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消费者报告》对手机预装软件进行了调查,发现三星、华为等品牌手机预装软件情况严重,其中三星手机预装率达到97.5%!华为达到90.6%。
预装软件的隐患你了解多少?
不合理的预装软件存在三大隐患:大量占用手机内存、自动消耗网络数据、预装木马病毒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苹果、金立、三星手机内置的预装软件根本无法卸载。这些预装软件只有获得root权限后才能卸载。但令人沮丧的是,对于已经root的手机,品牌维修点通常不再遵守保修义务。
央视检测报告显示,在没有打开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几乎所有手机都在窃取数据,其中苹果手机窃取数据最多,每月被盗数据费高达60元!此外,中国移动、索尼、华为和联通小娇、诺基亚分别定制的四款手机“抢”流量的情况也比较明显。
除了流量被盗之外,预装软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威胁。例如,一些预装软件可以秘密控制用户手机、自动发送短信、推送广告等,无形中给消费者造成经济伤害。
预装软件是如何安装的?
手机销售渠道众多,每个渠道经过的环节较多,从而为APP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进入机会。可以说,出厂的手机是可以无限预装、无限卸载的。
据了解,行货手机出厂后,预装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首先,手机出厂时,手机制造商直接将预装软件安装到手机系统中。这些软件可以是厂家自己开发的软件,也可以是与第三方APP合作的软件。随着厂商规范操作,恶意预装软件已基本被赶出品牌市场。
二是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将手机软件绑定到定制机或合约机上。
第三种是闪存经销商直接切入手机中下游销售渠道进行预装。
近年来,随着APP运营商的预装需求超过了闪存厂商的预装能力,安装成本也不断上涨,从最初的每个软件0.5元到每个软件1.5元以上。在刷机过程中,渠道商的利润最高可达10元/台!
预装软件可以停止吗?
面对已经形成产业链的闪存手机厂商,消费者该怎么办?没有皇家法律吗?
早在2013年4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生产企业从同年11月起不得预装5大类恶意软件。
但工信部的《通知》更多的是倡议性质,缺乏相应的约束力。目前,手机闪充经销商依靠工信部的授权进行手机预装。只要APP获得工信部的预装许可,预装就不存在法律风险。
广州金伦律师事务所朱少波律师表示,卸载预装软件的权利应该归还给消费者! “手机预装软件类似于搭售行为。根据销售合同的权利,商家有义务告知消费者搭售的产品,而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搭售的产品。”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的一起手机预装软件公益诉讼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上海市消保委相关人员表示,市面上大部分手机未经消费者同意就预装了软件,给消费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犯。侵权。此次提起公益诉讼,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对相关手机厂商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