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发布 AI 健康管家,串联医疗健康端全部服务

2024-10-29
来源:网络整理

只需一个 AI 产品,就可以连接医疗健康端用户需要的所有服务。

昨日(9 月 5 日),支付宝在“2024 ·外滩会议“,涵盖找医生、阅览报告、陪医、问医、管理健康等30多项健康服务。这些服务的背后是第一批20多家医疗代理人,包括地方健康和医疗保险部门、排名前三的一级医疗机构、重点专科、权威名医。

同时,支付宝宣布将开放医疗和泛健康行业的医疗代理合作,共同构建 AI 健康服务生态系统。

“两三年前,我告诉团队不要急着喊出 AI 的口号,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处于概念阶段,还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支付宝副总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表示,现在,随着大规模模型技术的出现和AI时代的到来,支付宝已经准备好全神贯注AI。

“AI 将成为我们面向用户的服务的总入口,也是我们所有面向用户的 AI 服务中唯一要做的事情,产品本身也对生态系统开放。”

诊断前后

在支付宝上搜索“AI ”,点击进入,可以看到不断更新的医疗代理名单。

在已经入驻的20多家医剂中,北大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涛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代理人本体。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张涛博士团队还分享了医生代理的申请经验。他之所以如此愿意“露头”,还得从他这几年的经历说起。

作为血管外科的权威专家,张涛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手术台上,每周的门诊时间是两天半。由于就诊频率低,他几乎是每次门诊就诊时加班最严重的人,从早上 8:30 到下午 1 点左右。最让他无奈的是,大多数患者在有限的就诊时间里,都会问最基本的常识性问题,“有的病人 5 分钟就能听懂,有的人半小时可能听不懂,这是一大笔时间成本。”

经过诊疗,患者的随访管理也是困扰张涛多年的痛点。例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复发。张涛要求这些患者每月回顾指标,动态评估抗凝治疗的风险和获益。但实际上,大多数患者都会从他的随访雷达上掉下来,他们可能是外地患者,可能没有挂号,或者他们可能无法通过在线渠道及时获得他的反馈。

所以当支付宝的团队找到他谈《特工博士》项目时,双方几乎一拍即合。

在代理的产品设计框架中,成熟的张涛博士代理可以 24 小时在线解答问题,在准确性和拟人化方面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当用户想进一步交流时,可以直接跳转到 本人, 会将之前的对话整理成一个文件,推送给 医生。当涉及到术后流程时,张涛医生的代理人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报告解读、用药提醒等功能。

“在传统的医疗过程中,大部分工作是由一组医生助理完成的。但有两个问题,一是患者指定找医生,不信任助手。二是助理队级别有限,回复可能不够及时。张涛告诉《健康新闻咨询》,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打磨,以他命名的经纪人进步很快,从一开始只能回答一两句话,到现在能互相推论、引经,相当于医疗团队中的顶尖生水平。

张先生说,有时当他回头看这些对话时,他发现“很难分辨出区别”。他的线下随访患者也不断给他带来如何使用的反馈,一致好评是,“这东西太神了,它甚至有个咒语,就像你在和真人互动一样。大多数时候,他会微笑并补充说,在开药和手术之前,他仍然需要和我谈谈。

“我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医生代理正在开发。”张涛表示,过去,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信息化主要解决了医患之间的联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患者只会更加专注于主治医生,加重他们的负担。医生代理解决了效率问题,可以筛选出真正需要的患者,实现名医价值最大化。

我可以聊天并完成工作

任何了解医疗 AI 的人都可以看出, 本质上是为医生量身定制的医疗模型。

以张涛博士的经纪人为例,其基础是蚂蚁集团研发的百灵模型。在此基础上,支付宝的研发团队构建了一个三层的数据结构来继续训练它。第一层是血管外科的数据,包括大量文献、临床指南、专家科普等;第二层是医生的个人知识库,比如张涛医生提供的病历信息、真实的会诊对话等;第三层是医生的个性化调优,主要来自张涛医生对模型生成内容的修改和标注。

在这三层数据中,第三层的数据量最少,但最能体现医生的个人风格,这决定了代理与真实医生的相似度。支付宝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产品经理赵一宁告诉《建文咨询》,张涛博士的代理第一版上线时,只使用了前两层数据,产品形态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问答机器人。后来,随着张涛医生不断个性化模型的答案,代理开始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会使用一些情态词来安抚病人的情绪。

健支付宝_支付宝怎么建家_支付宝建筑

在最近推出的版本中,除了文字级的沟通外,用户还可以将代理的回复文字转换成张涛医生的声音,就像明星做导航直播一样,强化医生的个人特色。下一步,医生代理还将增加“拨打电话”的功能,与用户进行实时对话,就像与张涛医生本人交谈一样,方便老年人使用。

事实上,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看,基于个性化定制的大型模型产品并不是主流。市面上现有的数字化人大多基于科普播报的单向输出,这样的互动功能很少。

支付宝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是因为有多模式医疗模型和数字人能力支撑,可以在成本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的交互。第二个原因是,在医疗场景中,患者习惯于向真正的医生寻求帮助,而不是搜索引擎或其他虚拟机器人,这在用户体验方面完全不同。

另一个隐藏得更深的原因是,我们可能不得不跳出 代理产品才能看到它。在过去的 10 年里,在支付宝构建的医疗服务生态圈中,除了问诊之外,还有挂号、押运、购药、医保缴费等诸多功能。虽然它们都集成在一个 app 中,但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入口,而代理和 Q&A 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可以聊天,还可以唤起这些服务。

“我们希望用户能够通过代理与现实互动,无论你是想让医生阅读报告还是注册复诊买药,代理都会为你做,而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赵一宁说,真实的诊疗场景非常复杂,不同的服务都有自己的入口,支付宝希望能一个入口就线上做。

此外,据支付宝称,近期将有多名资深医生,涉及乳房外科、睡眠专家、运动医学和中医科室。

既开放又集成在

首批入驻支付宝的 20 多家医疗代理中,除了医生外,还有当地的健康和医疗保险部门、三级医院和重点专科。例如,“安钓鱼”是支付宝与浙江省卫健委联合打造的行业首个医疗服务代理,已在浙江省 1000 多家医疗机构实施,服务近 500 万人。

据支付宝副总裁兼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介绍,不同层次的医疗智能双胞胎功能定位不同,实现难度也不同。例如,与当地医保部门和三级医院共建的智能孪生,主要解决了业务流程标准化的问题,前期很难,但一旦做样,就相对容易推出。但是,专注于个体专家和医生的代理人对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需要更深入的合作和精细化。

从与代理商的合作规模来看,张俊杰判断,未来两年将是点面铺面的关键阶段。

为此,在发布会上,支付宝宣布开启专业代理协作生态,支持医疗大模型免费通话,并开放配套算力和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同时,还将投入超过1亿元的专项基金资源,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创新的健康智能双胞胎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AI健康管家能扮演好三个角色,第一是健康顾问,第二是医疗护航,第三是医生助理,所以只要以上三个方向都能提供帮助,我们就会专注于优先合作伙伴。”张俊杰说。

AI 发布后,支付宝的医疗健康业务图景也变得更加清晰。此前,支付宝提出的三大主营业务线是便捷支付工具、医疗药品采购助手和医疗健康管家。现在,在医疗健康管家完全 AI 之后,前两者也集成到了业务流中,形成更紧密的服务矩阵。

“其实AI健康管家这个概念一点也不新鲜,但谁能脚踏实地、长期地做下去,做好用户体验,这是一个机会,我们有信心和耐心把这件事做好。”

张俊杰表示,支付宝的优势在于连接了6亿多医保用户、3600多家医院全流程、泛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现在他们要做的是通过 AI 将这些服务连接在一起,这是一件大事,但这也是他们的障碍所在。

“我一直觉得医疗保健需要一个平台来做平台应该做的事情,而简单的连接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追求的必须是跨界的,也要进一步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