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财务人员记得,促销活动推出后,店里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很忙。她几乎马不停蹄地收款,店里每天最高收入近百万元。张宁后来意识到,这是刘毅逃亡国外前最后的疯狂行为。
2020年9月3日,站在青岛奥帆中心总部俯瞰青岛奥帆中心。新京报记者 马彦军 摄
文字|新京报记者马彦军、实习生卓曼曼
编辑丨华轩校对|Lucy
►本文约6864字,阅读时间约13分钟
山东省青岛市海航万邦大厦是一栋51层、高240米的办公楼,玻璃外墙,风格高端。 39层有720平米的公司。透过大落地窗,可以俯瞰青岛奥帆中心。
这里曾经是青岛中汇盛世贸易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现在,室内物品基本上已经全部撤离。只有前台还挂着公司的红色标志,一间房间的地板上扔着公司的金色标志。
一名楼宇销售人员表示,去年10月合同到期后,该公司就匆忙离开,并没有按照要求拆除办公室装修。 “连租金押金都没有人来拿回来。”
2020年9月3日,在青岛中央收藏部原办公室内,一块中国收藏家协会单位会员的招牌被扔在地上。新京报记者 马彦军 摄
“天眼查”显示,青岛中汇盛世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中汇”)成立于2015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刘毅。依靠“集邮册返利”模式,青岛中汇一度吸引了山东省约万名中老年投资者,投资总额约6亿元,其中投资者最高金额达到千万。然而2019年7月,公司突然倒闭,刘毅一直潜逃国外。
青岛中汇曾声称,投资者可以从该公司购买集邮册,每月获得高额利息。一定期限后,公司按原价回购集邮册并返还本金;公司自身的利润来自网上邮票交易。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投资者并没有收到集邮册,刘毅所称的网络邮票交易行为可能并不存在。
2020年9月10日,青岛市市南区湛山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刘毅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公安机关已对其开具红色通缉令;目前,市南区相关警方已将案件移送市南区检察院。至于具体涉案人数和涉案金额,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
“保盈不亏”的邮票生意
当李艳玲得知青岛中汇发生事故时,她已经购买了价值约200万元的集邮册。她头晕目眩,心跳加速:这么高端正规的公司怎么会出事?
李艳玲今年72岁。 2016年夏天,她经朋友介绍来到青岛市市北区世纪卓越中心青岛中央收藏部。她记得入口处挂着三排金色车牌,宽敞而气派的大厅里,老人们排着队索取兴趣。 “这太正式了,就像银行一样。”
销售人员告诉李艳玲,公司销售各种类型的集邮册,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销售期限有3个月、6个月、一年等。李艳玲只需选择购买集邮册的数量和期限,并付款即可。然后您可以每月收到利息,稳定获利而不会损失任何资金。 “销售人员表示,大多数集邮册的月利率为2%-4.5%,购买期限越长,利息越高。期限结束后,所有集邮册将被公司按原价回收。 ”。李艳玲说道。
按此利率计算,购买集邮册的年回报率可达24%-54%。例如,精品版集邮册《新中国从这里来》每套售价2000元,6个月月利率为3.5%。也就是说,投资者在6个月内总共可以赚取420元的利息。 。但按照2019年央行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计算,2000元6个月利息仅为15元。
李艳玲对邮票不感兴趣,但她关心利率。她回家想了一天,拿出自己的一万元钱,选择了三个月的购买期限。她早就忘记自己买的是什么集邮册了,那些集邮册她从头到尾都没有见过。
2019年5月,青岛中汇的销售人员给投资者送来了集邮册购买指南。新京报记者 马彦军 摄
58岁的郑国明于2019年春天加入邮票行业。他和李艳玲一样,对邮票没有研究,只想从购买集邮册中获得利息。
在青岛中汇崂山分公司付款、签订合同时,销售人员给了他一份合同单和一份产品确认单。合同名称为《商品买卖合同》,约定郑国明将以妻子的名义向青岛中汇购买价值9.9万元的中华文化集邮册。购买期限为6个月,当天付款,当天寄出集邮册。商品确认单表明,收货人已通过集邮册验收,青岛中汇已全面履行义务。此后货物灭失的风险由收货人承担。
郑国明以妻子的名义与青岛中汇崂山分公司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郑国明妻子签署的产品确认单。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郑国明夫妇根本没有拿到集邮册,甚至没有看集邮册一眼。销售人员表示,集邮册由公司保管比较安全。他们担心带回家会损坏,也就不再坚持了。为此,郑国明的妻子还签署了保管合同,委托青岛中汇代为保管该集邮册。合同上写明青岛中汇将收取集邮册价值0.1%的保管费,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取。
至于郑国明最关心的利息问题,销售人员与他约定每月3650元,但在合同或产品确认书中均未提及。唯一的书面依据就是一句“每月3650元,最后加1%(990元)”和6个付款日期。装有合同表和产品确认单的白色信封上写着几行字,没有任何公司或销售人员的签名。
营业员告诉郑国明,他只要按照信封上的日期来领取利息即可。 “所有的顾客都是这样。”郑国明没有再多问,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放进包里。
“从这份合同的内容来看,利息和回购事项并不包含在条款中,不受法律保护。”上海律师杨伟华表示,但如果青岛中汇工作人员向警方承认相关协议,投资者也会同意,如果有这样的协议,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个证据索取利息和回购。
虽然没有看到集邮册的实物,合同和产品确认单上的内容也不真实,但从购买集邮册的第二个月起,郑国明和李艳玲就按照承诺收到了利息。他们的疑虑消失了,购买期满后并没有拿回本金,而是继续花钱购买集邮册。
神秘的商业模式
“天眼查”显示,青岛中汇成立于2015年3月31日,注册资本1亿元。下设市北、李沧、淄博、东营、潍坊等17家分公司。主要销售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币等
张宁于2017年8月加入青岛中汇,担任公司某部门负责人。刘毅曾让她保管好公司总部仓库的钥匙,“说里面全是集邮册,很值钱”。仓库是财务室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面有数百本集邮册。刘毅还为此聘请了一名保安。
据刘毅介绍,这些邮票册是从中国邮政集团青岛分公司(以下简称“青岛邮政”)购买的,该公司与青岛邮政有合作关系。 2018年7月,青岛中汇还与青岛邮政签署了《邮政便民服务站特许经营协议》,青岛邮政授权青岛中汇经营集邮销售业务。
对此,青岛邮政一名工作人员2020年9月23日告诉新京报记者,青岛中汇在2019年之前向青岛邮政购买了一批邮票和集邮册,具体时间和购买数量无法确定。经证实,“唯一可查询的交易就是这笔交易,双方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至于如何申请加入邮政便民服务站,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到青岛邮政任一线下网点咨询,签订合同,缴纳加盟费。”
在张宁的印象中,除了青岛邮政,刘毅也经常独自去北京进货。供应商名称为“北京圣藏文化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圣藏文化”)。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经营范围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及设计、制作、广告等。该公司已被注销。
2020年9月12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圣藏文化原工商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发现公司已撤离,店铺位于一种被出租的状态。
无论是购买集邮册的老人,还是青岛中汇的普通员工,都没有人能说出这些集邮册的真正价值。
赵强曾在青岛中汇投资超过20万元。青岛中汇东窗事件后,他从公司仓库得到一本《巍峨故宫》集邮册。那是一本比杂志略小的方形小册子,封面是红色的,黄色的封面上印着故宫的图案。小册子有十几页,每页都有邮票、明信片、信封等,“看起来还蛮方便的”。
赵强从青岛中汇的仓库里拿到了《故宫邮票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不知道《巍峨故宫》的具体价格,但赵强记得,青岛中汇最便宜的集邮册也要一千多元。 2019年8月,他带着这本集邮册到青岛长乐路文化市场的集邮店进行鉴定。经销商表示,仅值一两百元,“没有收藏价值,真伪仍需鉴定”。
2020年9月20日,新京报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发现,《巍峨故宫》每本售价198元。在另一家邮票纪念币交易网站上,该集邮册售价为169元。
至于集邮册如何升值,青岛中汇如何为老人赚取高额利息,刘毅解释说,该公司正在与文化产权交易公司合作:集邮册将交给此类公司进行网上交易,价格将由就像股票一样。他们也被“解雇”。
据青岛中汇多名员工回忆,刘宜昌表示,该公司与中国文化交流(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文化交流”)、潍坊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潍坊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文化交流”)有深度合作。张宁提供的材料显示,青岛中汇与中国文化交流中心还于2017年12月6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双方共同设计开发文化产品并销售对方的产品。
2018年,青岛中汇与中国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公司总经理郭润虎(第一排左)出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受访的青岛中汇多位部门负责人、分公司销售人员、财务人员并不了解该公司与上述两家公司的具体合作方式。他们表示,这部分业务已经由刘毅和郭润虎总经理亲自办理,没有其他人接触过。
“天眼查”显示,中华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于2017年10月30日,业务运营情况不明;潍坊文化交易所成立于2011年6月24日,业务范围包括文化产权交易、艺术品及礼品销售等。据潍坊新闻网报道,2019年4月,潍坊文化交易所还协办了“走向复兴” ——青岛中汇、圣藏文化携手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邮票展”。
2020年9月11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位于潍坊市石虎园文化区的潍坊文化交流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潍坊文化交流中心并未与青岛中汇合作。当记者提到双方联合举办的集邮展时,他说,“应该没有,我不知道。”
2020年9月11日,潍坊文化交流会在石虎园文化区举行。新京报记者 马彦军 摄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2013年前后,网上邮票交易蓬勃发展,不少人会购买集邮册存入文交所。但2015年以后,网络交易降温,集邮市场冷漠,基本上赚不到钱。 “而从2017年开始,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国家对邮票等文化产品网上交易进行了整顿。之后,潍坊文交所停止了邮票网上交易业务。”
举办多次大型促销活动,拓展业务版图
为了鼓励老年人多投资,鼓励身边的人一起投资,青岛中汇还经常举办产品推介会、旅游活动等。
李艳玲记得,在一家高档酒店的一次研讨会上,讲解员说青岛中汇已与中国邮政、中国收藏家协会达成合作,邮票升值空间巨大。然后大屏幕上弹出了一张公司新推出的集邮册的照片,传道人喊道:“让我看看是谁买的?”台下四五个老人争先恐后地举手。
李雁翎表示,她永远都会付出代价。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她有些怀疑那些举手的老人“只是求救”。
2018年秋季,青岛中汇举办欧洲巡演活动。当月购买集邮册满80万元的,可免费参加。李艳玲偷偷拿出女儿的积蓄凑了80万元,13天的欧洲之行很快就结束了。
刘毅亲自率领欧洲巡演比利时、意大利等6国。群里除了十几位购买集邮册的老人外,还有刘毅的亲戚。李艳玲对刘毅这个35岁的年轻人颇有好感。 “他比同龄人成熟稳重,从不笑,总是礼貌地叫我阿姨。”
除了欧洲之行,李艳玲还和70多名老人一起参观了青岛周边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青岛中汇的销售人员表示,公司未来将在这里建设度假村,作为VIP客户的福利。但从那以后,李艳玲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任何与度假村有关的消息。
随着活动的增多,李艳玲对青岛中汇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7月,她在集邮册上总共花费了200万元。青岛中汇李沧分公司销售人员王健于2015年10月加入公司,见证了公司2016年、2017年的快速发展。王健表示,2017年,仅李沧分公司就有近3000名客户,平均月营业额为1000万元以上。
在张宁印象中,2018年左右,刘毅和郭润虎经常开着奔驰、宾利等豪车到公司上班,有时还穿着纪梵希等高端品牌的西装,声称自己“要去公司”。认识投资数千万的大人物。”客户。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公司总部从市北区的远雄大厦搬迁至市南区相对高端的写字楼海航万邦大厦。最初租用500平方米,后扩建至720平方米。租赁合同显示,每月租金为10万元。
同时,青岛中汇还将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如2018年3月21日首届中汇文化节。微信公众号“中汇文化”发微博表示,活动在雁栖湖APEC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北京会展中心。 “20位各部委领导、文化艺术领域重量级大师、各国参赞参加了本次活动。”
当晚的颁奖典礼上,刘毅表达了青岛中汇弘扬中国邮票文化的决心,并当场宣布公司加入“中国收藏家协会”。
刘毅亮相首届中汇国际文化节红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收藏家协会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它由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组成。
2020年9月22日,新京报记者为此致电中国收藏家协会。经询问,该协会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青岛中汇确实于2018年3月加入该协会,“但我们不参与该公司的运营,也不知道其具体业务是什么”。
另一方面,从2017年开始,刘毅开始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除了青岛中汇,他还注册了青岛中汇盛世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中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王健记得刘毅说,他开了六高青岛的高端餐厅,还投资了一部名为《黑便士:信》的电影。公开资料显示,该影片由青岛中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青岛中汇总经理郭润虎。
在张宁和王健看来,刘毅和郭润虎不断拓展其他领域的业务,是为了向客户展示公司的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投资邮票业务。每当有投资额千万的客户来公司洽谈时,刘毅都会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商业地图,并强调公司“势头强劲”。
最后的疯狂
正当青岛中汇不断扩张时,危机开始悄然显现。
2019年1月9日晚,张宁突然接到刘毅的电话。对方称,滨州分公司员工上年年底尚未收到工资。但刘毅强调,这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公司试图避税。 “他说,公司过去四年没有缴纳一分钱税,但2019年1月1日,新税法出台,销售人员每月工资要缴纳一半的税。”
张宁的任务是第二天一早去滨州分公司传达刘毅的解释,安抚员工情绪,但他没有成功。第三天,郭润虎还前往滨州与员工谈判,并展示了手腕上的手表。他说我的手表值30万元。你觉得公司缺钱吗?
郭润虎还是没能解决问题。直到刘毅亲自出手,连夜赶往滨州,激动的员工们才平静下来。张宁表示,刘毅长相得体,说话真诚,很容易让人信服。当时连他都相信避税说辞。
2019年4月10日,滨州事件发生三个月后,青岛中汇在刘毅高级餐厅再次召开年度员工大会。传教士表示,该公司将与潍坊文交所达成合作,未来具有国企背景,可能上市,但前提是该公司当年营业额必须达到1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轮流带着自己的团队上台宣誓,不断喊出“实现销售额10亿”的口号。王健也跟着李沧支部的人上台,当场下达军令状:不达目的立即辞职。
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在刘毅的鼓励下,青岛中汇近300名员工付费购买了这套集邮册。会议结束一个月后,这种热情仍在持续。为了完成演出,王健花费了370万拆迁款。张宁不仅用了信用卡上的8万元,还拿出了父亲卖房子所得的90万多元现金。
“当时我已经43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担心私企工作没有保障。如果我真的成为国企,我就不用担心退休后的生活了。” ”张宁说道。
2019年6月30日至7月2日,青岛中汇再次展现“实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产业高峰论坛”。据微信公众号“中汇文化”发布的现场照片显示,论坛邀请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等现场致辞。来自山东各地的数千名投资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李艳玲记得,活动结束后,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收到了销售人员发来的微信:“年中高峰论坛特惠产品《故宫》3980/套,《故宫邮宝》/套,7月1日至3日每人享受500元优惠!
2019年7月,投资者收到青岛中汇正在举办优惠活动的消息。新京报记者 马彦军 摄
在李艳玲看来,500元的折扣是史无前例的,她立即额外购买了一套价值20万元的集邮册。不少老人也有类似的想法,纷纷前往各个分店购买产品。
青岛中汇崂山分公司的一位财务工作人员记得,促销活动结束后,店里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就忙得不可开交。她几乎不间断地收款,店里最高的一天收入接近百万。元。 “有的老人就带一袋现金去买集邮册,我当时就想,公司真的有这么多集邮册吗?”
从梦中醒来
高峰论坛刚刚结束一周。自2019年7月8日起,部分投资者发现未收到利息。
当他们向青岛中汇各网点询问时,销售人员均表示不清楚,无法联系到刘毅。消息在“青岛众汇”微信群中迅速传开,山东各地的投资者纷纷来到分行要求退款。
对于购买集邮册的青岛中汇内部员工,刘毅承诺在2019年7月18日前签署退货协议并退回原合同即可获得退款。张宁按照刘毅的说法,当天给他发了短信截止日期:“刘总,我跟了你这么多年,为公司辛苦了,不管怎样,你都要还我钱。”
张宁说,刘怡很清楚自己当时的处境:母亲刚刚去世,婚姻也出现了问题。她要独自抚养刚上初中的孩子,买集邮册的100多万元就是她的全部积蓄。但她并没有收到刘毅的回复,当然,她也没有收到刘毅承诺的退款。一周后,张宁向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报案。
公司外部的投资者的声音甚至更大。
7月下旬,数百名老人聚集在青岛中道总部和分公司。他们等了两三天,却没有收到退款,刘毅也没有出现。焦躁不安的人群试图找回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集邮册,以弥补经济损失。几个50多岁、60多岁的老人打开仓库门,推开工作人员冲了进去,拿起架子上的彩色集邮册,紧紧地抱住不肯松手。
然而,绝大多数投资者未能抢到集邮册,比如李艳玲、孙正辉。销售人员告诉这些老人,只要退回所有原始合同和产品确认单,就可以签署退货协议并办理退货手续。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些文件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投资凭证。但为了退货,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交单据。据王健回忆,在刘毅的要求下,这些文件均已被青岛中汇销毁。
自2019年8月以来,越来越多的外部投资者向警方寻求帮助。据青岛中汇员工估计,包括公司内部人员在内,山东省约有1万人参与了这项所谓的邮票业务,涉案金额约6亿元。
警方随后告诉张宁,刘毅早在2019年7月上旬,也就是宣传活动结束后,就已经逃往国外。 2020年9月10日,青岛市市南区湛山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刘毅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公安机关已对其发出红色通缉令,辖区案件已移送市南。地方检察官办公室。
然而,并不是所有受伤的投资者都愿意通过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来维权。李艳玲说,一些老人仍然相信刘毅,并形成了事实上的“护刘派”。这些人并不主张报警,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刘毅回国,东山再起,还钱。
更有人组织“自愿订酒团”,以刘毅名义销售进口红酒。 “集团说我们可以根据退货协议买酒,然后自己找渠道卖,这样就能赚钱。”李艳玲说。
“亲刘”投资者在微信群里引导老年人购买红酒。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看着微信群里弹出的红酒信息,李雁翎关掉了手机。直到现在,她的妻子和女儿还不知道她在青岛中汇的真实投资金额。
但李雁翎猜测,女儿其实是知道的。毕竟,她卖掉了房子进行投资,但钱一直没有找到。
(Li , , Ning,Zhao ,Wang Jian和Sun 是文章中的假名)
洋葱主题
▼
您听说过类似的骗局吗?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洋葱jun”并加入读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