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集团监管首批试点 5 家机构出炉,招商局、蚂蚁金服等在列

2024-10-27
来源:网络整理

5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首批5家金融控股集团监管试点机构公布。它们是: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中心。与此前媒体报道的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这五家企业略有不同。

据悉,试点名单已于去年底确定,试点将于2018年初开始。第一财经此前报道,虽然试点已持续近半年时间,但尚未对外披露。因为它还不成熟。目前是先试点、标准化,达标后再审核发票。监管措施正在报批,并按程序进行讨论和审议。

梳理5家机构金融牌照

五家试点公司均拥有大量金融牌照。

蚂蚁金服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业务范围广泛。目前,蚂蚁金服旗下拥有网商银行、国泰财险、信美互助、天弘基金、支付宝、重庆蚂蚁小微贷款、重庆蚂蚁商城小贷、蚂蚁基金销售公司、上海蚂蚁云保代理公司、蚂蚁保险代理公司芝麻信用(试点个人征信机构)。

苏宁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具有金融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特点的民营商业集团。其业务不仅包括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苏宁保险销售、苏宁基金销售、易付宝、重庆苏宁小贷、西安苏宁小贷等金融领域,还包括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易购、苏宁物流等8家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化创意、苏宁体育、苏宁投资等主要产业板块。

招商局集团金融业务实行“4+N”布局,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领域。持有招商银行、永隆银行、招银国际、招商证券、招商资本、博时基金、招商基金、招商金融租赁、深圳招商平安资管、仁和人寿等机构股权保险。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注册资本105.6亿元,由上海市国资委持有100%股权。目前投资公司主要有:上海浦发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国泰君安证券、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证券、华安基金;以及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

北京市国有资本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有资本管理中心”)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350亿元,由北京市国资委100%持股委员会。目前持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中债信用促进投资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机构股权,并间接持有华夏银行股权。同时,他也是多家实业公司的大股东,其中不少实业集团包括融资租赁、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

几大金控派系崛起

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下,其所属的受监管主体至少明显从事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等类别中的两项以上业务” ……,而且每一类业务的资本要求都不同。”简单来说,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金融牌照的企业。

支付宝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_蚂蚁微小贷有限重庆支付宝吗_支付宝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有限公司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行长白鹤祥援引数据显示,两会期间,截至2016年底,近70家中央企业金融业务超过150家。各类子公司、私营企业28家。持有5家以上金融机构股权。

按类型划分,据券商中国不完全统计,目前主要金融控股阵营包括:央企金控、地方金控、民间金控、集团金控、互联网金控等类型。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跨行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呢?因为单独监管!

今年“两会”之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是按行业进行的。银行、保险、证券各有一个“监督管理委员会”。分业监管的前提是分业经营。过去很多年,金融业也是分开运作的。也就是说,只要有牌照,就可以开展两项以上的金融业务。

目前监管机构正在起草的新规意味着,即使这些金融控股公司已经获得特定行业的金融牌照,也必须获得央行颁发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否则,他们将无法开展两项或多项金融业务。 !

金融监管监管刻不容缓

在白鹤祥看来,这些非金融企业虽然投资、控股金融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增强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但由于跨领域、跨领域业态、跨地区甚至跨境经营,相应的金融监管严重缺失,从而逐渐暴露出较大的风险隐患。

一是存在虚假出资或循环注资,资本约束减弱,资产规模短时间内快速扩张,杠杆异常上升;二是通过金融机构名义进行关联交易,获取大量资金扩充资本,或影响资本市场秩序,或将资金转移至境外,“掏空”金融机构;三是通过复杂的股权安排和财务操作,滥用大股东权利,隐藏架构和实际控制人,规避金融监管,进行政策套利;四是盲目扩张金融服务,占用主业资源,导致从现实向虚拟的转变,加大了金融业与行业之间的风险交叉和传导。

此外,白鹤祥还认为,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发展,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业务领域多元化、资产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

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立场,最权威的信息来自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他指出当前金控集团市场乱象:“一些金控集团疯狂增长,风险较大。存在逃资、循环注资、虚假资本等问题。”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进行注入、利益输送较为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行业的传染风险。”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两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就金融控股公司问题明确表态,严厉指出了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出台了两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审慎监管制度:《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投资监管的指导意见》 4月27日发布。剩下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也有明显的趋势。

此外,据财新网本月初报道,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试点早在去年12月就已启动,监管层力争在2018年底前正式出台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办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