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二十大】走近苏州市党代表王小虎,感受常熟高质量发展实践

2024-10-2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者注

党员是一面旗帜,党代表是一份责任。长期以来,我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履行先锋责任。优秀党代表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团结引领人民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即日起,“常熟党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将同步推出新媒体栏目《走进二十大》,走访基层党代表日常工作,感受常熟为推动党代表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为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创造了良好氛围。

本期专栏,让我们走近苏州市委代表、常熟农科所副所长、水稻办主任王晓虎。

“今年入夏以来,江苏经历了三轮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月的下午,室外阳光灼热。市农科所的水稻育种技术人员顶着烈日站在田间,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耐心记录每一个变化。这是王小虎自2006年应聘到常熟农科所水稻实验室工作以来,在稻田里度过的第16个夏天。

2003年,刚刚从江西农业大学农科系毕业的王小虎怀着对育种的热情来到扬州大学农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常熟农业科学研究所,成为该所首届硕士研究生。 。

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与大学校园的科研工作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时候,育种者需要蹲在田里,播种、杂交、观察记录、筛选种子、核生产……其中的辛苦工作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王小虎坦言,刚接触水稻育种时,他感到很不确定。幸亏有力前辈不厌其烦的一步步教导、面对面的指导,他逐渐明白了饲养工作的秘诀。扎根稻田的同时,王小虎仍醉心于学术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于2018年6月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养殖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从分配组合到后代选择并稳定性状往往需要4-5年的时间,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区域试验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这样一来,一个经过审定并在市场上合法推广的水稻品种基本上需要8-10年的种植时间。为了缩短养殖年限,加快养殖进程,像王小虎这样的养殖者每年都会前往海南开展南方养殖工作。

冬天,我去海南播种、育苗、移栽,然后收获种子,春天花开时返回常熟。每年,王小虎都像候鸟一样飞翔南北,身上带着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经历复杂繁琐的培育过程,然后将新的希望撒播到常熟葱郁的稻田里。

抖音小虎牙个人资料_抖音小虎牙叫什么名字_王小虎抖音

只有扎根稻田,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品种、好的品种。 2011年以来,王小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育种专家端木印喜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的籼粳杂交技术,培育出一批优良粳稻品种,有效解决了产量低、优势弱等问题。

2019年以来,王小虎和他的科研团队配制了8个优势强、制种容易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已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批,正式投入推广应用。目前,常熟农科院在三系杂交粳稻育种方面居全省领先地位,约占苏州市推广面积的30%。

一颗好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对于王小虎来说,把试验田里的新品种变成农民可丰收的粮食,是每一个育种者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的种子需要成千上万的育种者来培育。”王小虎坚信这一点,并如此实践。

近年来,常熟农业总产值保持稳定,粮食连年丰收。 “常熟大米”等5个农产品荣获“国家名牌”认证,“产优一号”入选国家星火计划。常熟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000万亩,为全国增加粮食产量20.6亿公斤。作为美丽常熟建设的先行者,“候鸟”饲养员王小虎用行动牢牢守卫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全身心投入水稻父母的选育和创造,用辛勤耕耘培育金色希望。

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致辞

作为一名育种人,我将继续当好稻田的“守望者”,像候鸟一样穿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培育出新的、更好的水稻品种,让人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农民兄弟们笑得更甜了,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

——苏州市委代表、常熟农科所副所长、水稻办主任王晓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