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九江银行客服回应称,“该产品目前尚未正式推出,未来也可能不会推出。”相关话题引发热议后,九江银行已撤回“优贷”相关产品。
对此,央视新闻在相关评论中提醒:对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消费贷款,监管层多次强调“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优待贷”等产品显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宗旨背道而驰。消费者也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远离过度借贷的营销陷阱。
各种各样的“奇葩贷款”
“彩礼贷”引发热议当天,有媒体报道称,昆明金龙如意花园与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抵押贷款”;宣传材料显示,申请人最高可贷款20万元,首付20%,期限最长10年。
《墓地贷》相关报道。图形数据网络
据墓园官网介绍,金龙如意花园是当地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营利性墓园。该墓地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6日只是清明节促销活动,如果没有与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将被放弃。有网友感叹,从“订婚贷”到“墓地贷”,婚事喜事全覆盖,但是谁在背后兜售焦虑?
事实上,近年来各种名义的“怪贷”屡屡出现。红星新闻记者发现,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称,邮储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消费金融产品“二胎贷”,主要针对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后,各二孩家庭的消费需求“具有申请方便、贷款快捷、费用优惠、额度大、期限长的特点”。
此类贷款的种类似乎越来越多,类别也越来越细。例如,针对某省当地记者的“记者e贷”;为自己或家人提供“美容贷款”,用于支付整形手术或整容手术费用;专属现金分期“专为都市高学历女性量身打造”的“美容贷”等产品。
专家解读:名字有很多变化,但汤不改药。
红星新闻记者检索发现,2020年4月,某银行信息网站汇总了各大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利息信息。
其中,建设银行有一种消费贷款,限额在1000元至30万元之间。在额度有效期内,可随时使用、随时还款。利息按日计算。如果不使用则不计算利息。年利率5%~8%;微众银行针对QQ、微信用户推出小额信用贷款。只要实名认证并符合条件,就会自动获得信用额度,并且可以随时提取金额。单笔贷款可在500元至4万元之间。 ,累计最高30万元,日利率约0.05%,年利率约18%。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李光子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少银行为了在小众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产品名称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其中很多都是出于吸引眼球的考虑。 “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
以此次引发热议的“鲍伊贷”为例,有金融业内人士表示,与多家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相比,年利率4.9%的“鲍伊贷”确实不具备什么特殊优势,且要求当事人之一作为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实际贷款准入门槛并不低。
那么,这些多种多样的消费信贷产品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李光子表示,这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获得贷款提供了便利,更好地与特定消费场景结合,提高了信贷产品的针对性,从而吸引了特定消费群体,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仅仅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创新贷款条款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银行声誉受损,还可能导致过度授信等问题,从而增加消费者的风险。
同时,李光子表示,如果信用生活方式过度推广,从长远来看,不排除会对年轻人的消费观产生负面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 沈星怡
编辑 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并提交报道即可赢取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