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岁编程少年的真实故事:猫咪踩出的小程序奇迹

2024-11-08
来源:网络整理

我讲了很多关于程序员的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小程序员的故事。

深夜,一个少年在电脑前打代码,猫咪作为“主管”,时不时来查看帖子,但少年没有理会。为时已晚,猫咪突然跳到电脑桌上,踩了回车键,然后正在编写的程序开始运行,终于通过了测试!

这个看似荒谬的童趣故事,却是一个 12 岁编程少年的真实故事。

这个小男孩叫郭伟义,十多天前才小学毕业,现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网站、公众号和三个小程序。

像郭伟一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与其他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不同,他们通过手机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那就是小程序。

通过开发小程序,他们帮助同学、老师和学校解决很多问题,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将创意的价值最大化。

“不秃头”程序员的灵感来源

当大多数同龄人还被困在父母的管教中,“玩不起手机”的时候,这些小程序员却成功地“驾驭”了科技。

最近同学们都在写毕业记录,但传来传去极其不方便,就像是“旧时代”的产物。那些背负着六年情感的毕业同学们,遇到这些问题时,12 岁的郭伟一都看到了。

在周围人的印象中,足够冷静、逻辑性强、心思入微的郭维一,像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有点“成熟”,像个“小大人”。

在郭伟一看来,如果能把同学们录进手机里,不仅填写查看方便,还可以插入照片和视频,尤其是能够永久保存,这一定是一件特别爽的事情。

基于他对编程的“多年”执着,郭伟决定做一个小程序来实现他的想法。他找了几个同学,请他们帮忙满足需求,他负责设计和开发。在测试过程中,学生们还来帮忙找bug,提出修改建议等等。一个月后,这款“同学记录”小程序成功上线,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事实上,这并不是 Guo 最早推出的 中唯一的一个。

2017 年的一天,当他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发文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小程序”入口,引起了他的兴趣。“我也懂一些 C++,所以想知道能不能试试做个小程序?”“孩子若有所思地说。

就这样,他开始了小程序编程实践的道路。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他开始逐渐理解小程序的语法,开始从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做起。“当时,我们有大量的数学题目分数计算题,但是普通的计算器不能用来计算和检查分数问题,所以我想尝试做一个具有分数计算功能的计算器小程序。”“郭伟说。

有的同学在用计算器小程序,这让郭伟一对自己增加了信心。随着他对小程序的理解加深,他开始探索可以为身边更多人服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郭伟毅天气预报”小程序和“郭伟毅”同学记录小程序。

如今,郭伟一的小学生活已经结束,但他开发的小程序却留在了每个学生的微信中,成为了他们最好的“纪念品”。

而郭伟一也通过小程序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还有比他大 5 岁的高中生张景浩。

别看今年才 17 岁的景浩,目前是一名拥有 7 年以上“经验”的“资深”程序员,独立开发的 3 个小程序已经上线。

除了打码,张景浩还有游泳的爱好,他还是学校“东风东泳队”的成员。2017 年 5 月,当他得知游泳队报名比赛和计算成绩不便时,他决定为母校添砖加瓦。

考虑到家长的需求更多在微信,他想:我为什么不做个小程序呢?此时,小程序才诞生 4 个月,他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自学小程序开发语言。一个月后,“东风东泳队”小程序被他腾空。

虽然持续了一个月,但我不得不兼顾学业,所以我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工作。所以,1.0 版本一推出,就出现了很多 bug,学生家长纷纷前来抱怨。此时的张景浩只有 15 岁,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抱怨,他也有过情绪,但冷静下来后,他知道自己必须承担责任,像成年人一样解决问题。他将学生家长反馈的问题一一梳理出来,然后在技术上进行优化迭代。

正是怀着激情,郝靖在编程的孤独道路上走了 7 年。

然而,过去的 7 年并没有耗尽景浩的热情。当被问及后续计划时,郝景表示,高考结束后,他会继续深入研究小程序,并考虑小程序的 WXS、云开发等新探索,努力做一个融合服务的小程序,方便大家的生活。和喜茶GO一样,你可以在线下单,不再需要排队等候,或者你可以直接出门,无需考虑任何事情。

同学眼中的“大神”

当 17 岁的张静浩在高中时“探索”时,在大学校园里,莫文军和徐子煌成为了同学眼中的“神”。

大量调查表明,在大学校园里迷路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习,主修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莫文军,也曾被迷路“折磨”过,为什么不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呢?

“我每年都会看微信的公开课 Pro。”他说,自己早就一直是张小龙的粉丝,迫不及待地想开发自己的小程序。

动手做吧,莫文军兄妹们,根据校园大巴的实时查询和座位预订,花了将近 4 个月的前后时间,定制了一个专门的校园导游小程序——“南苑导游”。

小程序上线没多久,当一个不了解学校路线的司机犹豫不决时,老师给他推荐了小程序,司机真的通过小程序找到了正确的路,这让莫文军很受鼓舞,“因为小程序真的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真正的痛点。”

在开发小程序的过程中,莫文军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他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总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他不断学习,慢慢加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他不放过小程序的每一个细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这就是他愿意做的事情。

和莫文军一样,他也为母校和同年20岁的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徐子煌做出了贡献。

在大学生活中,错过上课时间和进入错误的教室是学生的常见现象。虽然情况影响了自己,但他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坐地铁,用小程序进大门没有感觉的经历,打开了徐子煌的新天地。其实,他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在自学编程的道路上已经“爬行”了两年。于是他立即在网上搜索研究如何开发小程序,他跃跃欲试,并产生了“自己动手,吃饱穿暖”的创作思路。

经过 2 个多月的探索和测试,一个名为“东莞公校园助理”的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可以快速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小程序。没有推广,很快就成为了学生微信的“常用小程序”,总用户数近万。正因为如此,他也成为了同学眼中的“神”级人物。

制作小程序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徐子煌当时没有足够的编程知识储备,学校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开放的课程接口,只好用爬虫软件来捡取课程信息,分析后写入自己的数据库。确实是一边学一边做很辛苦,他当时也想过放弃,但抱着“小程序能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初衷,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同学们的表扬是我信心的源泉。”他笑了。

在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第一次体验到了使用技术为周围的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许他们的小程序不是动不动就有几千万的数据,也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带来收益,但创造带来的便利其实是一件足够有意义的事情。

小程序世界里的“女人迷”

关于程序员有很多固有的标签,其中一个很大的误解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必须是男性。21 岁的“程序员”翁雅琳证明,女生的情感创意加代码,或许会有更神奇的效果。

翁雅琳是一个目标明确、行动力强的女孩,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她就偷偷地制定了职业规划——要么学习管理,要么学习计算机。最终,由于家人反对她学习管理,她独自一人走上了“代码农民”的道路。

她逐渐爱上了编程,并尝试通过小程序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翁亚林注意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和文化逐渐被时间抹去。氏族是她最关心的。

现代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境地。姓氏和名字逐渐成为简单的代号,而不是具有传统含义的文化符号。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洞察,她萌生了开发小程序的想法。

翁亚琳表示,她希望通过小程序,找到更多翁姓的人,并以此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根”。她拄着“小程序”这样的拐杖,开始了自己的源头朝圣之旅。

虽然每一次修改都像是一场“灾难”。然而,「你越努力,你就越幸运」,是雅琳的坚定信念。特别是,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以上同学,随着腾讯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微信编程创意训练营的正式开启,小程序的“战场”已经迎来了 100 多张年轻面孔。

“让创造产生价值”是本届微信小程序编程创意营的主题,旨在提升新时代年轻人的编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力量。

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微信将为 100 多名初中生提供为期 6 天的官方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完成小程序的基本技能,还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提高他们规划和开发小程序的能力。除了提供学习平台,微信还将鼓励年轻人创造。微信将为获胜团队提供价值 18 万元的现金奖励和 48 小时的编程创意之旅。

当然,这些年轻势力也会为小程序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一场属于 00 后的小程序程序化“大战”已经开始......

*版权声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共网络,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来源错误或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授权事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