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常见网络诈骗,了解买卖两卡的危害

2024-10-27
来源:网络整理

1. 常见网络诈骗

01

网上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设立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一旦受害者下单购买商品,他们就会声称系统出现故障,需要重新启动。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实施诈骗。

02

低价购物骗局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受害人一旦联系他们,就会通过“缴纳押金”、“交易税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03

网上评论信誉造假

以开网店需要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为由,不法分子招募网上兼职刷工,承诺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和额外佣金,并要求受害人买卖商品在指定网上商店以高价或通过支付押金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

2、买卖“两张卡”有哪些危险?

非法买卖“两卡”最直接的后果是制作大量“实名假名”的银行卡、电话卡,不仅会被不法分子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还被用于网络贩毒、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这些犯罪现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获得的银行卡用来做什么?

(一)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利用实施诈骗的

老刘四年前申请了一张工商银行卡。经过多次银行系统升级和换卡,银行卡使用频率不高,被搁置起来。经邻居介绍,老刘加入了一个名为“小王开卡”的微信群。通过群友,他很快就找到了银行卡的买家。后被他人利用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案发后,老刘因涉嫌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二)被犯罪团伙用来洗钱的

为了赚点快钱,手头拮据的小李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卡“全套”出租出去。犯罪分子通过银行卡套餐激活手机银行,并利用其进行洗钱活动。受害人将钱转入诈骗者指定的账户,即小李的银行卡,然后很快被分成多笔小额资金,转入多张银行卡。随后,赃款被分布在各地的团伙成员提取。几个月后,警方找到小李,得知他的银行卡涉及多起电信诈骗案件。等待小李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三)用于逃税

小周听说银行卡也可以卖钱,就卖掉了闲置的银行卡。对方获得小周的银行卡后,利用该卡逃税。将“工资”、“劳务费”等各种名义的钱存入银行卡,然后快速提取,从而达到不法分子逃税的目的。由于小周的“个人年收入”达到“一定标准”,他需要自行向税务局提交纳税申报表。

三、非法买卖“两张卡”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信用处罚

人民银行将把相关信息调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并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在一定期限内影响相关人员的贷款和信用卡申请。

(二)限制业务

五年内暂停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所有非柜面业务和支付账户业务。即相关单位和个人5年内不得使用银行卡在ATM机存取款,不得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不得使用信用卡购物,不得通过购物网站进行快捷支付,不得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等服务。注册支付宝账户,无法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收发红包和扫描二维码支付。

(三)严格账户管理

银行、支付机构五年内不得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开立新账户。对于纪律期满后申请开户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加大审核力度。

4、常见预防方法

(1)不要上网乱打电话

犯罪分子设立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一旦受害者下单购买商品,他们就会声称系统出现故障,需要重新启动。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实施诈骗。

(二)及时修改账户密码

不必为年复一年使用相同的密码而烦恼。例如,您必须不时更改银行账户、QQ、电子邮件的密码。警方建议将其与手机捆绑,以便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谁。互联网上的信息。

(3)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购物交易

消费者在网站购物时,应尽量避免直接向对方汇款。他们可以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一旦发现对方诈骗,应立即通知支付平台冻结款项。

掌握“六制服”和“八凡”,

远离网络电信诈骗!

“六个都一样”

1、当你遇到陌生人打电话时,如果他们谈论银行卡,一定要挂断;

2、一说中奖,就挂断电话;

3.所有要求您点击链接的短信将被删除;

4、只要说到“呼叫转警、检、法”,就挂断;

5、切勿点击微信上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

6.凡是提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八无所谓》

1.凡是打广告兼职拿订单返现的都是骗子!

2.凡是要求您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3、凡是在网上交友,引诱你高额投资或者买彩票发财的都是骗局!

4、凡索要您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短信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5、凡是声称自己是快递或者商家客服人员给您退款并要求您先转账的都是骗子!

6、凡是工商局、社保局、教育局、税务局想给你退税补贴的都是骗子!

7、凡是在网上申请贷款时收取手续费、验资费、押金并要求您先付款的都是骗局!

8. 任何亲戚、朋友、上级、老师或同学通过QQ、微信聊天向您借钱并要求您转账支付账单,且不给您打电话、不通过语音或视频方式与您交流;都是骗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