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国际经贸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下,疫情期间跨境电商交易额不降反升,成为稳定外贸的重要力量。由于在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中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交易的情况十分普遍,出口企业仍需警惕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方式的风险。本案中,买方利用某全球知名第三方P平台恶意撤回货款,最终导致出口公司货损俱损。这值得深思。
一、案例介绍
出口企业A公司通过国际网站收到美国买家B的询盘。该产品是护目镜。买家表示,该产品将在其海外网站上销售。 B公司收到护目镜样品后表示满意,立即订购了500副护目镜,并以电汇方式付款。一个月之内,它就订购了 5,000 副护目镜,价值 20,000 美元。 A公司建议B公司通过T/T付款,但B公司要求当天发货,声称T/T转账速度慢,因此建议将货款支付给平台P。A公司认为买家有因无小额收汇记录,故同意买家使用P平台付款及DHL国际快递。 B公司向P平台支付2万美元后,出口企业A公司于2021年6月发货。B公司于7月份签收货物,并在海外网站上销售。随后,B公司表示,下家公司对该产品给予差评,并要求出口公司给予折扣。出口公司与买方达成和解协议,提供700美元的折扣。
由于P平台规定,向平台付款后180天内,买家可以向平台申请退款,且需经过P平台审核后方可退款。本案中,B公司通过P平台提出退款,但未能通过P平台的审核。 B公司于次年1月通过信用卡撤回了款项,平台P也与信用卡发卡机构协商,但无果。
出口企业“血本无归”。经与买方多次沟通无果,A公司因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向中国信保报失。中国信保立即委托海外渠道介入调查,获悉买方承认交易事实。但拒绝付款。中国信保经审查,认定买方存在信用问题,并及时对本案进行赔偿,弥补了出口企业的损失。
2、案例分析
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要支付方式。具有汇款即时、交易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大跨境电商企业的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第三方支付。该方法可以是万无一失的。与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相比,第三方支付方式面临的风险更大。
在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中,银行仅作为交易双方的代理人处理支付收支,并遵守与交易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或国际惯例。单据符合要求即可将货款转出。对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交易,不介入纠纷。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对买卖双方的贸易纠纷有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审查做出裁决。
上述案例中,P平台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平台约定如下协议:
01
P平台纠纷处理
根据P平台“买家保障计划”的规则,买家可以以两种理由向P平台申请赔偿:1.“商品未收到”;2.“买家未收到”。 2.“该物品与描述明显不同。”根据该申请,买方需要在付款之日起180天内提出争议。若买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买方可在提出争议后20天内将争议升级为赔偿申请,且卖方在P平台与本次交易相关的资金也将被冻结,直至争议解决或关闭。纠纷升级后,P平台要求买家或卖家提供相关文件或信息,双方必须按要求及时回应。 P平台随后将审查双方的意见和证据并做出裁决。
02
向信用卡机构申请取消订单
P平台规定:如果买家使用信用卡支付,对交易不满意,可以就相关交易向发卡机构提出争议。即使争议未通过P平台审核,也有可能获得退款。买家针对卡支付交易提出退款申请后,买家是否胜诉由发卡机构决定,而非P平台。
信用卡是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较为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在信用卡支付中,为了更好地保护持卡人的利益,境外发卡组织允许持卡人选择撤回未经其同意或无法从中受益的交易。在国外,信用卡付款被撤销的可能性不小。买家可以以信用卡被盗、未收到物品或物品与描述不符为由要求信用卡公司撤销交易,信用卡公司一般会倾向于保护买方的权利。
案中买家为了逃避付款责任,利用了上述平台的规则和漏洞:先通过P平台发起纠纷,经平台审核后作出有利于买家的裁决。买家向信用卡机构申请取消付款。由此可见,平台本身对信用卡提现的控制力较弱。当发卡机构作出有利于买方的裁决时,P平台上的货款也立即被撤回,这也给出口企业带来损失。
三、案例启示
根据上述案例,中国信保总结了以下风险防范经验,可供出口企业参考:
01
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需谨慎
在P平台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买家可以通过向平台投诉的方式申请冻结卖家账户内的资金。此类第三方平台通常对买家有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当买家提出争议时,往往会偏向买家,从而冻结卖家在P平台的资金。如果买家通过信用卡向P平台支付货款,如本文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取消订单的方式撤回货款。因此,对于小额交易,建议及时、定期将收到的资金转出P平台;对于大额交易,建议使用T/T等传统支付方式,以避免货款被撤回的风险。
02
充分了解第三方支付平台规则
特殊情况下,即使想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建议出口企业在发货前详细了解平台的相关规定,例如P平台的“卖家保障计划”。该方案规定,买家申请取消付款时,出口公司必须在P平台发出撤销通知后两天内提供有效的发货证明或交货证明,证明该物品已发货或提供给买家,且必须确定相关交易的送货地址。如果卖家最初将商品运送至“交易详情”页面上收货人的送货地址,但随后将商品转移至其他地址,则该商品将不符合P平台卖家保障的资格。同时,您需要时刻关注P平台对争议的反馈情况,及时回应P平台索取文件等信息的要求,以免超过P平台的争议解决时限。
03
对买家进行背景调查
虽然买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但交易主体仍然是买卖双方,买方的信用风险并不会因为买方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而降低。因此,出口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建议对买方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在与海外买家达成交易之前,有必要了解客户的背景、成立历史、销售业绩、行业声誉等信息,以对买家的信用风险做出可靠的评估。法官。
04
提升处理纠纷的能力
在贸易过程中,海外买家可能会提出贸易纠纷,尤其是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买方偏向政策,对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买家提出的缺货、未收到货等纠纷,建议卖家在发货前确认买家地址与商家地址、平台收货地址是否一致,并妥善保存货运单据、买家的收货地址等。收据及其他材料。当买家提出此类纠纷时,可以向支付平台提供详细信息。对于买家提出的质量纠纷,建议在合同中与买家约定货物的标准、质检机构、质量纠纷的索赔期限等,并约定发货后纠纷的解决方法,完善合同层面双方的义务。 。
05
向中国信保寻求帮助
出口企业在出口前可以向中国信保公司申请对买方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以判断买方的支付能力和资信状况。双方可协商LC\DP\OA等付款条件,并向中国信保申请限额保险。根据中国信保核定的限额,货物将在限额内分批发运给买方。一旦出现风险,企业应及时向中国信保挂失理赔,并通过中国信保专业渠道向买方追偿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