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以太坊路演:Vitalik 的宏大愿景与现实困境

2024-10-27
来源:网络整理

2014年5月,一位俄罗斯小伙子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杭州。露天咖啡馆里,蒙蒙细雨,咕噜(币乎创始人)担任翻译,用英语向他讲述如何构建这个世界。虽然《电脑》以太坊平台的宏伟愿景被精心介绍,咕噜也精心翻译,但会场仅有的20多名观众却昏昏欲睡。在会后的合影中,没有人太关注这个“向天吹牛”的项目,我很感兴趣,但我却被挤在角落里,显得有些孤独。

2004年杭州路演(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2014年的以太坊,梦想中,它早早地站在了浩瀚星空上,但现实中,它却面临着还在石头缝里挣扎的残酷事实。当时,为了筹集资金,我敲开了一位又一位投资者的门,经历了无数次的拒绝和嘲笑。但正是他的努力,终于让世界计算机在两个月后“开机”。

虽然梦想是成为“世界计算机”,但以太坊自诞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梦游”状态。从THE DAO事件的硬分叉,到 ICO的“疯狂发币”,再到目前火热的ETH2.0,以太坊并没有表现出能够满足世界级算力,甚至像等现象级应用可能会导致整个以太坊网络被封锁。

当以太坊陷入泥沼时,有人宣布区块链2.0时代已经过去,无数“以太坊杀手”想要将其从神坛上拉下来。然而,DeFi的出现却扭转了外界的传言。以太坊从理想回归现实,描绘出更加具体和深刻的发展道路。

为什么说 DeFi 和以太坊是“天生一对”?

广义上来说,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是高度兼容的。无论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借贷、支付平台、衍生品等等,都可以归入DeFi的范畴。

以太坊走上 DeFi 之路并非偶然。从以太坊的历史发展来看,2017年是ICO最疯狂的阶段,大部分募资代币都是使用ERC-20协议生成的。这些海量资产被存放在以太坊网络上,代币之间的兑换只需支付 ETH 作为 GAS 费用。

截至6月11日,以太坊的ERC-20标准已发行268,091个代币,ERC-721标准已发行5,822个代币。根据Tron和EOS浏览器显示,Tron主网共发行了6,269个代币,EOS主网上共发行了5,129个代币。

多样化的代币存放在以太坊单链上,互操作性强,无需繁琐的跨链操作。单链资产互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弥补了交易速度不足的缺点。当时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应运而生,成为未来 DeFi 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基于以太坊的稳定币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包括USDT、USDC、PAX、BUSD、TUSD、HUSD、DAI等稳定币都是基于ERC-20协议生成的。根据以太坊浏览器数据,这些流通中的稳定币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丰富的稳定币体系满足了用户资产抵押、点对点借贷等基本金融需求,使无需入门级监管的开放金融初步形成。

2020年1月下旬,该公司在以太坊网络上推出XAUt(黄金)来锚定实物黄金。根据官方描述,每个XAUt将锚定一盎司实物黄金发行。 XAUt上线4个多月以来,发展迅速。其市值已攀升至约8600万美元。目前已在FTX、BTSE、XAUt等5家交易所上市。不仅是该公司,美国纽约州一家持牌数字资产服务商也在以太坊网络上发行了“数字黄金”PAXG,流通市值高达4800万美元。

XAUT市值持续上涨

除了“数字黄金”之外,基于以太坊ERC-721、ERC-1155等协议的NFT为艺术品、游戏资产、金融凭证等提供链上价值锚定对象,在上链过程中,这些原本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有价值的资产,强化了以太坊的金融属性,丰富了链上资产的种类。

最近,以太坊网络上最大的 DeFi 应用正试图突破链上世界的边界。通过操作系统,它允许用户将现实世界的资产转换为可以在 DeFi 应用中使用的加密资产。

以太坊系统中的链上资产和链下资产像“乐高”积木一样相互组合,形成了其 DeFi 生态壁垒。其他公链如Tron或EOS想要突破这样的障碍,需要积累与以太坊相同的势能。而生态突破所需要的时间,足以让以太坊系统再次尝试突破,从而能够更加坚定地站在 DeFi 赛道上。

以太坊api文档_以太坊支付接口文档_以太坊官方文档

以太坊网络上 DeFi 的困境

以太坊虽然是 DeFi 赛道的领头羊,发展迅速,但受到诸多困难的制约,深陷泥潭。其中,安全困境首当其冲。

4月18日,矿池被黑,1278个ETH被盗,价值约22万美元。与此同时,两名套利者以转让价获得了约18.37 ETH。黑客利用以太坊ERC-777标准的兼容性问题,在进行ETH交易时,利用ERC-777标准中的多次迭代调用来实施重入攻击。

无独有偶,就在一天后,DeFi平台的借贷.me遭遇攻击。攻击模式完全相同。由于大量代币被黑客转移,平台的可信度丧失。

此前,3月26日,抵押贷款清算功能被发现存在漏洞,允许用户在三个月抵押试用期后通过清算接口任意销毁借款人的sETH资产。获取以太币。

除了代码漏洞之外,以太坊平台自身的网络吞吐量问题也会让 DeFi 平台面临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今年3月12日,加密货币市场暴跌,以太坊价格也未能幸免。当时,基于以太坊的 DeFi 应用中大量抵押债券头寸跌破清算阈值,触发清算程序的执行。由于以太坊网络的gas费急剧上涨,清算过程完全缺乏竞争。本应参与清算过程的清算机器人()设置了较低的gas值,导致竞价受阻。清算人 () 以 0 DAI 的出价赢得了拍卖,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又比如,在之前的比赛中,黑客通过发送大量交易封锁了网络,从而赢得了最终的奖品。这也警告开发者和用户,基于以太坊的 DeFi 平台仍然“看起来很漂亮”,低吞吐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转账需求。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提供全局变量的预言机系统也是 DeFi 安全的关键。如果预言机受到攻击或者发现漏洞,整个 DeFi 系统可能会面临瘫痪。例如,之前的开放金融协议 dZx 平台使用了预言机,并使用 WETH/WBTC 价格作为喂价。用户操纵价格后,直接影响了dZx平台的价格,随后被该用户套利36万美元。

除了安全困境之外,参与 DeFi 所需的高门槛也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与交易所简单的货币交易不同,参与 DeFi 实际上是真正的两脚迈进了加密货币的世界。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用户都需要亲自完成钱包的创建并管理链上的私密交易。密钥、转账交易、私钥签名等操作,还必须充分了解智能合约、质押与赎回等相关知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DeFi如果真想“飞进寻常百姓家”,那么降低产品准入门槛、优化用户体验将是必须迈过的门槛。

此外,合规也是 DeFi 面临的重要困境。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挑战了以银行为首的传统金融体系,因此必然会面临传统金融的挤压。现阶段,DeFi仍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涉及的金融业务仅限于数字货币领域,不涉及任何法币。这就是它目前能够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未来,如果 DeFi 开始接触法币业务或者渗透到大众市场,监管的到来将是必然的。

以太坊和 DeFi 的未来

以世界计算机为理想起点,以融资工具为发展巅峰,以沉淀的资产池和丰富的应用生态为护城河,抢占DeFi赛道,实现价值回归。以太坊成为全球“金融结算层”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明确。

以太坊愿景的转变也代表着其价值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这背后的原因,是否是面对众多以太坊杀手的围剿时的无奈;或者后续加密货币与金融属性结合的趋势,都是加密世界第二大网络发展的重要过程。

未来的 DeFi 蓝图应该画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但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其无准入的特点,DeFi将形成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如果说比特币的出现让低成本跨境支付成为可能,那么 DeFi 系统的发展则是区块链系统的第二次突破,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的结算结构。

但我们也需要明白,整个社会的运行始终是由人类主导的。金融体系作为社会功能机构的一部分,很难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完全运行。尤其是在与监管机构的兼容性方面,完全的去中心化可能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与CeFi(中心化金融)结合,成为弱中心化系统,可能更适应现有社会。

以太坊也将因其巨大的先发优势和丰富的多元化资产积累,成为整个 DeFi 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整理自郑毅关于星女王郎的 DeFi 力量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