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文/王从吉杨淑芳
岁末年初,微信红包VS支付宝红包成为热门话题。从去年微信斥资数千万元为春晚独家投放广告,到支付宝暗中策划反击,双方酝酿数月的营销战终于在昨天全面爆发。 。
作为用户,在观察和参与这场营销游戏的同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了解两方砸钱背后的想法和逻辑。和朋友讨论后,笔者觉得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1、微信与支付宝默契,打造双11后又一营销游戏。
马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大获成功,展现了红包产品在春节期间的爆发力。
有鉴于此,腾讯和阿里巴巴今年年初就做出了规划。微信斥资数千万元为春晚独家新媒体广告,支付宝也悄然招商红包。
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都是营销产品,其目的是实现与公众的良好沟通。 “网络大亨PK”成为引爆话题的好手段。
一位从业者指出,支付宝红包和微信红包在舆论上平分秋色,形成支付宝和微信相互借力的效应。两家公司默契地展开较劲,可以让红包大战更好地展开。
由此看来,与推动双11营销的“电商平台大战”类似,阿里与腾讯之间的“巨头PK”话题,实际上也成为了红包营销博弈的一部分。
至于像双11那样每年都玩,玩到连普通用户都玩腻了,不再喜欢了,那就是几年后的事了。
2、红包大部分都是公司给的,真金白银的不多。
红包大战是一场营销游戏。腾讯和阿里巴巴自然不会装真。此次两方还联手打造了“现金红包”概念。实际的现金红包里并没有多少现金。
此前,支付宝宣布发放6亿元红包,微信宣布发放5亿元现金红包和30亿元卡券红包。此外,腾讯手Q也表示将发放30亿元红包。
如果真从数字上看,双方的投资将超过70亿,但实际情况是现金很少,大部分是企业的消费红包,更像是代金券。
例如,支付宝的6亿红包中,只有1亿多是直接兑换成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其余都是类似于“快的、滴滴打车券”的消费红包。在微信最初版本的“春晚红包”计划中,腾讯无意投入任何现金。
营销强调用小钱办大事,介入太多不好。所以,希望在春节期间抢红包发财的朋友们就可以睡觉了。
3、支付宝和微信各有各的打算。微信主要推广联卡数量,而支付宝则希望继续加强线下消费。
腾讯、阿里巴巴闹得这么大,自然有自己的目的。虽然他们都在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但在细节上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知情人士表示,支付宝此次发放的红包重点关注线下消费。事实上,他们希望在“双12”期间延续支付宝在线下消费方面积累的优势;强化支付宝账户的社交属性是其想要实现的另一个目标。目的。
与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起步较晚,更注重拉新用户和联卡。一位腾讯内部人士曾透露:
观察全年微信红包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平时红包的交易量非常有限。只在元旦和春节爆发。在特定时段吸引卡绑定和新用户非常有效。
4、微信红包PK支付宝红包结果出炉:双方平分秋色。
虽然舆论还停留在“有钱人砸钱PK”上,但红包PK的结果已几成定局:支付宝和微信势均力敌。
在诉诸市场声音的红包营销大战中,支付宝和微信都实现了对大众用户的良好传播,并在业务层面实现了各自的诉求。这实际上已经成功了。
与双11相比,也有发布订单的环节,但无法判断红包大战的胜负。双方最后肯定都说了一句话:XX秒抢。至于微信支付能吸引多少新用户绑定卡,其实更值得关注。 。
当然,也有手机QQ钱包、百度钱包等惨的。由于没能赶上微信和支付宝PK,他们缺乏参照物,只能默默在角落里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