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支付宝推出“享享宝”。顾名思义,加入互助计划后,如果出现合同规定的疾病,香香宝会支付一定金额的补偿,费用由加入的会员共同分担。其他平台也推出了类似产品。
互互宝推出后,依托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础,加入该计划的会员数量不断攀升。根据支付宝官方公布的数据:
2019年1月,虎虎宝用户数突破3000万;
2019年3月,用户数突破4000万;
2019年4月,用户数突破5000万;
截至2020年2月20日,用户数已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应该说,互享宝是一个成功的产品,至少从数量上来说。
作为支付宝老用户,笔者于2019年1月加入虎宝“大病互助计划”,4月将母亲加入计划,5月将孩子加入计划。当时加入虎宝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支付宝是大平台,产品有保障,不用担心被坑;二是支付宝是个大平台,产品有保障,不用担心被骗;其次,收费低。据已经加入的朋友介绍,每期的金额很小。加入后,初始每月金额基本在0.01-0.05元。这正是我朋友所说的。
但随着相互宝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按照正常逻辑分析,会员越多,应该分得的金额就越少。毕竟9位数的会员数量摆在那里,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比如,由于每期的共享费用都是通过花呗支付的,所以我平时不太关注。最近因为肺炎疫情,我在家无事可做。我翻了花呗账单,发现每个月有20多元(家里3个人)。 (人口),我发现互宝分享量明显增加了。个人股份数额如下:
-,最低0元,最高0.13元;
-,最低0.33元,最高1.47元;
-,最低1.49元,最高3.06元;
-,最低3.13元,最高3.47元。
2019年累计分配87.22元(共3人),2020年1月至2月累计分配30.15元。预计2020年单人分担金额将超过100元,可能是2019年的三倍以上。
(有关我的部分捐款金额的信息)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相互宝的分享金额呈现线性上升趋势,从最初的1分钱到现在的3元多。短短一年时间,增幅就达到了300多倍。按照这个趋势,后期,分摊金额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截取部分救援公告信息)
个人的一些想法:(1)加入相互宝的会员越多,整体分摊金额应该呈下降趋势。但实际上,每个时期的分摊数额都是线性上升的。我们能猜到加入的成员已经“生病”了吗?从支付宝公布的救助信息来看,加入平台后平均需要200-300天出现症状,有的甚至更短,只有100多天。 (2) 我以前看过类似的新闻报道。当互互宝会员患有合同约定的疾病时,会员申请赔偿后,相关线下审核人员将上门提供审核服务,经核实后提供帮助。当然,作为普通会员的我们,无法验证其真实性。是不是有什么可疑的地方?不知道你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救援者。
(互助人数公布)
从支付宝公布的互助数量来看:
2019年1月,互助会员仅有2家,共有2330万人;
2019年5月之前,每期互助会员人数上限仅为32人;
2019年6月开始,互助人数开始快速增长。 9月份,突然从632人猛增至1581人,待分配会员人数达到8575万人。 2019年10月以来,每月救助人数已超过3000人。人们;
2020年1月,各阶段救助人数突破2000人,达到2025人,当月获救人数达到4304人。 2月份,预计受肺炎疫情影响,第二阶段救助人数大幅下降。预计,随着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续接受救助的人数将恢复增长。保守预计2020年每月救助人数将超过5000人。
看完上面的数据,我很难理解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太高了。
当然,我也相信,通过互互宝平台,很多困难会员的生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避免因病致贫的困境。但对于互宝分享量持续大幅增长,您有何看法和想法?欢迎讨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