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国际支付占比升至第四位——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迈上新台阶。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 for Te )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从11月的2.14%上升至2021年12月的2.70%。当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升至第四位。这也是自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
专家学者表示,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强劲表现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支付“身影”越来越活跃
报告显示,2021年12月,主要货币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0.51%、36.65%、5.89%位列前三。日元的份额下降至2.58%,从之前的第四位下降一位至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从占比来看,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由去年11月的2.14%提升至12月的2.70%;从金额上看,人民币支付金额较11月增长34.6%,同期全球各币种支付总额均有所增长。 6.44%。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与我国对外贸易的高景气度以及人民币吸引外资持续流入基本一致资产。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整体稳定运行,境外贸易主体使用人民币意愿增强作为结算支付工具不断增加。”周茂华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再次上升,继续创数据发布以来的新高。 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人民币储备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升至3189.9亿美元,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长。
“近年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反映出全球央行对人民币资产的青睐程度不断提高。”周茂华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和避险性将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中的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储备。
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撑
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强劲表现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日前表示,2021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债券将增至1666亿美元,人民币资产成为外资配置的重要资产。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成为跨境资本流入的主要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这体现了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对海外长期资本的吸引力。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比的提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全球份额的提升有关。”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新认为,全球供应链瓶颈下,海外进出口贸易和物流流通不畅,订单涌入。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人民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有所提升。此外,在美元波动回升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增强了国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信心。
对于外资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力度,王春英总结了几个特点:一是增速较快。自2017年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以来,2018年至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二是提升潜力巨大。目前,外资在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占比保持在3%至5%。与发达经济体和日本、韩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相比,水平相对较低,未来提升潜力较大;第三,投资价值高,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和收益相关性较低,是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非常好的选择。
“在金融市场开放的推动下,境外主体积极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人民币债券指数纳入国际主流指数,带来大量增量资金。人民币跨境使用证券投资大幅增长。”王有新表示,当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国际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对人民币的使用也有所增加。未来,我国产业链和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韧性将继续凸显,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机制将更加完善。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继续稳步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将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当前全球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人民币债券市场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的有利选择。由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长期居高不下,全球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比例较低,而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全球投资者将持续增加他们对人民币资产的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