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领域大战再次爆发
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一年后,决定与微信小程序正面交锋。
正面交锋的底气来自于支付宝小程序将与新浪微博在场景、产品、平台三个层面全面互通。这也是支付宝小程序第二次与高德、UC、钉钉、饿了么等阿里应用联手。进入新的应用场景。
不难看出,支付宝小程序正在努力弥补其在社交领域的短板。
互联互通后,新浪微博热点内容将以小程序的形式展示在支付宝生活号、城市服务等几个主要入口,支付宝小程序将出现在新浪微博私信、微博用户首页和关注中。向上帐户。在流动中。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在支付宝上浏览微博,还可以快速访问新浪微博上的购物界面。
未来,新浪微博将利用社交关系链和内容传播能力,帮助支付宝小程序商家更好地触达用户。基于丰富服务场景的支付宝小程序也将为新浪微博带来内容消费。无缝服务循环。
画风很奇怪,不过强强联手的效果应该不错。
支付宝小程序年度峰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小程序月活跃用户数已达5亿,7天留存率达40%。小程序数量一年内增至100万个。更重要的是,是的,与微信小程序集中在游戏、社交领域不同,支付宝百万级小程序70%以上主要集中在线下生活服务领域,而这恰恰是最适合的小程序。程序。一个生根发芽的地方。
调查结果证明了支付宝小程序在线下生活服务领域的巨大优势。
据统计, 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的月活跃度几乎是APP的两倍。淘票票近80%的流量和1.6亿新淘宝用户来自支付宝小程序。
能够受到支付宝小程序的青睐,新浪微博自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4.86亿,较去年同期净增5500万,且月活跃用户中94%以上为移动用户。
支付宝小程序联手新浪微博,剑锋直指微信小程序。 “新流量入口”之战不可避免。
阿里巴巴小程序与腾讯小程序对决
2017年1月9日,首批微信小程序悄然上线。直到9个月后,支付宝小程序才来了。
在这场小程序之战中,支付宝小程序虽然失去了先发优势,但一年后,支付宝小程序却走上了一条与微信小程序完全不同的差异化之路。
与专注于游戏和社交网络的微信小程序不同,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强大而全面。因此,支付宝小程序不需要像微信那样吸引第三方开发者。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是这么做的,而支付宝小程序则是做程序整合的。
一个简单的示例可以展示集成您自己的应用程序的优势。
例如,在做生活中常见的吃饭场景时,可以使用口碑饿了么来搜索门店、查看餐饮点评,而高德地图则可以提供导航服务,最后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
虽然微信小程序也可以实现类似的线下消费场景,但由于开发者大多是不同的第三方,平台间数据互通比较困难。用户习惯分析、用户画像等大数据的生成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阻碍——这反而会在服务之间创建信息孤岛。
相对而言,支付宝小程序打造的全维度闭环生态,可以快速实现数据共享,产生协同效应。
从这个角度观察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前者就像一个应用商店,而后者更像一个操作系统。
虽然微信小程序在生活服务领域不如支付宝小程序有优势,但微信小程序却有着支付宝小程序一时无法撼动的壁垒。
这一难关主要体现在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远远落后于微信。
根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数据,微信月活跃用户为9.5亿,而支付宝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截至2019年6月,支付宝月活跃用户为6.5亿。
第三方统计数据与官方统计数据必然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数与微信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因为支付宝自身的支付定位使得用户打开它的频率要高得多。还不如微信有社交属性。
除了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难以比肩微信之外,用户数量也远远落后。公开数据显示,微信用户数量为10亿,基本已经达到国内互联网用户的天花板。相比之下,中国支付宝用户数量仅达到8.5亿(含海外用户,已突破10亿大关)。
此次与新浪微博对接的目的,就是想借助新浪微博的力量,扩大用户数量。
根据支付宝小程序年度峰会公布的数据,支付宝小程序月活跃用户5亿,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4.86亿,双方共同拥有2.5亿月活跃用户。这些用户不重叠。 ,才是支付宝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毕竟,拥有海量的用户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流量池和商业化空间。
但擅长差异化的,除了支付宝小程序外,还有微信小程序、QQ小程序。
事实上,拥有8.23亿月活跃用户的QQ此前并没有贸然进军小程序领域。与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不同,QQ的用户群体趋于年轻化。据腾讯《2000年后用户社交行为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21岁及以下月活跃用户增长率分别为16%和13%,超过一半QQ会员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
这份报告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QQ和微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用户年轻化,这导致两者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微信小程序很大程度上是连接企业和用户的载体,而QQ小程序则具有更强的娱乐和社交属性。
与微信小程序类似,QQ小程序也选择以小游戏为切入点。从QQ小程序中心进入QQ小游戏后,推荐的小游戏很多都是角色扮演类游戏,比如热血沙堡、格斗罗大陆等,这意味着用户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游戏。其上的能量。用户和流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变现就可以提上日程。
QQ小程序上线还不到四个月,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QQ小程序主要以小游戏为主,其次是社交小程序,以及电商和生活服务小程序。程序尚未形成规模,但QQ几乎拥有全国所有00后用户,在业务布局上拥有无限可能。对于支付宝小程序来说,QQ小程序确实是必须防范的潜在敌人。
小程序玩家开始抢流量
随着互联网竞争进入下半场,用户增长逐渐触及天花板。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11.36亿,较一季度减少200万。
用户增长已达到顶峰,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时长已逼近上限。数据显示,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用户时长增速从22.6%下降至11.8%。到2019年6月,增长率已下滑至6%,人均日使用时间为358.2分钟。
从用户时长占比来看,腾讯和百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腾讯占比从45.9%下降至42.3%,百度占比从7.5%下降至6.3%。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系统则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字节跳动系统从10.3%增长至11.7%,阿里巴巴系统从10%增长至10.1%。
在用户时长和用户增速双双增长的碎片化时代,免安装、免下载、即用即用的小程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数据从侧面印证了小程序领域的火爆程度。据披露,月活跃用户超过500万的微信小程序数量从2018年6月的133个增加到2019年6月的180个,而月活跃用户超过100万的微信小程序数量已达到883个。
微信小程序的良好表现吸引了众多玩家加入游戏。除了微信、QQ、支付宝之外,还有淘宝、百度、今日头条、抖音以及各手机厂商联合推出的快应用。
不过,BAT仍处于第一梯队。目前官方数据显示,支付宝小程序累计数量超过100万个,微信小程序累计数量超过230万个,而百度智能小程序数量则相对较弱,仅超过15万个。
不同的小程序根据各自的定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小程序生态系统。例如,在微信小程序生态中,37%是游戏小程序,21%是电商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优势与支付、金融场景强相关,主要聚焦商业、生活服务;百度智能小程序直接向开发者开放百度全球流量,实现“搜索即服务”新闭环。
但无论他们的定位如何,这些头部玩家进入小程序领域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小程序可以到达应用程序难以到达的用户圈子,例如需要更多用户教育和应用程序更高的下沉市场下载费用。 ,小程序可以更简单、低成本地完成业务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程序领域各玩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上半年互联网流量争夺战的延续,但这也意味着小程序的战争势必会变得更加激烈。
本文图片来自:写真网,VRF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