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微信支付成长计划智慧管理系列课堂交通专场上,微信分享了从交通领域入手,在该领域的深耕与发展。
公交车 地铁
受疫情影响,公共交通领域出行受到较大影响。但从恢复情况来看,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式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更好的出行选择。
微信支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微信支付扫码打车服务已拓展至200多个城市。 “交通卡”入口成为微信卡包永久入口,符合准入条件的商户小程序也可以进入交通卡界面。
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微信作为拥有12亿月活跃用户的载体和小程序开放平台,结合“一物一码”,率先推出“防疫登记码” ”与全国各地,帮助深圳、广州等全国100多个城市与用户建立了联系,实现行程可追溯。
微信小程序为公共交通领域的商户提供全面、开放的平台服务。不同城市的乘车码可以根据当地的运营方式和服务需求,设计不同的显示界面和首页功能。此外,微信小程序还开放了NFC读写能力,为实体卡提供NFC读写功能进行卡充值,方便用户使用一卡通。
因此,公共交通领域的商家可以获得包括产品能力、行业政策、交通支持、运营活动、物资促销等多种行业支持。各地还根据当地特色推出了一些个性化服务,如平台合作、流量广告、电子门票、网上商城、学生卡等。未来微信还将与商家合作探索更多商业模式,包括小游戏、网上商城、直播等
客运行业
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提高道路客运服务质量,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增强道路客运行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数据支撑能力,深化道路旅客电子客票试点工作。试点客运站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检票、乘车。
通知显示,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基础上,新增北京、江苏、江西、河南、广东、海南、贵州、宁夏等8个省份电子客票应用试点。
但另一方面,客运行业面临客流下降,亟待转型。定制客运、在线订票、旅游客运等成为行业从业者积极探索的方向。微信小程序很好地解决了运营商新商业模式中的流量和社交问题。
目前,在客运行业,微信支付已与商户合作推出一系列自助购票服务,包括“一键购票”小程序二维码扫描墙、“一键购票”等小程序电子大屏、小程序二维码扫描电子屏。 、小程序扫码购票窗口、微信小程序组合订单支付等。
此外,微信小程序还可以结合人脸扫描技术,在合作公交站的小程序中完成人脸登记。无论何种购票渠道,都支持刷脸进站、上车,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目前已在广州、江苏等地部分车站实施。
一种形式是通过扫描小程序二维码现场购票。自动推荐最近的出发时间并快速免去填写身份信息后,通过人脸识别注册小程序。购票成功后,打开二维码。电子门票。之后即可通过刷码或刷脸识别进站乘车。之后即可通过小程序订单成功开具电子发票。
另一种方式是用户先在小程序上刷脸登记,到站后在自助取票机刷脸购票,最后刷脸直接进站上车火车。
高速加油
随着国家经济稳步复苏,交通量持续增长。 6月11日,微信支付最新数据显示,高速交易笔数稳步回升,创历史新高。与去年12月相比,月均日交易笔数增长高达65%。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微信支付目前已接入全国所有省市(除西藏、海南和港澳台地区)的高速公路。其中,河北、新疆、北京、四川、陕西、广西等地覆盖率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为车主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在ETC服务方面,微信可以利用平台的优势进行快速对接和发行。据悉,该平台目前拥有100+个ETC相关小程序,+累计发卡用户,30+家合作银行。
另外,传统高速领域没有会员制概念,这对用户留存影响很大。微信建立了基于支付系统的车主会员体系。可以通过支付消息激活,统一车主用户身份,通过闭环场景打造积分体系,进而形成精细化的出行运营服务和会员营销服务。
近期,加油站下车扫码支付的安全隐患引发业界关注。一些城市的加油站已经全面停止这种加油方式。无接触、不下车加油已成为加油行业的共识。
微信支付表示,微信目前提供多种非接触式加油解决方案。一是基于微信小程序生态的小程序加油。通过小程序检索用户地理位置,选择加油订单信息,主动完成支付;另一种是基于硬件设备识别车辆身份信息进行下车加油,如ETC加油、车牌识别加油等。
两者在识别方式、产品优势、改造难度、流量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商家自身需求来确定。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微信联合湖北中石化推出了加油小程序,实现了无接触加油。今年6月,微信推出广东中石化小程序,为广东全省加油。通过搜索“来加油”小程序,即可实现足下车即可在广东中石化加油的体验。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小程序加油促销活动的推出,为广东石化带来小程序交易笔数增长258%,商户整体交易笔数增长22.6%。
最后,微信还针对加油行业推出了“加油优先卡”。商户可以利用抢先卡提前向用户发放折扣或奖励。通过不断丰富自己场景下的营销玩法,可以提高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的高低,从而锁定用户,提高用户粘性。
智能停车
除了高速公路和加油,微信也在停车领域不断拓展。停车领域的核心需求一方面是运行效率,即如何快速停车而不拥堵;另一方面,实际收款率,即实际收款应与应收和欠款金额相等,防止落入个人账户。因此,停车系统的电子化、高效化是行业的核心需求。
微信非接触支付是基于微信车主服务实现的。像高速公路、加油领域,大多都是利用车牌与账户的绑定关系来实现自动扣费。
目前,微信车主服务3.0将主动邀请停车场常用车辆激活非敏感付费停车服务,而普通路边停车或很少使用的车辆则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等其他方式完成扣费。不过,在支付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判断车主是否升级激活了无密码支付甚至非接触式支付。
微信支付表示,微信无感支付停车速度可缩短至2S,并且在微信无感支付上线的停车场,90%的用户更愿意使用包括扫码、免密支付在内的移动支付。
目前,微信车主服务已服务超过1.5亿用户。已与1000多家服务商合作,服务商支付订单平均增长37%以上,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10多个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停车合作伙伴停车场。
2019年3月,微信无接触支付停车服务在全国万达停车场上线。车主停车时间从之前的20秒缩短到2秒左右,速度提升了90%。
路边停车服务是微信免费停车的另一种形式。主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车位中心安装地磁传感器或高空摄像头,实时采集车辆进出信息。应答器和网关安装在灯柱上以连接停车位。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并结合人工计费。微信数据显示,北京路边停车项目进入城市服务后,微信支付渗透率超过93%;珠海路边停车支持微信非接触支付(代扣代缴),大大降低坏账率90%以上。
路边停车支持预付费和后付费两种模式。数据显示,通过路边停车车主服务进行后付款的订单量占总订单量的60%以上,坏账率为0;通过官方账户预付款约占订单总量的23%,未付款订单坏账率为2%;通过计表人工提醒的订单量占总订单量的17%,未付款订单坏账率为20%。
微信支付还在全国2000多个交通枢纽提供车主服务。其中,深圳北站是深圳市客流量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无微信支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停车场。与接驳前相比,停车场出口通行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
目前,PP 微信车主服务已在629个公共停车场上线,其中包括144个交通枢纽、187个医院、216个公园和旅游景区、45个体育场馆、52个学校、53个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停车场。
总结
本次智慧管理班交通专场对公共出行、客运、高速公路、加油、停车等交通领域的各个场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通过小程序、非接触支付、还有一些促销政策、商户折扣等内容,可以通过服务商后台查看。
疫情期间,交通也受到一定影响。而微信支付则充分利用其流量和入口优势,为交通支付带来活力。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取决于具体场景的落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