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信再领央行 680 万元罚单,短时间多次被罚因何而起?

2024-10-31
来源:网络整理

继打破第三方支付罚款记录后,瑞银又收到央行680万元罚款。

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宣布对深圳瑞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及两名相关责任人员魏杰、陈安处以罚款。从违法行为来看,瑞银此次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罚款。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监管趋严,但像瑞银这样的支付机构短时间内收到多笔罚款的情况并不多见。相关业务不整改将影响其今后支付牌照的更新。

再次踩到反洗钱红线

罚款68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瑞银成立于2008年,主要为银行提供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 2014年7月,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产品主要包括针对特约商户的“锐意生活”APP、针对锐+商户的“锐+生活”APP、移动会展APP“锐+服务商”。

央行郑州中心支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瑞银河南分行被罚款680.5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于4月26日作出。

具体来说,瑞银的违法行为类型包括:未按要求实施资质审查;未按要求落实收购业务属地化经营管理职责;未按照要求对商户进行专项培训的;未按要求发送收单交易信息;能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特约商户违规使用受理终端;未按照规定管理外包业务的;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业务贸易。

与此同时,时任瑞银河南省分行行长魏杰、陈安因未按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要求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进行交易等行为,各被罚款11元。与身份不明的客户。一万元,九万五千元。

据了解,“未按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未按要求提交可疑交易报告”三种行为均直接违反了反洗钱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易观支付行业高级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从反洗钱法规的角度来看,央行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包括商户报告、商户审核、商户资质等。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包含在列表中。处罚规定也表明,反洗钱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经常来访者被罚款

年内被罚没款近9000万元

支付机构许可证_支付行业许可证_瑞银信支付业务许可证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日趋严格。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共收到监管罚款105起,罚款、没收总金额近1.5亿元,其中罚款金额在百万、千万元。 2020年监管持续加大,罚款金额也创下新纪录。

记者注意到,瑞银近年来已成为罚款的“常客”,仅今年就已收到四次罚款。其屡次被罚款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反洗钱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违规和非银行支付业务违规。这也是支付机构被罚款的重灾区。

3月26日,瑞银因违反反洗钱等规定被罚款6124万元,三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款35.5万元。此次罚款也创下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史以来开出的最大一笔罚款记录。

1月10日,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发布的罚单显示,瑞银重庆分行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罚款809.5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员共计罚款15.4万元。

同日,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宣布作出罚款。瑞银浙江分行因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清算管理规定,被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02.77万元,并处罚款499.46万元。 。罚款、没收共计1002.23万元。

关于该公司后续整改措施及进展,记者拨打了瑞银官网留下的电话,但截至发稿,尚未有相关负责人回应。

萨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晓锐指出,“支付公司频频因反洗钱被罚款。一是内部管理松懈,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外部环境和洗钱具体手段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目前,支付公司并没有与时俱进,完善相关系统。线下收货更多依赖POS机。为了争夺市场,存在假冒商家和优惠费率等问题,并且由于商家和设备的地域分散。 “线下收集比线上更难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瑞银于2014年7月16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当时其业务类型为全国手机支付和银行卡收单。 2019年7月,瑞银支付牌照虽获续展,但业务范围受到压缩。

央行公布的信息显示,瑞银信用卡换发后,支付牌照有效期为2019年7月10日至2024年7月9日。牌照内容包括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安徽省除外)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外的地区)。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监管趋严,但像瑞银这样的支付机构短时间内收到多笔罚款的情况并不多见。相关业务不整改将影响其今后支付牌照的更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范梦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