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大家都认为直播电商是未来,带货主播潜力巨大,直播品牌前途光明。但消费者的意见又如何呢?
毕竟最后花的是消费者的钱,没人买,你说再多也只是流氓。
直播电商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优化?消费者放弃在直播间买东西的原因有哪些?我采访了几位有过直播间消费经历的消费者,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自我报告。
“佳期很好,不过我一博也太帅了。”
不可否认,直播具有一定的娱乐属性,一些消费者也喜欢依靠直播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不过,与综艺、电影、短视频相比,直播需要更有趣。
我叫雯雯。我平时喜欢看八卦,看综艺节目等等。一开始我不太看直播。毕竟好综艺那么多,我没有时间。
但疫情期间,很多综艺节目停播,电影也没有上映。真的很无聊。后来同事让我看嘉琪的直播间,没想到一下子就掉进了陷阱。
嘉琪真是一个好男孩,连涂口红都这么酷的男孩子真是太酷了。还有嘉琪和助理的互动,太可爱了。我把它当作综艺节目来看的。
嘉琪推荐了很多适合女生的口红和零食,但我买的比较少。毕竟我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买什么东西,更何况钱包已经快要缺粮了。但我偶尔还是会买一些。用粉丝圈的话来说,不可能是免费的。
最近,我看嘉琪直播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两周一次都看不到。一方面,没有助理,感觉嘉琪直播间的综艺感少了很多。后来虽然邀请了很多明星,包括前几天我最喜欢的张继科,但还是感觉没意思。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好综艺真多,比如何老师和嘉尔的《拜托了冰箱》,超级满足。用我另一位同事的话说:“人家的综艺节目花几百万、几千万来制作节目,无论在直播间上付出多少努力,都没有可比性!”
但我最喜欢的仍然是“这个!”这是嘻哈音乐。”我的一博在里面好帅啊!好帅啊!虽然嘉琪人很好,但是现在要给一博打电话,我实在是没时间看直播间了。
“老公抱怨:你还打算天天过双11吗?”
到目前为止,“低价”仍然是直播的最大卖点,但如果价格天天都低,消费者还会买账吗?企业还能承受吗?
我是晶晶,现在我是一名母亲。因为我在家照顾孩子,所以我还有很多空闲时间,所以我特别喜欢浏览淘宝,尤其是双11期间,快递可以把我的房子填满。为此,我的丈夫经常抱怨我。
我早在去年就开始在淘宝直播上购物。毕竟价格真的很划算,多买一点可以省很多钱。尤其是那些排名靠前的直播间,往往有一些全网最低的价格,非常划算。
有时我会比较几个主播的价格,然后在直播间告诉他们谁的价格比她低。偶尔她还会直接降价,很好玩。
但后来我就买不起了。想想看,如果价格天天都低,那还是低价吗?我感觉我被骗了。而且,我买过几次的东西都有点缺,而且毕竟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丈夫的一句话:“为了那点看直播间的钱,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
我想是的。毕竟家里可买的东西不多。一年一次的双11和一年一次的618差不多。
“主播亲自尝试过?我就不信!”
很多消费者会基于对主播的信任而下单,尤其是李佳琦、罗永浩这样的顶级主播,其背书更加明显。但对于理性消费者来说,主播背书的效果还剩下多少呢?
直播看了很多,但下单的却很少。我大概不是直播电商的目标用户。
我怀疑消费者会纯粹为了主播下订单。毕竟,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鹿晗、吴亦凡这样的顶级明星,应该算是已经完善了个人魅力,但他们的电影却依然不红大街。
比如,仅仅依靠主播5-10分钟的讲解,我怎么能完全信任自己不了解的品牌和产品呢?毕竟明星翻牌代言的事并不少见,更何况是主播。如果我真的想买,我一定会去淘宝和京东看看详细的产品介绍和用户反馈,也会寻找其他网红分享他们的试用。
现在主播常说自己推荐的东西都是自己尝试过的。直播间每天都有这么多新品发布,主播哪有时间全部尝试呢?
所以,大品牌即使没人推荐我也会买,不知名的品牌不管谁推荐我都会考虑。
“我支持老罗,但是一次就够了,我真的没有时间。”
直播非常耗时,现在行业基本都是4个小时起步。消费者会为了买东西而在直播间待几个小时吗?这样的时间成本有必要吗?
我是小琪,一名互联网社工。我不是罗罗的忠实粉丝,但我已经为罗罗的首场直播付费了。
我平时工作很忙,所以996不是问题。我很庆幸每天晚上回家时都能赶上最后一班地铁。追剧、看综艺、还是做直播?不存在。周末我只要有时间就睡觉。
不过,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老罗的抖音直播。当时我拿着手机等待老罗的直播,感觉挺有仪式感的。
直播一开始,老罗还挺害羞的。本来想买一些数码产品,但是没找到。最后终于抢到了一套男士护肤品,相当精致。上次看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了。老罗,我看了你的直播两个小时。这很有趣。
最终我在直播结束前就下线了。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去超市五分钟就能解决战斗,最迟第二天还要去京东送货的人来说,直播太无聊了。
想要买东西,需要提前关注直播时间和当天的商品列表。一旦开播,就要等到主播上架之后才能购买。大多数时候,你无法得到它。对于老罗这样的大主播来说,5天内发货已经算快了。 。花了这么多时间,连老罗都坚持不住了。
所以除了老罗直播首秀之外,我就再也没有在直播间买过任何东西。大多数时候,淘宝和京东会解决这场战斗。有时间看直播不就睡不好觉了吗?
“主播声称给我一部手机,结果却被我割了韭菜。”
由于缺乏相关维权机制,直播电商的维权纠纷有时无法迅速解决。据全国直播电商投诉平台统计,不少消费者声称被快手主播诈骗。一位消费者讲述了自己被这样欺骗的经历。
我在可可宝宝的直播间买了188元的牙膏。店主承诺,只要下单并给予好评并联系客服,每个人都将获得或现金。我的父母还发誓他们会放弃他们订购的所有东西。不抽水。
但收到货并给予好评后,我联系了客服。他们一直说正在审核货物,一直拖延流程,让我们耐心等待,直到退款期限过去。他们立即拒绝承认,并表示大家都会发送。
最后,可可宝贝开了直播,说我们听错了。她说她正在放弃。她还公开了自己作品的转让记录和购买手机的发票,希望证明自己已经赠送给了顾客。
但现在我们群里有近千人了,没有一个人收到过主播的礼物,而且很多都是学生和妈妈。大家仔细一看后发现,主播发来的转账记录和购买手机的发票都是假的。
得知事件曝光后,可可宝宝更是直播想要跳楼,却批评她说我们误会她了。节目播出后,他最好的朋友在快手上发帖称,可可宝宝吃了药,但抢救无效,自杀了。她发布了讣告,并移交了公司群的工作。然而两天后,可可宝宝又开始在网络上直播了……
消费者为什么要在直播间买东西?
现在直播电商发展起来,也快到了见效的时候了。毕竟会写代码的明星基本已经出道,人气主播也逐渐稳住了基础。公众对通过直播卖货不感兴趣。他们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抛开各种高大上的概念,“消费者为什么要在直播间买东西?”是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有人认为是主播的个性,有人认为低价为王,有人认为直播间有娱乐效果,可以当综艺来观看,有人认为直播电商将是一个新的领域。改变电子商务的形式,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直播只是一种新的购物方式而已。
价格、产品、服务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升级?此次升级能否覆盖各个环节新增的成本?它可持续吗?整个消费链条中,如果只有少数主播或者机构能赚钱,那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
有的人喜欢直播,有的人不喜欢。最终结果让时间给我们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