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联网,杭州目前已实现“全医院”智慧结算、“全城市”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民”项目覆盖等目标。
500)=500”=228>
依托互联网,杭州目前已实现“全医院”智慧结算、“全城市”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民”项目覆盖等目标。
9月初,G20杭州峰会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走进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中医药中心和方惠春堂,感受中医药魅力,体验中医药建设。 “健康杭州”。
杭州是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城市。近年来,健康融入各项政策,不断促进人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杭州为“国家健康城市”制定的标准指标体系,成为我国建设健康城市的“标准典范”。
“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
“健康城市是健康的人、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发展的整体。”杭州市市长张洪明表示,杭州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都以人类健康为中心,体现人与城市的和谐。
杭州建设健康城市有着坚实的基础。 1995年,杭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2005年组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2007年在上城、下城、拱墅区开展试点。 2008年,杭州作出《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定》,启动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各项任务。
建设健康城市,规划先行。 2011年,杭州制定了《健康杭州十二五规划》,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将健康融入一切政策”首次出现在《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并独立提出了“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的任务。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健康杭州”。
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总体思路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空气清新、食品安全、饮水清洁、15分钟健康服务圈、15分钟运动健身圈”;以“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保护健康环境、营造健康文化、培养健康人群、建设健康社会”为建设任务。
以健康城市破解“城市病”
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杭州也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城市病”。诊治“城市病”需要强化“健康城市”的经营理念。
保护健康的环境。随着2015年底杭州半山钢铁基地的彻底关闭,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的“三无”城市。车辆”;成为全国第一个运营公共自行车的城市。该服务系统目前日均租赁频次为40万人次,相当于每天减少15万私家车出行。
发展健康产业。 2015年,杭州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占全市GDP的58.24%。其中,全市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02.06亿元,占全市GDP的5.0%。
优化卫生服务。开展重点慢性病干预控制行动,完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施健康生活走进千万家庭行动,推动健康单位、健康市场,建设公民健康生活中心。
“智慧医疗”强化健康服务
近日,“杭州智慧医疗”服务已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市民卡、健康卡网上充值等服务。借助支付宝平台,此前挂号排队排长、诊所与缴费窗口“来回跑”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市民卡网上充值是杭州推进“智慧医疗”的最新举措。截至2015年,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已为627万名门急诊患者提供“跨门诊结算”服务。按每位患者至少节省1小时的医疗时间计算,节省时间成本超过627万小时。网上体检、体检报告查询系统共服务95.3万人次。
志愿服务已成为医院温馨亮丽的色彩。当你走进每一家市级医院时,门诊大厅的自助挂号机和报告打印机旁都会站着志愿者,热情地引导和帮助患者。今年以来,各市级医院向社会招募了众多志愿者,仅市级第一医院的志愿者人数就达到了600多人。
为给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2012年在杭州主城区全面启动“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通过“浙江省预约挂号平台” ”,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省市医院联网。辖区居民接受全科医生首次咨询后,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就近地点预约诊疗。
依托互联网,杭州目前已实现“全医院”智慧结算、“全城市”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民”项目覆盖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