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可以唱响一座城市。
《鼓浪屿的波浪》是一首简单的歌曲,30年来一直被各国领导人和贵宾反复传唱。这首歌的前唱者已经去世,新唱者比这首歌还要年轻;这首歌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向往一座小岛。
今年,鼓浪屿管委会将举办“海峡飞歌——《鼓浪屿的波涛》庆祝台湾行30周年”活动,让这首承载着浓郁两岸情怀的歌曲飘洋过海,跨海峡,跨台湾。的街道和小巷。如果审批顺利,预计此行将于今年4月进行。
《鼓浪屿的波浪》庆祝30周年台湾之旅,将从台北出发,一路南下,台中(花莲)、台南,最后抵达高雄。鼓浪屿管委会为本次行程安排了两场与鼓浪屿和台湾相关的专题研讨会,穿插了《鼓浪屿的波浪》钢琴独奏、小提琴演奏、女独奏表演。此外,还将举办陈秀清、徐曼克、鼓浪屿工艺美术展,展出鼓浪屿艺术家及书院等艺术机构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
走红
春晚演唱《鼓浪屿的波浪》
《鼓浪屿的波浪》诞生后,蛰伏了三年。 1984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脍炙人口,被全国人民广泛传唱。
当年的春晚,这首歌是由女高音张宝墨演唱的。她用歌声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美丽的鼓浪屿。
事实上,第一个演唱这首歌的人是1982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海峡之声音乐会——献给台湾同胞的一首歌”上的著名歌手李光羲。此后,1983年,女高音郑绪兰演唱了《海峡之声》。荣获全国新歌评选优秀作品奖。
据了解,《鼓浪屿的波浪》曾由李光熙、郑绪兰、张宝墨、尹秀梅等知名歌手演唱。是歌手爱唱、群众在各种音乐会、晚会上爱听的经典歌曲。
它的持久流行绝非偶然。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曹芳表示,《鼓浪屿的波涛》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它代表了鼓浪屿乃至厦门的精神气质。 “三十年后,这首歌能成为鼓浪屿乃至厦门音乐形象的重要代表,最重要的是它的旋律。”曹芳说道。
影响
一首歌唱出一座岛屿和一座城市
一首歌有时可以唱给一座岛屿、一座城市或一条河流。
曹芳举例,如《多瑙河之歌》、《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歌颂了多瑙河、长江、黄河;例如,《克拉玛依之歌》和《卡萨布兰卡》唱的是克拉玛依和卡萨布兰卡; 《鼓浪屿》唱响克拉玛依、卡萨布兰卡; 《海浪》唱响了鼓浪屿和厦门。
鼓浪屿是世界著名的岛屿。著名的岛屿需要名人和杰作来支撑、体现和闪耀。鼓浪屿虽然只有1.88平方公里,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百年来岛上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医生、伟大的运动员、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书法家。
“比如,林语堂、舒婷代表中国小说、诗歌的巅峰;弘一法师代表书法、佛教艺术的巅峰;于约翰、钟南山代表现代医学的巅峰;马约翰代表现代体育的巅峰;等等。”尹承宗、徐飞平、胡永义代表了音乐的巅峰。”曹芳说,有这些名人,我们还有代表作,《鼓浪屿的浪花》就是经典。
毫无疑问,鼓浪屿代表了厦门,代表了福建,而“鼓浪屿的波涛”更是鼓浪屿名片上最美的一行音符。曹芳表示,今年恰逢《鼓浪屿的波涛》演唱30周年。我们要让这首歌进一步飞越海峡,传遍海峡两岸,甚至传到全世界。
唱歌
完善海岛,营造人文环境
在《鼓浪屿的波涛》上映30周年之际,鼓浪屿也正在大力整顿违法建设,以保护这一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
2012年,鼓浪屿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总数达到1136万人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取得重大进展。去年11月,它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初步名录。曹芳坦言,我们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特别是鼓浪屿商业氛围浓厚、文化品质下降、精英逐渐迁移,直接威胁到鼓浪屿精神品格的传承。因此,他非常清楚鼓浪屿管委会的职责。 。
“要让《鼓浪屿的浪花》永远传唱,响彻我岛、两岸、乃至全世界,鼓浪屿的管理者就必须为鼓浪屿的歌声和文化创造更好的舞台和文化环境。”这首歌的回响。”曹芳说,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我们不克服困难,如果我们不能恢复和重建一个高贵、优雅、精致的人文环境,那么《鼓浪屿的波浪》可能就无处可唱。只能成为一首怀旧之歌。
解密
《鼓浪屿的波浪》1981年诞生于鼓浪屿
这首歌诞生于鼓浪屿。那一年是1981年。
当年年底,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委台办、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站等联合举办了音乐征集创作活动。当时,省内外十多位词曲作者前往福建省平潭、晋江、惠安、崇武、厦门等地,创作了百余首台湾主题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的紧密联系。台湾海峡两岸。 《鼓浪屿的波浪》就是其中之一。流传最广、影响最广的歌曲。
张黎、洪树、钟利民等词曲作家登上鼓浪屿日光岩,遥望远方,回忆当年郑成功率军从这里渡海,拼命战斗,最终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情景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想到目前台湾与大陆仍处于隔离状态,我不禁感慨良多,于是他们共同创作了歌曲《鼓浪屿的波浪》。
(崔晓旭/文 吴小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