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季哥看到一则新闻:
浙江温州老人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然而,就在入学前夕,他的家人却突然接到了招生办的电话。
电话里说:“因为你被列入失信名单,所以我们不能录取你的儿子。”
眼看儿子多年的辛苦就要付诸东流,老人分分钟就到银行还债了。
虽然在现代社会,这种持续的惩罚确实有“滥杀无辜”的嫌疑。
不过季大哥却说没关系。
效果显着。
法院一直在执行此案,但一直未能解决。一旦涉及到老赖的亲属,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那肯定会让你痛不欲生。打破信任肯定会让你难以前进。
除了这种连续坐法之外,还有“老赖专属铃声”。
乐山市人民法院为老赖定制了专属铃声。只要你给老赖打电话,你就会听到:
您所拨打的电话机主已被乐山市人民法院宣告为失信被执行人。请您谨慎对待,并督促其尽快履行法律文件。
据说这个铃声效果很好,18位老人中有9位选择履行合同。
很多老人表示,换了这个铃声后,很多人都不再相信自己了,听完感觉很不舒服,就像每天都有警车停在自家门口一样。
这款铃声也已在重庆、长沙、福建等地试行,未来极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季哥心想,既然他可以在手机上制作专属铃声了。未来会在微信、支付宝等社交界面上实现吗?
例如:
不要以为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大数据风控系统。
系统只需发现您不在平时登录的地方,或者在一定时间内突然出现多笔大额资金流入/流出即可。系统风控系统将被触发,账户功能将被自动冻结。
如果你在芝麻信用有违约记录,轻则无法享受花呗、借贷服务,重则无法领取优惠券。
各位朋友,想一想,就因为过期的污点,以后你买的所有东西都会比别人贵5块钱。是不是很暖心呢?
如果四舍五入,长远来看,还要多花1个亿。
这时候有的手机朋友可能会说:“哎呀,我失信了淘宝,那我就去京东买吧。”
图案。
阿里巴巴有芝麻信用,腾讯有腾讯信用,京东有小白信用。但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份央行信用报告。
所有借款和履约信息将由中央银行收集用于信用报告。换句话说:欠阿里巴巴的钱不还,腾讯也会知道。
一旦达到了老赖的程度,你连飞机、坐高铁、住酒店都不能了。
至此,美好的生活基本就告别了。
这就是央行征信的力量。
央行信用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目前央行征信报告的信息并不像芝麻信用的大数据那样一一记录。
目前主要体现三点:
季哥找了一份信用报告给大家看看是什么样子的。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到其主人近期的经济状况:
(点击查看大图)
之前有人问季哥:我怎么知道有人用我的身份证去银行开信用卡了?
这次你放心了吗?你可以在信用报告中清楚地看到它。
至于刚才季哥说的,向阿里巴巴、京东借钱(网贷)信用会上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另一份信用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阿里巴巴的贷款名称为“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报告上,京东的名称是“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他们都有权检查您的信用报告。
在借款和征信之前,阿里的算法是:借的越多,要还的越多,信用越好,限额就越高。
但加入征信后,信息就被公开了。
您从每个家庭借的钱越多,您的偿还能力就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额可能会下降而不是上升。
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移一换另一”,利用还款时间差向各公司借钱。
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你的财务状况。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网上有消息称杭州银行出台了新规定:
只要六个月内两次使用借呗、金条、理财贷等产品,即使还清,贷款也不会获批。
原因在于,使用小额网贷意味着经济状况不佳、风险过大。
事实上,每家银行对征信的容忍程度不同,但影响贷款的因素无外乎以下几点:
目前,银行对于“是否向网贷放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毫无疑问,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公司的网贷信息将对未来银行贷款产生影响。
信用信息一旦写入,将与您同在,无法删除。如果各位电脑朋友特别喜欢用网贷的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如何查询信用报告
目前网上查询信用报告只有两种方式:
一是检查中国人民银行试点银行网上银行。目前只有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考虑到这两家银行受众群体比较小,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今天就不讲这个了。
第二种也是主流的查询方式是直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首先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注册】注册账号。 (与注册支付宝类似,只需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即可)
注册完成后,返回刚才注册的界面,点击登录。
(由于需要安装密码控件,目前仅支持在电脑上查询)
安装密码插件后,重新启动浏览器,输入刚才注册时填写的信息,然后进入。
央行的征信网站有点简陋。如果您想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只需点击【信息服务】-【申请信用信息】即可。
此时,征信中心将提供三种选项供您验证身份。
其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数字证书(即U盾);只要答错一题,问题验证就不会通过。因此,吉哥建议大家选择使用银行卡验证。
在您完成身份验证之前,征信中心会询问您想要什么样的报告...
检查您想要的报告并等待 24 小时以获得您的信用报告。
在:
但不要因为“个人信用报告”最详细就选择这个选项。
前两种查询方式不会在信用报告中留下查询记录,但“个人信用报告”则会在信用报告中留下查询记录。
每个检查你信用报告的机构都可以看到这条记录,这会给你一种想要贷款却不能贷款的感觉。检查太多会对贷款产生影响。
当然,支票过多会对贷款产生影响。如果只检查一两次,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懂得如何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也是成熟的标志。
好吧,季哥先查一下信用报告,看看有没有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记录……
(PS:网上个人信用报告一般只有两页,仅供个人参考;如果是买房时银行查询的信用报告,就会有一整本,就像一本生死簿,每你的信用生活中的细节笔都写得很清楚。)
你用过花呗、借呗、白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