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2日电(记者彭克峰)银行作为交易和管理风险的金融机构,必须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10月21日,上海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调整部分企业用户无卡存取款业务和企业结算卡业务。其中,停止企业客户在自助设备上的无卡存取款服务。
中国财经报记者注意到,年内约有20家银行发布了限制无卡存取款的公告。不过,据公开渠道透露,这应该是业内第一家明确限制企业客户无卡业务的银行。案件。
企业客户也需要受到限制。上海农商银行收紧无卡取款服务。
昨天,上海农商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关于调整部分企业用户无卡存取款及企业结算卡业务的公告。
上海农商银行在公告中表示,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风险管理,该行将于2024年11月21日起调整部分企业用户无卡存取款业务和企业结算卡业务。
具体内容是,自2024年11月21日起,上海农商银行将逐步停止企业客户自助设备无卡存款、无卡取款。届时,ATM机“扫码存款”功能、智能柜员机“扫码存款”功能、“现金”中“扫码存款”功能将无法使用。企业手机银行服务”。之后,客户仍可使用银行智能机办理卡存取款或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存取款。
此外,自2024年11月21日起,上海农商银行将逐步停止企业结算卡二维码收付业务。届时,以下功能将无法使用:银联云闪付APP中的“扫一扫”、“支付码”、“收据码”和“移动支付签名”功能;企业手机银行“企业结算卡注册”功能企业结算卡中的“扫一扫”和“收付码”;上海农商银行对公服务公众号、上海农商银行营业厅“对公卡移动支付”功能;企业网银、企业现金管理系统中与企业结算卡的“移动支付签约”功能。
今日记者查询发现,根据浦发银行此前的官方宣传文章,该行于2014年下半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企业客户无卡存取款服务,并声称“企业客户随时取款或存入资金,轻松享受跨境支付。”区域性、全天候、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此后,银行纷纷效仿。
风险控制更加严格。今年约有20家银行收紧了无卡存取款服务。
今日记者注意到,上海农商银行的做法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已有约20家银行发布公告,暂停或收紧无卡存取款服务,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国有银行。各大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一些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
但从公告内容来看,限制均针对个人客户,此前尚未有银行明确提出针对企业客户开展相应业务的挑战。
例如,工商银行率先表示,自4月17日起暂停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客户可以通过ATM手机银行扫码取款功能提取现金,也可以在ATM机上插卡取现。提取现金。
5月21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风险管理,自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还是使用交通银行智能机持卡取款、扫码取款,或者去银行网点办理取款。
6月4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加强风险管理,自2024年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功能。取款机)、CRS、ATM、QTM)也将不再支持此功能。之后,客户仍可使用我行提款机持卡提取现金、扫描二维码提取现金或前往银行网点提取现金。
6月11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加强无卡取款风险管控,该行自即日18:00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预约取款功能。 2024年6月13日,如需办理小额取款,可通过自助设备(仅限北京自助设备)持卡或扫码取款,或持卡前往任意营业网点办理通过柜台取款。
美联社统计发现,从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调整此类业务的原因包括优化金融服务、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风险管理、成本效率考量等。不过,也有银行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但总体来看,多数银行明确提到“加强风险管理”。
(财联社记者 彭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