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投诉量高解决率低,利率超标和恶性催收成主要问题

2024-10-26
来源:网络整理

从2018年聚投诉平台重点行业整体投诉数据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含消费金融、网贷/P2P、小额贷款、助贷等机构)累计有效投诉20.97万件,成为全国投诉量最大的行业。不。这是一个容易受到投诉的主要行业。

但其投诉解决率仅为39.7%,排名第九。投诉数量之多与解决率之低形成鲜明对比。

从互金行业具体投诉情况来看,消费者投诉的两大问题是利率过高和恶意催收。

网贷天眼研究院对聚投诉平台多达30万条互金行业投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恐吓威胁、高利贷、骚扰、通讯录等是主要投诉主题,此外还有追债等。 、态度恶劣、合同、套路、变相。还提到了收费等。 [1]

Ju投诉平台还将根据全年整体投诉数据,评选出各行业最佳客户服务奖项。 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最佳客户服务评选标准为: 1、商户不存在“恶意/暴力催收、异常高利率”等情况,不存在因制度问题造成特别恶劣的投诉案件; 2、商户投诉解决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目前尚无商户同时满足上述两项要求,因此该奖项空缺。

“3·15”晚会后,大量投诉涌入互助金融行业。 3月16日至22日,聚投诉平台共收到互金行业有效投诉,较3月8日至14日有效投诉数量增加一倍多,为9245件[2]。

尤其是被央视点名的融360,3月15日之前一周有效投诉184条,3月15日之后一周飙升至1916条。它很快就位居投诉榜首,远远领先于其他企业。

通过观察融360投诉明细下最新的投诉帖子可以发现,近期的投诉主要针对融360平台上的小贷商户。投诉内容包括“714高射炮”、“斩首利息”、暴力追债等。 。

央视记者还报道称,融360上的不少贷款产品都标注需要先购买商品才能放款。事实上,这是一种变相的“头部兴趣”[3]。

那么问题来了,“714高炮”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斩首呼吸”? “714高炮”有多可怕?

我只借了1500,怎么就欠了几十万呢?

“3月15日”晚会上董女士的例子就是“714高炮”害人的证据。

董女士最初在网贷平台借了1500元,但被以“综合费用”名义扣除了450元。只收到1050元。贷款必须在第7天偿还,实际借款期限只有6天。

当天,董女士一共借了7000元,但贷款金额的30%被以各种名义扣除。无力还款,她只能以贷还贷。短短三个月,董女士就背负了50万多元的债务。

董女士借的小额网贷就是“714高炮”。贷款期限一般为7天或14天(以7天居多)。 “高射炮”指的是高额“斩首利息”和“滞纳金”。

董女士借钱时被扣除的金额就是业内俗称的“头利息”,一般为20%至30%。可怕的不仅仅是“断息”,还有因不偿还贷款而产生的逾期费用,每天高达本金的5%至10%。

“714高炮”吸引了那些无抵押、低利息甚至无利息的急需用钱人群。因为金额小,即使有“头利息”,借款人也会有信心还款。

但一旦无法偿还贷款,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三个月后,1500元的债务很容易变成20万多元。

“714高炮”威力这么大,违法吗?

答案是肯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不超过年利率24%的,贷款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款人和贷款人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额利息协议无效。借款人请求贷款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以1500元贷款为例,“714高炮”年利率高达450/(1500-450)/7*360*100%≈2204%,远高于法定红线为36%。

因此,“截止利息”往往被包装为手续费、咨询费、审稿费或同等购物积分等各种费用,以规避法律对贷款利息上限的规定。事实上,这些费用必须包含在利率的计算中。里面。

而且,“斩息”本身就是违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贷款利息不得从本金中提前扣除。提前扣除本金利息的,应当返还贷款,并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

既然违法,为何“714高炮”还存在?

支付宝里贷款的口子_支付宝申请贷款口子_支付宝个人贷款口子

一方面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借款人缺乏法律意识,指望“714高炮”解燃眉之急,只能由网贷平台牵头。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年利率超过36%,借款人根本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大叔想骗苏大强跟他一起投资,却被之前受骗的苏大强告诉他,“国家规定” (年利率)是银行贷款的四倍多。” ,不再受国家法律保护。” (国家最新规定,受法律保护的民间贷款年利率为24%)。

高息网贷比命还贵

网贷天眼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互金消费者诉求主要为惩罚、停止骚扰、道歉、协商、调整利率、快速办理、改善服务、注销账户等。

尽管高利贷在投诉中排名第二,但金融消费者相互间的利率调整诉求仅排名第五[1]。

与利率相比,消费者对收款方式更为敏感。

在“714高炮”等高息网贷的催收方式中,通讯录爆款最为常见。借款人在进行网上贷款时将被要求验证其手机运营商。网贷平台此举的目的是读取借款人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详情,利用借款人不愿公开的特点,方便平台后续催收。 。

虽然暴力追收债务的情况很常见,但一些坏账追收做法实际上已经涉及犯罪。

例如,采用恐吓、胁迫手段要求借款人偿还过高利息的,就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此外,部分采集行为还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绑架、寻衅滋事、侵犯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4]

高息网贷不仅给借款人带来巨额债务负担,还通过暴力催收的方式影响借款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将借款人逼入绝境。

据澎湃新闻报道,武汉一名女大学生因欠下6万元网贷,两次卖掉共计29个鸡蛋[5]。昆明一男子欠下数十万网贷,与家人发生争执后跳河[6]。

类似的新闻事件还有很多。通过梳理慧科新闻检索研究数据库,我们发现,近三年来,网贷引发了多起悲剧。其中,不乏因暴力追债、无力偿还贷款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例子。

在这些情况下,许多借款人是年轻人和大学生。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网贷之路?

高级消费创造高息网贷机会

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席卷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过度消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者研究发现,京津翼地区近60%的大学生经历过过度消费,其中12.76%经常进行过度消费,45%偶尔进行过度消费。

提前消费的主要来源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向父母/朋友借钱。支付宝2017年发布的《青年消费生活方式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

不同性别的高级消费领域存在明显差异。女生过度消费的领域主要是服饰配饰和化妆品,男生过度消费的领域主要是数码电子和服饰配饰。

年轻人有提前消费的需求,但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相比之下,网上贷款更容易。

一些网贷平台打出“零利息”、“零抵押”、“在线审核”、“快捷支付”等口号。对于收入水平不高但消费能力高、对利率不敏感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对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77%的大学生在弥补资金短缺时会通过贷款来获取资金,其中网贷占比近一半。 [7]

一些年轻人走上了网贷之路,而网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刺激年轻人的超值消费。

过度消费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方便年轻人的生活。但久而久之,就会让一些年轻人失去对金钱的敏感度,认为一切都是触手可及的。当钱变成一串数字时,多1000和少1000并没有太大区别。

一旦你的欲望开始膨胀,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会跌入深渊。

虽然“714高炮”有炫酷之势,但未来很可能会以不同的形态重生。毕竟,高利贷从来就没有缺席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