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表情上线,新一代打工人的完美诠释

2024-10-25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 |然财经(ID:)

作者|朱晓宇 侯彦婷 杜晓玲 林木 郭亦梦 冯潇霆 杨杰

编辑|杨杰

头图|假笑男孩微博@

现代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手机、充电器、Wi-Fi信号、表情包。

因此,当一个新的表情在微信上推出后,很快就占据了当天的热搜,并充斥了朋友圈。更何况,这次更新的表情更是充满了“灵性”。

图/微博燃财经截图

11月18日晚,微信官方微博发文,宣布更新6款新微信表情包。从“五哥”专属的“让我看看”,到仿佛有灵魂的“分裂”,这些表达方式为一群网友激活了新的灵感。甚至有人认为这6个表达几乎可以完美诠释新一代“打工者”的日子。顿时,笑话不断。

微信表情包的增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隐藏的潜台词是,网络社交的话语体系已经完全偏向“Z世代”。他们喜爱的聊天表情、表情符号已经成为所有网民社交交流的必备品,也是一种新的文化载体。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聊天时不要只发短信”。点击进入,满满都是网友的“社会死亡”场景。当移动社交应用的聊天框中出现没有表情的文字时,几乎相当于在社交媒体上读到一个人的死亡通知。这种对话基本上意味着聊天双方之间没有任何情感,对话通常不会超过几个回合。

比谈话中缺乏表情更可怕的是,双方对表情的“理解”不同。相信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老板发来的“微笑”吓到,面对父母长辈“再见”的表情却无言以对。当然,更尴尬的是,你打出一堆正经的废话,发了个“狗头”后,却收到了对方更严肃的答复。

表情符号、表情符号无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交“潜规则”。它不仅是网络社交的门槛,也是划分不同社会群体的天然边界。当一个人在网上聊天时,只有认识到某些表达的含义的解释后,他才能跨越这个无形的鸿沟,获得某个群体的身份。

今年1月,腾讯发布了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披露了网民最常用表情符号的数据。其中,“捂脸”()成为去年网友最喜欢的表情,其次是咧嘴(grin)、捂住牙齿(grin)、嘴角微笑( )、坚强(-up)和玫瑰(rose)。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用户来说,00后最喜欢的是“捂脸”,90后最喜欢的是“笑哭”,80后最喜欢的是“露牙”,70后最喜欢的是“捂着嘴大笑”。

前不久,某地“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份让学生“高兴”的课件在网络上流传。在这份培训文档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使用表情和图像的“雷区”。比如,在老师眼里,一个“微笑”的表情意味着鼓励,但在学生眼里,却是一种尴尬、不礼貌的微笑。 “再见”的意思是“我不能再和你说话了”。聊天时使用的语言也是如此。两个字“哈哈”就是“滚出去”,三个字“哈哈哈”就是“无聊”,五个字以上就是幸福。

表情从符号、颜文字、表情、魔法表情、动画表情发展到现在,表情包非常流行。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解释的“生动”的交流。它充满视觉冲击力,越来越多地包含图片和文字、声音和情感。

在各种表情符号中,流行图像多样且更新迅速。和迪吧一起出门打架就很受欢迎的黄子韬,还有还是公主气质、长相端正的尔康,都霸占了年轻人手机的聊天框。此后,各种娱乐影视IP总是伴随着各种主演表情包的推出。热门的二次元原创IP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表情包,无论是流氓兔、阿狸,还是罗小黑、长草团子。原本属于Z世代的各种亚文化也因此占据了社会交往的主流,并产生了商业和经济价值。

本期,我们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表达”故事。其中,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每天通过图画战斗模式与朋友交流;有些人成为了自己喜欢的表情IP的粉丝,为其付费、为其画画,甚至举办生日派对。

表达的精确运用和理解正在成为新社会时代的必修课,无论年龄和职业。

01.“表情符号”也有生日派对

毛毛| 24岁 新媒体运营商

为一个“表情包”举办生日会,是不是听起来很离谱?

我参加过这样的聚会,场面热闹得难以想象: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粉丝齐聚北京。大家拿着各种应援横幅和表情包拍照,吹灭蜡烛,为表情包唱歌。他们唱生日歌、吃蛋糕、手写祝福卡表情包。场面堪比娱乐圈明星的粉丝见面会。

这个表情包IP叫做“长草燕饺子”。你一定见过:一个可爱的简笔画小饺子,白色的圆头,头上长着一根草,脸上还有各种可爱的颜文字。 2015年,微信首次推出表情开发平台。借助微信,“长草燕团子”迅速成为“全民爆款”表情包,占领了大家的聊天界面。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可爱的小饺子时,我就喜欢上了它。每次“长草燕团子”上架一套表情包,我都会赶紧下载。

也许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成年人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个生活在二维世界里的阿凡达身上,但在我心里,那是一个有个性、有想法、高兴的时候会笑的活生生的小生命。 ,我难过的时候就会哭。在长草燕团子的世界观里,每一个饺子都代表着一个梦想。如果梦破灭了,就意味着一个饺子不见了。在很多粉丝眼里,保护饺子就是保护梦想。

我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会用“长草燕团子”的表情来表达一些难以直接表达的情感。毕竟,我之所以这么喜欢表情包,是因为“长草燕团子”可以帮助我在网络上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就是我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人。

《长草燕团子》令人印象深刻,拥有一大批像我一样的忠实粉丝。现在“长草燕团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表情包了。正在成为国产漫画形象IP化的代表。不仅与周大福、光明牛奶等品牌合作“带货”,还推出了一系列周边产品并举办自己的展会。

在三里屯,有一家娃娃店,专营“长草燕饺子”。每次去逛街,我都要到店里去“抓饺子”。现在我已经钓了十几种各种长草了。燕团子,为了给他们一个家,我还买了一个大书架。

希望“长草燕团子”继续努力,成为中国的、熊本熊的、Line的。

02.为了“乖宝宝”,不要说什么给予奖励

|26岁新媒体编辑

大约两年前,我和姐姐聊天的时候,她发了一个乖宝宝“嗯”的表情包,我瞬间就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从此我就喜欢上了乖宝宝表情包系列。

将这种感觉称为“爱”并不为过。我下载了乖宝宝的所有表情包,并关注了作者的微博,还有乖宝宝的微博超话。我开始关注作者的更新,每天登陆超话。

和朋友聊天时,我会寻找一切机会发布可爱的宝宝表情符号。因为我发的帖子很多,所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它。在我所在的一个影迷群里,有一天,一位群友突然私聊我,发了一堆乖宝宝后问我:“你想加入影迷群吗?”

于是,我加入了好孩子的官方粉丝团。他们有近10个群,每个群的会员上限已经达到了500人。由于粉丝们等不及作者更新,他们也会“做米”,即自己对乖宝宝表情包进行修改和创新。我也加入了,我发出的表情被别人出于喜爱而使用,相当于我有了自己的“粉丝”。慢慢地,我的自定义表情库里就挤满了乖宝宝。为了做一个乖宝宝,我只能把其他的表情包全部删掉。

一群朋友围着乖巧的宝宝,用各种方式互相支持。在群里我还认识了一位来自澳门的粉丝,他经常为幸福宝贝的粉丝举办线下聚会。群友去澳门,他有时间也会接待。我去澳门的时候,他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定制表情的建议。

受访者自制乖宝宝头像,来源/受访者提供

随着乖宝宝IP越来越受欢迎,其表情包开始收取每套表情包1元的费用。即使它有付费模式,每次有新的表情包发布时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即使购买了付费表情包后,我仍然继续对每个表情包进行奖励,从1元到10元不等。当我看到自己的头像出现在奖励列表中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乖巧的宝宝了。当我成为粉丝时,作者还没有与公司签约,也没有生产周边产品。只能去一家不知名的淘宝店“定制”一件乖巧的婴儿T恤。虽然这种衣服很便宜,质量也不好,但是我还是很喜欢。

我搜索了作者的故事,听说他的工作室在广州TIT创意园。我跑到这个工作室的办公区,心想,如果能和作者来一次“偶遇”该多好啊? 。后来听说有记者朋友采访过他,我还去找记者询问作者的具体情况。

作者根据《隐秘的角落》制作表情包能力超强

生活中,我会不遗余力地向朋友、同事宣传乖宝宝。有朋友告诉我,她想买新款萌娃表情包,但她的 ID没有绑定银行卡,所以买不到。我还给她发了微信红包,支持她购买表情包。因为我的关系,他们都开始喜欢上了这个乖宝宝。这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说实话,如果有一天我在微信聊天时不能再用萌娃表情了,我会觉得生活简直失去了乐趣。

03.我的社交缺点是靠“拼”来弥补的

李梦瑶 | 27岁,程序员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不善社交。我不喜欢说话,也不知道如何说话。每当我和别人说话时,我都会感到害怕,而且总是说错话。我也觉得我说的话没有逻辑。

我羡慕那些能畅所欲言的人,但我自己却无法表达。即使在社交软件上与人聊天时,我仍然不知道该输入什么词。使用微信表情时,还需要添加文字。

当我通过微信加了一个爱用表情包的朋友后,我突然感觉新世界打开了。和他交流的时候,他话不多,但总是发很多搞笑的表情包,我们很快就熟悉了。

我突然意识到表情符号可以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大量的表情包。如果你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卡住了,没有话题,或者感觉别扭,你总会用表情来代替你想说的话。有趣的是,对方常常会做出回应。聊天中,我认识了很多“好兄弟”。

现在,豆图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社交方式。我加入的所有聊天组都活跃着我的许多表情符号。

我的微信很快就被300个表情包填满了,我还经常请人争图。通过在专门的豆图群呆一两周,我可以更新我的表情库。

但后来我突然发现,用斗图来隐藏社交和说话的缺点,其实是一种鸵鸟心态。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在照片上打架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相反,有时候在图片上打架也是因为他们也敷衍了事,不想和你聊天。 “为爱而战的好兄弟没有感情”的描述是真的。当有人开始向您发送表情符号时,这可能表明他们想结束聊天。

微信自定义表情编辑_定义表情微信编辑软件_微信自定义表情怎么编辑

表情包已满,来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慢慢地,我对和所有聊天的人竞争越来越没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在会说话的时候停止打字,在会打字的时候不再用表情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打斗画面可以调节气氛,但不应该成为掩盖社会缺点的方式。现在,我仍然喜欢收集表情包,但我只是偶尔发一些有趣的图片来调节气氛,而不是热衷于成为“好兄弟”。

04.“家庭专用”表情包,取代“60秒语音”

奶酪| 23岁 新媒体运营商

“何家琴”发来消息:“早上好,今天是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农历十月初七……”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工作群的新闻,而是家庭群的天气预报,还搭配了中老年人专属的“早安”表情包。

一直靠“60秒语音”占据家庭群的长辈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学会了用表情包,甚至表情包比我收集的还要多。

离开家乡到北京工作已经一年了,但家里群里每天的新闻却从未停止过。起初不会用表情包的长辈们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生活。这让我们这些小辈可以安心的处理工作,不用为他们操心。不过,由于没能及时回复群里的消息,所以一开始只能顺理成章地发个表情包。但我忽略了,长辈们不通过太多的言语,是无法通过这张图看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最近北京天气冷,你是不是缺衣少食?我今天去你奶奶家了……”长辈们发了几条近60秒的信息,我只回复了几条。话语是:“好吧,你别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其实这个声音我只听到了一半,不太明白后面说的是什么。

“他们只是关心你,别不耐烦。”我对自己说。渐渐地,我开始寻找并制作他们能看懂的表情包,并主动发到群里。对于微信上只有自己表情包的他们来说,这很新鲜。我用视频来教他们如何拯救他们。后来,他们也会分享自己的表情包,并学着@我,“你看,我出了新表情包,好看吗?”

渐渐地,我们家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情包”。数量不算太多,但足够我们日常交流了。遇到合适的我们会逐步添加。但现在,长辈们已经习惯用表情来和我们打招呼,和我们聊天,传达他们的心情。节省了时间,而且对他们来说发送表情、寻找新的表情也是一件新鲜事,让他们觉得可以更顺利地和我们交流。

幸运的是,这些“中老年人专属”的表情符号帮助我学会了如何与家人沟通,而不是仅仅敷衍地面对长辈的照顾。

现在我有时会“笑”他们要求的表情:“你看,你跟不上潮流了,这些都是老年人的GIF。”但尽管我这么说,我的手机仍然显示他们有近20种独特的表情。

05.救了我的表情包也让我尴尬了。

小猪猪|29岁媒体从业者

我一度认为微信的社交规模是一个谜,不知道如何把握。在这方面我也曾被其他人误解过。

刚毕业的时候,我加入了一家比较大的媒体公司,我的社交工具也从QQ变成了微信。那时我经常用比较简洁的词语和同事交流。比如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需要知道公司后台的具体URL。部门主管让我去问一位同事,我就问对方:“你有我们公司的地址吗?”可以给我发个后台链接吗?” “好的,谢谢”,只是沟通,不添加任何表情或表情。

虽然对方给了我网站地址,但延迟似乎不太愉快。有一天午餐时,她对我说:“感觉你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虽然心里有些委屈,但我想我的表达方式可能有问题。

虽然微信连接着人们进行交流,心里的语气也很礼貌,但当我到达微信的另一端时,一串冰冷的话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已经改变了。

于是从那时起,我在与别人交流时就开始尝试情态助词、表情符号和表情符号。尤其是使用表情符号,沟通效果确实更好。不仅沟通顺畅了很多,而且和朋友的关系也加强了,所以我的微信里也储存了很多我喜欢的表情包。

不过,表情包虽然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我妈妈。因为习惯用表情符号和朋友聊天、比照,所以和妈妈聊天的时候也避免不了这样做。不过,妈妈认为说话的时候要用“人话”,不要用表情符号。有一次她问我:“你不觉得用表情聊天显得不真诚吗?”

为了适应她的习惯,每次想给她发表情包我都忍住了。我妈妈还提醒我,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表情符号。通过这件事,我也在权衡与长辈聊天时是否应该使用表情符号,使用什么表情符号,使用多少。

一位媒体资深人士提到,在错误的情况下使用表情符号给他带来了麻烦,尤其是当甲方以女性为主的公关团队给他发来“拥抱”和“亲吻”表情符号时,让他这个已婚男人感到不舒服。 .. 我感觉很不舒服,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个表情包。

表情符号的出现加强了微信好友之间的交流,让生硬的文字变得更加有趣、和谐。然而,随着朋友圈中好友数量的增加,圈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交规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使用合适的表情符号也显得尤为重要。

06.猜猜这个表达的意思是“发送一个提议”

李达 | 28岁 新媒体运营商

工作中你最害怕什么?领导给你发了表情包。

真实的。这个问题的恐怖程度堪比男生最害怕的问题:“如果掉进水里,先救我妈妈还是我女朋友?”想象一下,你刚下班回到家,老板给你发了一条微信:“你昨天讲的PPT做得怎么样了?”笑容满面,让人起鸡皮疙瘩。

是领导突然想起来问你什么时候能做完,还是指责你太慢了?越想越可怕,可怕得让人想给他发个“害怕”的表情包。

当然,他也有可能是想表达对你的爱意。我向家族中一位 40 岁的高管亲戚寻求建议。他说“微笑”和“呵呵”是他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它们平易近人,他最喜欢和年轻人一起使用。说完,他给我发了一条“调皮”的信息。

当时我就在心里嘲笑他。

最困惑的就是在公司群里聊天时不知道该发什么表情。尤其是我们公司,业务线比较复杂,既有做2B业务的研发团队,也有像我们这样独立的新媒体团队。有几百人的大公司群,也有各种小群,同事们在里面讲话。一下子不知道该回复什么真的很难。因为负责行政的同事告诉我们:“收到”太冷了,而且我们平时私聊里飞来飞去的表情包太花哨了,尤其是熊猫头表情,太不合适了。

这个问题最终被公司自制的表情包解决了。该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设计了一个动漫形象作为其标志。老板下达命令后,设计同事们根据形象的IP制作了一套表情包,比如“加油”、“谢谢老板”、“棒极了”、“保证完成任务”等等,还有也有销售版和研发版。

公司行政同事打印了一套IP台历发给我们每人一份,并告诉我们这是为了增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互动感。聊天时请尝试使用此表情符号。也最好用在外部,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的企业品牌,会加强用户对我们的认同感。每一位加入公司的新同事也会收到一个该IP的桌面,并下载一个表情包。

这真是太棒了。从此,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领导、同事发来的表情包,或者互相听不懂的问题了。我也遇到过比较踏实的公司,鼓励我们用老板的头像制作表情包,比如“喜欢你”之类的,供员工使用。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提升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当新年假期工作组发红包,几十个统一的“谢谢”表情包一口气滑落下来时,我很震惊,也很感动。

07.聊天没有表情,我宁愿关掉麦克风

马文静| 23岁学生

一图胜千言,没有表情符号我就无法社交。

“安静、内向、不爱说话”是我留给大家的印象。自从上学以来,我一直是班上的“隐形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大一的时候,组织了一次烧烤,然后拼车回学校。我被想念了,因为没有同学记得我来参加这个活动。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原因不全是因为我还想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不想逃离象牙塔。其实我也不想成为一个孤岛,但是社交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陌生人交流时手心出汗,不知道如何回答。也许我就是网络上所谓的“社交恐惧症”。

“在别人面前你一个人很美,但在网上你也很美。”这是我的朋友们对我的评价。

我害怕与人面对面交谈,但不敢上网。微信可以添加的300个表情我已经全部添加了。不仅如此,我还会把当前流行的表情保存到相册或者转发到我的“文件传输助手”。大量的表情包是我在紧急情况下的“装备”。

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社交生活比大学时更加广泛。开学前,导师把我拉进了一群同学。寒暄过后,同学们就把我拉进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小组,没有导师。我加入的团体太多了。为了避免被冷落,我会在“装备库”中寻找合适的表情包。

用表情来“破冰”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因为表情比文字更能生动地传达我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大家好”三个冰冷的字相比,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交流的不足。情感限制。

也许是表情给同学们带来的错觉,他们都认为我的性格“活泼开朗”。开学的第一次线下聚会,他们都会过来找我聊天,但我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热情。我只是微笑点头回应,然后在群里发了几个表情包就开始了。聊天气氛。

上周我去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临走前,导师告诉我们可以和在场的研究生交朋友,也可以和会议上感兴趣的作者聊天。他还开玩笑说:“你们这些还没单身的孩子,如果在聚会上看到喜欢的人,可以告诉我,我不介意给你们拉个联系方式。”

在参加会议之前,我也想过可以尝试突破自己。会议上有同行业的研究人员,多交流对我以后的研究也有好处。但当我到了会场,看到这么多人的时候,我的小心脏就剧烈地跳动起来。

课间休息时,看着同学们与同事或教授有说有笑,我其实很羡慕,也想加入他们的谈话。但事实上,我一直坐在角落里,连茶歇时的小蛋糕都不敢吃,更不敢和别人主动搭讪。

网上冲浪者,线下社交隐形人。有时候想想,我都觉得自己挺可笑的。如果没有表情符号来“鼓励”我,我什至几天都无法聊天。

*本文分布图来自网络。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毛毛、李梦瑶、起司、小猪猪、李达、马文婧均为化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