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来,蛰伏了一段时间的区块链技术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态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积极开发,让区块链技术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杜绝炒作,谨防冒充区块链。打着这个旗号进行各种诈骗活动。总之,我们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区块链,既不要高估区块链技术的现在,也不要低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
什么是区块链?简而言之,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本质上,区块链是一种多中心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多中心化,即所有交易都是点对点发生的,不依赖于单一中介组织;第二,,分布式账本意味着当一笔交易发生时,链上所有参与者都会收到交易信息,相关信息很难被篡改。陈纯院士用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区块链:“张三借给李四100块钱,全村人都记账了!”他举了个例子,在一个村子里,张三借给李四一百块钱。他想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账号,并通过村里的广播电台播出。所有村民都听到了广播并收到了信息。点对点核实后,他们将这些信息记入了自己的账本中。结果,村民的账本上全都写着“张三借给李四一百块钱”。所有这些过程就是一个记账系统,区块按时间顺序排列,区块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块链。
从历史上看,区块链从诞生到现在,仅仅发展了十几年的时间。 2009年1月,区块链由中本聪提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虚拟货币阶段。区块链技术对于虚拟货币发行的应用和改造,具有固定流通、自由流通、去中心化等优点,因此,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类虚拟货币。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才刚刚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二阶段是金融应用阶段。由于技术本身的特点,区块链在金融资产交易中的登记、支付结算、兑换交割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近年来逐渐开始在金融领域得到应用。在一些业务场景中,区块链已经开始逐步从概念证明走向商业实践,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证券结算等。
第三阶段是推广应用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加深,区块链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人们开始探索其综合应用价值。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在医疗领域,区块链技术赋能医保平台初步实现医疗电子发票的可追溯、实时查看、防篡改、防欺诈。
应该说,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开放互联、易溯源、算法信任等优点,因此在数字金融、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领域,虽然距离大型商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是可期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潜力,提高批发和零售金融基础设施的透明度、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国际资本的高度关注,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开始引入区块链技术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能力。瑞银、花旗银行等机构都建立了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开发实验室围绕支付、结算、贸易融资等业务探索区块链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
在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例如,工商银行推出首个自助可控区块链平台,已在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成功投产;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内银行业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场地;中国建设银行推出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成功办理行业首单区块链国际保理业务。一些中小银行也正在逐步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和应用实践。同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搭建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例如,201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贸易融资区块链平台在深圳试点运营。一年来,深圳已有29家银行参与推广应用,已有1898家企业开展业务。发生交易5000余笔,业务额约750亿元。此外,已有10多家银行正在办理平台接入手续。 2019年10月15日,中国银联、国家信息中心等在北京联合宣布,由六家单位联合设计建设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发布进行内测。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体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补充和融合潜力将进一步增强。
然而,区块链技术并不完美。全社会应对区块链技术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尤其是现在,当区块链备受关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避免陷入对区块链技术的三个误区和现实误区:
首先,区块链等于虚拟货币。区块链技术开始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出现,但现在其应用领域已经大大拓宽。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交易的虚拟商品。由于没有足够的信用支撑,虚拟货币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功能,在我国不具有合法地位。要把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区分开来,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非法代币融资(ICO)等打着区块链名义的金融诈骗等活动。
其次,区块链是完美的技术。徐忠和邹传伟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区块链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理性能不高。例如,比特币每秒最多支持 6 笔交易,但平均每秒可支持 193 笔交易,而 Visa 平均每秒可支持 1,667 笔交易。另外,区块链难以篡改并不意味着不可篡改。因此,区块链应用在安全稳定性、隐私保护、责任认定、合规风险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问题,底层技术的发展仍需成熟。
第三,区块链应该全民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让普罗大众受益,但这并不能号召全社会都投入区块链行业,也不能鼓励全民从事区块链创业。区块链技术门槛较高。普通民众受限于知识和能力,一般不具备投资条件。对于缺乏技术背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区块链并不是创业的好选择。区块链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打扮的小女孩,如果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很容易造成金融经济紊乱,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下一步,我国应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应用角度看,除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外,还应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作用。 、精准扶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赋能实体经济、惠及民生。从应用形式来看,根据可扩展的节点范围,区块链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和侧链四种应用形式。联盟链未来可能成为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形式,链化应该逐步解决。在链上链下数据协作等问题上,我们将重点加强联盟链的研发。同时,要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顶层规划和制度安排,加快底层平台、业务应用等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要避免借机神化和炒作区块链。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苹果重塑了手机,谷歌击败了李世石,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几千年来,技术一直在改变和重塑我们的经济、生活和世界。 《区块链:重塑经济和世界》一书指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正在从底层蓬勃发展,可能重塑整个金融和经济。这一天也许会到来,但在到来之前,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有远见、脚踏实地的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