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骗了12万元,现在我真的很绝望。” 3月7日,网友“苏小兰”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本想做刷单兼职赚点小钱,没想到却陷入了诈骗陷阱步步。
3月13日至2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进行调查,发现一条黑灰色产业链,实则以“假订单”、“返现”为名进行诈骗。黑产业人员首先通过路边送小礼物或聘请兼职工招人等方式“加好友”,然后通过招群、转移平台等方式躲避监管,最后将受骗受害人引向App平台进行诈骗。充值要“关闭网络”。在此过程中,制作虚假网站、跨平台诈骗是诈骗者实施诈骗的必要“步骤”。
腾讯守护计划团队在去年底的媒体沟通会上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返利诈骗是2020年增长最快的诈骗类型。“此类诈骗主要集中在金钱返利和购物返利,而且技术是多变的。”从诈骗犯罪发生的场景来看,整个诈骗实施过程发生在不同的场景和平台。平台和警方都只能看到各自领域的整个链条的一部分,对线上风控的识别和攻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返现诈骗套路:先给你20奖金,骗你12万后把你列入黑名单。
“现在回想起来,骗局确实有很多漏洞,但当时我就被骗子营造的氛围‘引入歧途’了,就像被骗了一样。”谈起被骗的经历,苏小兰仍然觉得非常遗憾,“我连睡觉都睡不好,吃饭也睡不好,看着孩子的样子,我觉得很对不起他。”
苏小兰告诉记者,她此前曾参加过一次免费“领杯”的路边活动。主办方建了一个群,并表示关注某个公众号即可获得3元钱。收到3元钱后,对方邀请她参加返利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赚点小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苏小兰充值30元后收到38元,充值100元后收到120元“返现”。
之后,对方要求苏小兰下载一款名为“桃盈”的App,并称该App主要是“利用平台漏洞”赚钱。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刷单赚钱,“利润可以达到(本金的)20%”。与此同时,App上的“订单调度员”、“高级导师”等人物也相继出现。他们把苏小兰拉进了一个“福利群”,所有秀转的成员都在其中。
最终,在骗子的多轮“轰炸”和“利诱”下,苏小兰先后充值约12万元。然而,当她想要提取现金时,“派特工”、“高级教官”等特工很快就封锁了苏小兰。
3月1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接触到一个与诈骗苏小兰几乎一模一样的诈骗团伙,并了解了这一诈骗方式的具体步骤。
首先,记者被一名“操盘手”拉进了一个疑似黑灰行业分子控制的微信群。群主介绍该群为“恒大合作招商福利群”,会给群里的每个人发红包。他还表示,“为了增加集团的销量,请做一些小事来获得红包奖励。”
应群主要求,贝壳财经记者和部分群友下载了一款名为“企业密信”的App,并在其中添加了“接待员”。接待员要求群员一次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关注群微信公众号和腾讯公益,注册一个“兼职创收”账号。这样做后,记者收到了总计20元的“返现佣金”红包。随后,“接待员”要求记者将收到的微信红包发布到微信群中。记者发现,此时微信群里不少人发了红包,也有一些人根本没有参与或者已经退群了。
“至此,骗子基本上已经能够筛选出哪些人更容易被骗了。”一位熟悉黑灰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诈骗者首先会提供微薄的利润,引诱受害者上钩。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不相信,那么就没有必要继续行骗,但如果当对方上钩并实际转账时,诈骗者就会逐渐获得受害者的信任,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是为什么诈骗者会先支付真金白银的原因,即所谓的“任务一”和“任务”。二是考验受害人的合规性,关注公众号只是骗子暗示自己有‘官方’背景的一种方式,更容易获得受害人的信任。”
果然,在完成前两项“任务”后,“接待员”表示,从“任务三”开始,他将兼职帮助平台支付订单。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欺诈订单内容与网购平台完全无关。相反,这是在一个名为“500 ”的游戏平台上进行的马克六号彩票投注。记者将自己通过返利收到的20元全部投入该平台,成为该平台的充值号,但如果想提取现金,必须通过银行卡转账。
苏小兰告诉记者,在她遭遇的诈骗事件中,对方在给了她几十块钱的回扣后,还要求她注册一个名为“澳门五分快餐”的平台账号。通过这个账户。 “当时我就问这是不是网络赌博?对方说不是,是返现,只是上面盖了一张彩票。”
“如果说之前的操作是给受害人一点小利润让你上钩的话,那么从这一步开始,受害人就正式进入了骗子的‘陷阱’。”一位熟悉黑灰产品的人士表示。 “这些应用程序及其里面的内容充值号码都是假的,可以通过后端更改为任何号码。如果受害者取款,则无法取款。”
雇佣“人手”拉人建假网站,跨平台诈骗难以打击
那么,返利诈骗者如何找到受害者呢?如何逃避监管?
3月13日,贝壳财经记者找到兼职网络“操盘手”小罗。小罗表示,因为平日时间比较空闲,他曾经当过“管家”,在网上添加别人的微信账号。吸引人的具体方式是,对方给他发了一份电话号码列表。他在微信上添加了电话号码。对方请求添加微信好友成功后,记录对方的微信姓名和电话号码,并将其拉入指定的微信群。 ,之后就可以退团了,然后佣金会按照每人8元的价格返利。
根据小罗提供的截图,记者发现,他拉的微信群与上述诈骗的“返利”微信群一模一样,而且电话号码列表是幕后“老板”提供的。
腾讯守护者计划团队专家表示,雇佣正常用户的账号参与诈骗已成为网络诈骗的新特点。通过“兼职众包”的方式,诱导用户将用户拉入正常群体、诱导用户传播导流信息、诱导用户提供支付码等,对于正常用户来说可能只是一份兼职,却成了违法产品的“帮凶”。
许多普通用户的账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帮助推广黑品的“工具”。
3月1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加入兼职群,被要求向10个微信群转发“招聘抖音快手兼职点赞者”的广告。然而,他只发帖加入了不到5个微信群,记者的微信号就被微信限制使用。记者尝试以“拉手”添加好友时,发现经常添加好友过多后,会提示“暂时无法操作”。对此,在招聘兼职几天后,一位经理若有所思地说,“大家都有一天休息时间去积累账户。”
此外,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制作虚假网站、跨平台诈骗是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必要“步骤”。
3月19日,贝壳财经记者接触到3个提供“假订单、返利”的兼职。第一个引导记者找到上述“企业密函”,进入名为“500国际”的APP。赌博页面平台;第二家公司将记者引至“is语音平台”,请一位“金牌解说员”为记者讲解如何通过刷单赚钱;第三家公司将记者引流至“密聊”App,并通过第二家公司要求记者下载“小红书”App,声称可以通过“向小红书支付订单”来赚钱。但事实上,该App并不是小红书,而是诈骗分子创建的假冒网站。
“跨平台诈骗犯罪趋势日益明显,整个诈骗实施过程发生在不同场景、不同平台,平台和警方都只能看到各自领域的整个链条的一部分,几乎无法掌控。网络风险控制带来很大挑战。”腾讯卫报团队专家表示。
一个诈骗团伙涉案金额共计5500万元。谨防利用追回被骗资金的二次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在诈骗过程中,诈骗团队往往会利用多人营造氛围,合力欺骗一人。
“我在平台充值的第二天,对方就开始要求我‘连续下单’,并拉了包括我在内的总共5人进群。当我充值大单时,还有其他人有人夸我,“姐,你行。”还有人说:“钱不够就别提了。”我想,还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网贷平台。那其他人一定是组团来骗我的,虽然现在想来,漏洞不少,但当时的气氛影响了我。”苏小兰告诉记者。
记者查阅公开报道发现,此类诈骗、返利诈骗往往有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例如,无锡警方曾破获一个特大兼职票据回扣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超过5500万元,共导致2万多人受骗。
据无锡警方介绍,该诈骗团伙组织大致由商城、程序员、平台推广者、客服等四级组织组成:商城老板雇佣程序员开发建立假冒网络商城平台,推广者负责对于发送欺诈链接到商城进行促销,由客服人员具体负责实施欺诈行为。
办案民警透露,当受害人完成下单任务,要求退还本金和佣金时,诈骗团伙会以“商家退款时系统出错”、“正在做诈骗”为由,退款订单”、“系统卡订单需要完成后才能激活新任务”等理由,并编造了“如果不继续骗单,就不会被骗”的借口。 “能退本金、返佣”,并通过QQ同步发送给受害人,显示任务完成进度、诈骗订单总额、诈骗订单金额。单笔佣金信息截图,引诱受害人继续制作欺诈订单,让他们在被欺骗的陷阱里越陷越深。
“事实上,即使诈骗完成后,骗子甚至还会进行第二次诈骗,目的是追回被骗的钱款。”腾讯卫士项目组专家表示:“有案例表明,诈骗分子会利用退款登记进行诈骗。原因是要求受害人提供真实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付款地址等,这些用户信息会被诈骗者卖到黑市并继续流通,暴露受害人的身份新的诈骗团伙。”
“发现自己被骗后,我立即报警,但被告知挽回的机会很小。在与其他受害者沟通时,我发现有人在利用大家追回资金的愿望,说他们是黑客或编码员,可以追踪诈骗者的信息来追回欠款,但这实际上是第二次欺骗。我认识第二次受骗的受害者。希望大家提高警惕。”苏小兰告诉记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一丹编辑李维嘉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