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该网站发布《调查|‘一卡查’,一查吓一跳,我名下怎么有这么多电话卡?》,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调查|“一卡查”一查吓了我一跳,我名下怎么有这么多电话卡?)
工信部电话卡“一卡查”服务,让一些不法分子藏匿以假名开立的电话卡。除了取消多余的旧卡外,电信运营商也在不断加强申请新卡时的审核力度。在重压和打击下,借用他人名义开卡几乎是不可能的,骗子只能以小恩小惠引诱他人卖卡。律师提醒,出售电话卡是犯罪行为,无论对方出多高的价格都不能出售。
混乱
“虚拟名片”来来去去扑朔迷离
“一开始就清楚地显示,我名下还有两张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但到了注销账户的时候,它们又不见了。”说起最近发生的电话卡“自己出错”事件,程女士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上周三,工信部推出电话卡“一卡查”服务,当天她就查到了自己名下的电话卡。结果显示,除了她实际持有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话卡外,她名下还有两张“蜗牛移动”电话卡。
程女士非常担心自己名下的电话卡被别人开通,因为“一卡查”查询结果没有提供详细的手机号码,只能向接线员询问。她这才发现,蜗牛移动是一家“虚拟运营商”,没有线下营业厅。她只能拨打客服电话,但电话却无法接通。
这两张电话卡让程女士心烦意乱,她下定决心要问清楚这件事。两天后,经过多次尝试,她终于接通了客服。她原本想就电话卡的事情向客服提出质疑,但当她告知客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时,对方却表示程女士没有上网号码。程女士有些难以置信。她再三询问对方,得到的答案还是一样。 “客服说,因为‘一通查’刚刚上线,虚拟运营商还没有优化,你可以等几天系统优化好再查。”
挂断电话后,程女士再次通过“一卡查询”进行查询。结果发现,蜗牛的手机卡上少了一张,但还剩下一张。又一天后,程女士第三次查看“一卡查”,发现自己名下没有多余的虚拟运营商电话卡。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先是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些,然后他就说迷迷糊糊就没了。”
处理
新卡申请审核越来越严格
庆幸的是,程女士这几天的遭遇是虚惊一场,但如果真的因为信息泄露而被冒名开卡,该怎么办呢?记者了解到,对于设有线下营业厅的电信运营商,个人可凭身份证原件到营业厅查询号码明细、注销账户。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只能在线注销账户。
蜗牛移动服务号于9月17日发布了一篇关于如何注销手机卡的文章,提到用户可以拨打客服热线或找官方客服人员注销账户,也可以从蜗牛移动微信官方进行选择账户“蜗牛手机在线号码查询”,按照提示上传身份证信息,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即可查看您名下号码的详细信息。对于需要注销的号码,用户可以点击该号码右侧的“申请注销账户”按钮。
客服人员收到申请后,将在1至3个工作日内根据填写的号码返回验证账户注销信息,最终以短信方式告知账户注销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注销手机卡只会解除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合同关系,而手机卡仍与之前绑定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户关联,需要进一步解绑。
过去一周,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自己名下持有蜗牛手机卡,并要求注销账户。记者近日再次登录该平台看到,蜗牛移动已经陆续解决了部分用户注销账号的投诉。
作为虚拟运营商,远特通信也曾在投诉平台上被多名用户举报其名下存在非本人办理的电话卡。对此,远特通信于9月17日推出便捷查询窗口、号码明细查询及号码注销具体操作流程。
据介绍,用户关注“元威商城”微信公众平台,点击“充值业务”中“个人中心”中的“姓名号码查询”,即可按照提示输入身份证号码,拍摄正面照片以及身份证背面,核对身份信息。确认后,将进行视频认证。使用前置摄像头录制匀速读取指定号码的身份验证视频,然后完成验证。页面会显示该证书名称下已处理的号码数量以及号码的详细信息。
如需注销账户,请在“元威商城”公众账户对话框中输入“取消”,即可获取注销账户所需的信息,包括注销号码、机主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照片业主身份证正反面及承诺书。等待。将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件地址。 1至2个工作日后,对方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您提交的信息是否合格,并于次月10日前完成统一账户注销。
取消多余的电话卡只是一方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源头杜绝他人申请假卡。记者发现,虚拟运营商也在不断完善实名认证流程的运营规范。蜗牛移动和元特通信的购卡说明均提到,购卡者需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其中,蜗牛移动还要求持卡人年满18周岁,并且上传时要求持卡人拍摄持身份证件的半身照片。
调查
也有不法分子“到处找卡”
由于办卡实名认证方式不断升级,骗子利用他人泄露的身份信息办卡变得越来越困难。但由于电话卡仍然是诈骗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仍有骗子想方设法“到处找卡”,用小恩小惠来引诱他人。
在某平台上,记者找到了“卡务兼职”的招聘信息。对方声称自己手里有一批手机卡,需要记者帮助核实身份。每张卡他会得到50元的报酬。但由于实名需要亲自填写,且信息发布者与举报者不在同一个城市,所以只能放弃。至于这些手机卡将用于什么用途,对方回答“个人使用”。
相比50元的奖励,有些人就更慷慨了。记者找到另一位专业“收卡人”,他表示可以收藏电话卡,价格为每张200元。任何运营商都可以随意收费。由于收卡人也位于外地,因此收卡人建议记者先邮寄一张到该地址。到货后,他可以试用并通过微信转账。至于收到卡后的用途,对方表示要“登记一些东西”、“打电话”。
收卡者中,有人开出的最高价格是300元领取一张电话卡,只要卡能用,每个月就交300元。对于记者提出的当面交易,对方显得很羞涩,直言一般都是“货到付款”。除了电话卡外,还有人购买银行卡、U盾等。
身份证信息与电话卡、银行卡、U盾并称为电信诈骗领域的“四件套”。被诈骗分子购买后,他人实名四件套将立即成为电信诈骗的工具。由于私下出售四件套会导致“实名假人”,警方的追捕也会受到阻碍。为了遏制这种交易行为,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破卡行动”,严厉打击了多家发卡机构和收卡机构,有的甚至是规模较大的犯罪团伙。
在取消卡的打击下,以前比较容易找到的“办卡兼职”、“买卖电话卡”等信息现在都很难找到了。在网购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兼职求职平台上,“电话卡”、“手机卡”、“卡兼职”等关键词大多被列为禁用词,且无交易信息输入后会显示。即使显示结果,也是与买卖电话卡无关的其他信息。只是在一些平台上,持卡人会零星地发布一些报酬信息和联系方式,“等待鱼儿上钩”。
提醒
卖卡有风险“明知”涉嫌犯罪
记者从运营商处了解到,如果您名下的电话卡欠费,需要在注销账户前先补足欠费。那些卖到几十块钱一张的电话卡最终可能要先还款才能出售。
花钱还是小事,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提醒,出售电话卡还涉嫌刑法第287条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行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协助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法律上的“明知”一词,周浩解释说,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实施的行为具有诈骗罪。是否存在主观“知情”,应根据行为人在案发前、事中、事后的各种客观表现,结合行为人的供述、辩解、证人证言、诈骗手稿、诈骗信息内容、账簿、赃物分配记录和手机手机短信、微信、QQ、钉钉等通讯工具聊天记录等,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过往经历等综合判断。如果售卡者只是“假装不知道”,仍然构成犯罪。如果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申请、售卡,虽然不构成犯罪,但仍会受到信用处罚。
如果个人发现自己名下有多张电话卡,周浩建议当事人到运营商处了解具体开卡信息、是否有个人签名和实名材料等。确认是经营者审核不严造成的,可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投诉,或者取证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