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以实现教育目标?

2024-11-05
来源:网络整理

文化体育艺术 214 2017年第19期 新课程改革下,课程目标要着眼未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年轻人。然而,现代社会的各种冲突和多样化的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程基地项目领导小组。下设环境建设组(总务处协助指导校园环境建设)、课程研发组(文教处协助开发公办中学特色课程)、信息工程组(电教中心协助开发E-平台)、教师培训组。中心组(教育科学部负责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晋升),后勤财务组(预算分配和项目建设)。环境建设团队结合学校创建四星级高中和校园改扩建工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在开发利用原有学校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工作。课程研发团队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艺术课程研究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等。教师培训中心团队做好课程教学管理和校本教师培训工作,以研究促教学,以研究促培训,使课程改革实验稳步推进。为确保我校艺术专业教师培训扎实有序开展,特制定教师培训目标。

2、创造独特的课程环境,营造美育氛围。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融入到艺术教育中,让学生接触到一个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环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突出学校标志系统的设计; (2)启动以“阮元文化”为重点的学校文化景观设计; (三)利用学生的画作美化教室、多功能厅等场所的环境; (4))注重学校门厅、走廊、走廊、校园文化墙的美化和布局; (五)打造“读书角——书香校园”项目建设。 (六)加强“名曲名画鉴赏”工程建设。建设小型艺术场馆。建设艺术陈列室,展示师生优秀作品;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扬州的地域文化优势,建设扬州画派体验馆,定期向全校师生开放。建设艺术技能实验区。设置了8个专门的艺术教室作为技能教学实验区,为学生提供技能学习的学习和实践场所。 3、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构建塔型学习模块。参照国家课程标准,构建基础、拓展、创意三级艺术课程组成的“塔型”课程体系。依托基础课程的方向设置,注重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发三级校本教材。开发了《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名画鉴赏》、《书法概论》、《硬笔书法》、《色彩静物》、《素描头像》、《美术概论》、 《人物素描》、《扬州中学》、《美术教案》、《学生美术作品集》等一些三级美术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创意性选修教材,为塔形学习模块奠定了基础。

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扬州民间艺术资源开展“非遗大师进校园”活动,设立大师工作室,让学生与传统民间艺术“零距离”接触,体验家乡民间艺术,如扬州的篆刻、图画刺绣、铜草花制作。 、民间剪纸、瓷雕等。 4、搭建互动学习平台,搭建在线互动学习课堂。主要包括:视频课程、学习任务、测试平台。通过学习和了解中西大师的名作或艺术史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的功能,开辟了艺术课堂教学的新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建立一个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实践工作室。建立艺术工作室,主要类型有:素描造型工作室、色彩造型工作室、剪纸艺术工作室、书画工作室、篆刻工作室、摄影影像工作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实行“轮班制”,打破原有的班级模式。建立户外写生基地。学校开设户外写生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一次尝试。利用学校附近的少波湖九景原始别墅等地,在学校建立固定的写生练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建立教学经验实践基地。学校与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双博物馆、扬州美术馆等单位联合建立实践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学生今后的艺术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或其他职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5、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开设“自助餐”式社团活动,提供选择性学习。开设写生、涂色、写生、设计、书法、国画、瓷刻、图画刺绣、篆刻、民间剪纸等多种“自助餐”社团活动供学生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广泛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设在线学习云课堂,促进自主学习。 “江苏省高中艺术教育课程基地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使学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时了解艺术相关信息,获取最新的艺术展览信息,充分实现了促进学生的功能' 自主学习。组织一系列专题活动,开展探索性学习。包括:①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书画比赛、艺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②除夕画展。定期举办“庆元旦迎新年”书画展,展示学生艺术作品。 ③艺术观赏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将班级搬到美术馆、博物馆。 ④美术写生活动。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外出写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艺术教育质量显着提高。艺术高考取得丰硕成果。 2016年录取本科生145人,2017年录取本科生148人。多名学生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一流名校。

学生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参加江苏省中学生才艺大赛荣获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9名。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多次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扬州中学美术名师工作室、邗江区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先后落户工道中学。学校现有专任艺术教师6人,市艺术特级教师1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市教学能手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学校声誉不断提高。两年来,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以及北京、海南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代表团来我校参观交流,并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学校的教育特色。 。人民日报、中国报道网、扬州网、扬州日报、晚报等媒体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进行了详细报道。学校还成为意大利国立美术学院学生基地、扬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和研究生科研基地。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把基地建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系统工程,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深入发展。参考文献:[1]杨成成.我国当代高中艺术课程改革实践方法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6。[2]阿恩海姆。美术教学研究若干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3] 杨丽梅.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李寅.新视角看艺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艺术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战略研究 ■龚家兵(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工道中学) [摘要] 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基地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创举,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对如何开展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战略研究,提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营造独特的课程环境、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搭建互动学习平台、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五项策略。 ,努力打造高效、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基地。 [关键词] 高中艺术;课程建设;策略研究【中图编号】G63.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14-0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