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就是这么甜蜜
即使我们偶尔会吵架、斗嘴,
也被别人视为一种生活品味
只是两个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而已
难免会有一些争议
但信任是共同生活的基础
彼此之间没有信任
只剩下怀疑
它还可以让许多犯罪分子利用漏洞。
近日,猎网平台在对用户举报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后,梳理出近期部分高频举报案例,以查询公民信息为由实施诈骗行为。
案例1 网购软件“监控”女友落入骗局
由于对女友产生怀疑,王先生萌生了监控女友手机的想法,于是他去网上购买监控软件,轻信了犯罪分子,最终落入骗局,赔了钱。
据王先生介绍,今年7月,女友因认为性格不合而提出分手,但王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也不同意分手。我想弄清楚为什么我女朋友这么坚决要和我分手。有一天,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销售微信监控软件”的消息。王先生浏览该网站后,觉得该网站正好满足了他监控女友手机的需求,于是添加了网页上留下的QQ号。向对方表达需求后,对方介绍可以提供监控摄像头、同步手机信息、微信聊天记录、定位人员、通话监听等功能。
听完对方的功能介绍后,王先生非常兴奋,当即决定以480元的价格购买一年的产品服务。咨询完付款方式后,王先生将钱转给了对方。
王先生以为自己的监控计划即将实现,但对方却迟迟没有提供监控服务。王先生通过QQ联系对方,对方表示需要支付3800元的激活费才能使用。王先生急于了解女友的举动,于是再次转账。付款后,我再次联系对方,被告知我不再是朋友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诈骗套路分析
犯罪分子经常在各大知名网购平台和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利用聊天记录、通话短信记录等特定关键词来吸引公众。首先收取部分押金,然后以激活某项服务为由,要求客户支付高额的激活费和激活费。一旦诈骗完成,受害人就会受到诈骗者的勒索,并且没有其他渠道可以找到诈骗者。
案例二:假冒黑客出售信息并收取费用
徐先生遭遇网络诈骗。对方自称是黑客,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查看个人信息。他以各种名义指控徐先生,然后消失了。
9月10日,徐先生想通过手机号码找人,于是在网上搜索相关服务。在网站上看到手机号码定位和查人服务后,他添加了对方的QQ号码进行交流。对方声称自己是黑客,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查出账户所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个人信息。费用仅需220元,且数据保证真实。
徐先生非常感动,立即将押金转给对方,并发送了自己想要调查的手机号码。不久后,假冒黑客给了徐先生一张截图,称信息已经找到,但徐先生需要支付340元的签约费。合同费将在一天后退还,并对交易保密。徐先生按要求付款后,对方向徐先生发送了压缩文件。
正当徐先生准备解压时,发现解压文件需要密码。徐先生向黑客提出质疑,但黑客以第一次合作为由,要求他额外支付380元风险费,然后才给他解压文件的密码。无奈之下,徐先生只能继续按要求转账,随后对方告知了他解压密钥。但徐先生发现密钥仍然错误,黑客称需要支付200元的破解费才能将密钥转换为密码才能使用。这时,徐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诈骗套路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需要非法调查他人信息,通过钓鱼网站吸引用户,冒充黑客提供调查服务,然后利用伪造的信息截图获取用户信任,并使用押金、保证金、风险费、破解费等借口骗取用户费用。一旦你相信了犯罪分子的话并继续付出,你最终将一无所有。
案例三:找“私家侦探”查出出轨情况?防作弊
因为担心儿子“出轨”,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位“私家侦探”,说可以提供一切信息服务。我不小心陷入了连环金钱陷阱。
受害人张阿姨是一位好婆婆。儿子儿媳和睦,孙女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最近她发现儿子对儿媳妇越来越冷漠,并且与一个姓李的女人交往频繁。这让张阿姨着急了,心想一定不能让儿子做傻事。
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张阿姨在网上看到一则“私家侦探个人信息查询服务”的广告,立即联系了广告中的“私家侦探”,并添加了自己的微信账号。 “私家侦探”称,可以查询李姓女子半年内的通话记录、微信记录、订房记录等一系列个人信息。全套服务只需8800元,交定金后五到十天即可出结果。想要维持家庭关系的张阿姨毫不犹豫地将4000元押金汇到对方指定账户。
几天后,在张阿姨的电话催促下,“私家侦探”表示,信息员已经到达张阿姨家附近,只要收到张阿姨的余额,就会将信息发送给张阿姨。然而,让张阿姨没想到的是,对方“威胁”她“如果不付余款,就把这件事告诉李姓女子”!这时,张阿姨注意到了问题。她不仅态度不一样,而且仔细查看了自家周边,也没有找到“私家侦探”微信里提到的车子和人。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骗局。
诈骗套路分析
“私家侦探”骗局由来已久,但仍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如今,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这类骗局抓住了受害人的“灰色心理”,即像张阿姨一样,想要调查“涉嫌作弊”,一些不确定的、难以提上台面的事情,被不法分子一步步诱导,而最后让他们受害者付出代价。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感知到,受害人损失之所以不断扩大,是由于“损失厌恶”心理所致。作为受害用户,他们非常痛恨损失,但在诈骗情况下,受害人往往为了挽回损失而选择继续受骗,最终在陷阱中越陷越深。
同时,由于一些受害人知道获取他人信息是违法的,即使意识到自己被骗,也不敢报警求助,只能苦口咽下。
然而,骗子的伎俩虽有千万,但只要我们不听、不信、不转账,就可以一招克敌。
这种诈骗行为在生活中很常见。一旦你产生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的想法,你就会成为骗子的目标。
网警提醒大家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售、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年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所以,无论从什么出发点,我们都不应该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获取他人的重要私人信息,所以大家切记不要以个人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