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话号码为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或保险公司代理人;
3、电话为4S店等专业兼职法人保险代理渠道工作人员或办公电话。
因此,除了个人电话号码和上述第一种情况外,如果仅核实电话号码而发出续保通知,很可能会出现文件不正确的情况。
但微保是腾讯旗下的保险平台。没有基本的用户数据吗?对于注册微信并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微信应已拥有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微信唯一没有的数据是车险承保信息。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微保可以通过“姓名+身份证”的方式验证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验证应该很容易查出保险公司数据中的电话号码是否真实,也应该很容易凭手中的车辆承保数据(有效期、保险类型等)直接联系真正的车主。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在微保“微医保”投保界面中,我们看到保费并没有自动关联用户数据(支付宝医保根据用户缴费注册信息自动计算保费),以及投保人信息(姓名、姓名、身份证、手机)。
令人惊奇的是,在微声的“我的”界面中,竟然还有“实名认证”功能。进入后需要填写姓名和身份证。要知道这个信息,我在注册微信和支付的时候就已经认证过了。
因此,微保可能无法使用微信平台和腾讯已知的用户数据,需要自行重新收集用户数据。
第四,理论上,互联网第三方平台、银行、4S店、维修店、专业中介等保险渠道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客户,并与其合作的保险公司共同拥有用户保单的权利,分享信息。保险公司原则上不能与其他渠道,特别是在代理产品上存在竞争的渠道共享用户信息。例如:4S店客户信息是否会与微信共享,自动通知续保;支付宝车险用户数据是否会与微信共享?销售人员、代理商的用户信息会泄露给微信吗?这些神话尚未被揭开。打开。
第五,一旦微保与用户就续保、保险信息等进行互动,或者微信用户在微保上进行实名认证,微保就可以合法向用户推送保险产品及相关信息,并且与微保合作的保险公司不存在,且有权续保不是微保或保险公司的责任,而是用户的责任。要知道,小健康险的提供商泰康在线也提供车险,大地财险也提供百万医疗险。小额保险和保险公司是否考虑过保护双方用户的续保权利?
微保连接保险数据,让用户统一保险体验。通过平台,用户还可以快速计算跨公司的保费进行比较。很难说最终该买哪家公司的保险。如果保险公司需要二次转换保险公司的电话销售,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那么微信车险续保的价值是多少(这里指的是对保险公司的价值,当然对保险公司来说有价值)微信和微信)?
微保确实提升了合作保险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但能否提升保险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还有待观察。
说到实名认证,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计算保费或检索保险公司数据是否需要实名认证。如果无需实名认证就可以计算保费,基于目前的微信注册模式,会不会出现机器人爬取数据的情况?
在线时间
刘嘉明透露,车险到期前三个月的续保窗口将是腾讯推广此类服务的关键时期。
提前三个月续保是车险的“限额”。保险公司最早的推销电话就是在这个时候打来的。当然,保险公司的电话一直是广大用户所厌恶的,甚至是很多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列入黑名单并被屏蔽。相比之下,微信的通知功能明显优于保险公司的电话营销。车险续保可以及时通知。如果保险到期前三个月内没有续保,可以设置多个时间点通知用户,防止用户忘记。
事情是这样的:仅仅发出续约通知是不够的。
与车险到期时相比,用户最关心的是价格。在车险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用户比较价格并不困难。因此,关键问题是微保在推送续保信息时是否会包含车险折扣信息。
我们注意到,微保官方对“微车险”产品服务的描述中包含“专属福利”。根据官方信息,该福利由提供,而非保险公司。
根据保监会174号文件《中国保监会关于整顿车险市场乱象的通知》:
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个人不得以退还、赠送现金、预付卡、有价证券、保险产品、购物券、实物或者以积分抵扣保费或积分的方式向投保人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来兑换商品。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被保险人的利益。不得通过参加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组织的促销活动非法给付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金。
无论微保是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还是专业保险中介,自然都在这一监管范围之内。对于车险这样标准化程度高、容易产生比价冲动的产品来说,微保的“专属福利”着实令人兴奋。 。要知道,随着车险事故率大幅下降,线下车险渠道的佣金目前正在上涨。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就很难实现网上交易。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目前有一批用户对车险市场和佣金漠不关心。例如,许多在BAT工作的技术人员更喜欢在线保险。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车险佣金的存在,但这群人也是各保险公司的主要关注对象。
对于腾讯这样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来说,线上报价5000,线下4S店或者保险公司电话营销报价3000的情况如何处理。即使保险公司给渠道提供了最大的折扣,首先如何向用户提供折扣?其次,市场竞争是动态的,保险公司内部各个渠道之间也存在竞争,因此很难保证某个渠道的成功。政策是最优的。
理赔服务
微保官网明确表示,“拯救心理理赔”由合作保险公司提供。微保在理赔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保证或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有几个问题:
1、用户一般会通过微保客服查询理赔情况。微保将负责报案和理赔服务,还是直接转移给保险公司?
2、如何解决部分保险公司服务网络不完善等问题,微众保险对合作保险公司的服务标准有哪些限制和要求;
3、不同保险公司的服务流程、内容、质量、风控点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理赔流程和监管要求存在差异。如何实现小额保险服务的一致性?
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如果闭环服务不能由业务负责人在线完成,体验总是会受到影响。毕竟,用户在微保购买保险时感兴趣的是腾讯,而不是保险公司。
开放人群
与11月推出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小医保”类似,车险一键续保服务上线时不会向所有用户开放。与此前仅向1%用户开放的“微医保”类似,车险服务在上线之初也将经历一段“灰度测试”,之后逐步向更多用户开放。至于如何挑选“尝鲜”用户,刘嘉明透露,如果你使用微信足够频繁,可能会被选为“内测”用户。
开通小额健康险的用户应该能够自动获得车险服务功能。我很期待。
结尾
也许是我想太多,把事情搞复杂了。
汽车保险看似标准、简单、通用,但汽车保险真的简单吗?
汽车保险只是一个简单的比价产品吗? (下周专栏的解释)
凡是服务链条长、服务人员多、承保理赔结构复杂、市场主体多元化、监管关注度高、事故发生频率高的保险,都不“简单”。不要低估汽车保险。
好在一切很快就会水落石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希望能够开辟一条合法、合规、惠及消费者的互联网车险新路,为合作保险公司和用户创造价值。
本文来源于分子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