诈骗案件统计,发现今年“双11”期间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双11”期间,很多商家都会预售一些产品,以造势。同时,以红包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折扣,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途径。据悉,今年“双11”期间,虚拟红包诈骗数量大幅增加。
例如,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派发虚假“双11”红包,诱骗人们点击获取银行账户、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钓鱼网站或APP以预售为诱饵实施诈骗。此类诈骗大多发生在“双11”之前。买家完成付款后,不仅无法收到货物,也无法联系卖家索赔。
360数字反诈骗专家向《证券日报》指出,在国家机构严厉打击、社会对反诈骗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信诈骗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然而,在“双11”、“618”等重大网购促销活动期间,电信诈骗分子依然紧盯消费者,伺机出击。因此,消费者必须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预防在于个人意识
除了上述新型骗局外,还有不法分子冒充客服联系消费者,以支付押金、手续费、交易费、退款等为借口骗取钱财。
360数字反诈骗专家指出,消费者容易被真实个人信息误导,不了解网购退款流程、网贷提现规则,风险识别能力差,很容易陷入诈骗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支付诈骗的逻辑是恐吓消费者“不取消就多付钱”。抱着“不要浪费钱”的心态,消费者就会被骗走更多的钱。
王鹏博指出,“双11”诈骗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优惠活动众多、促销操作方式多样导致交易频率高,不法分子也趁机实施犯罪。
在防范诈骗方面,央行广州分行指出,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是应对层出不穷的诈骗犯罪最有效的办法。建议用于网上支付的银行卡不要存储过多资金,并设定每日最高消费额度。同时签约了部分短信通知服务和防盗保险服务,保障资金和财产安全。
王鹏博认为,无论诈骗如何“翻新”,防范诈骗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个人意识。其次,电商平台和银行还应提高响应速度,避免资金快速转移,建立专门的反欺诈团队,利用科技提高风控能力。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晓锐建议,新型诈骗的后续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顶层系统完善对网络诈骗等相关违法行为的识别,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分工。 ;二是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畅通网络诈骗相关反馈流程;三是加大司法打击力度,清理商业行为。四是加强监管技术运用,通过技术手段监控犯罪分子的动向,及早开展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