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再好,消费者不买单?原因何在?

2024-11-08
来源:网络整理

“我的产品太好了!”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是企业和消费者心态的真实写照。

在广告行业十几年来,我见过无数的企业客户,谈起自己的产品就像是许多宝物,头就是路,你看我们的产品,功能齐全,品质出众,技术领先,设计精良,而且价格公道,物美价廉......

那么,消费者为什么不为此付费呢?我忍不住嘀咕道。

制造商觉得他们“负担得起”,但消费者宁愿以高价购买大品牌;

制造商认为“我的品牌好响亮”,消费者内心的操作系统是“你是谁?”;

制造商拼命宣传“我的产品太好了!消费者会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制造商觉得他们“拥有如此丰富的产品线,高、中、低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而消费者则“没有一个能打仗的人”。

1960 年,被誉为营销核武器的西奥多·莱维特 ( ) 发表了他的著名著作《营销短视》,在学术界和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文章中,他指出,公司衰落的原因是他们重视“产品”而不是“客户”。

如果你不关注用户,只关注现有的产品,那么任何一家公司都必然会被淘汰,即使你现有的产品是成功的和辉煌的。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健,以裁缝出身,努力工作才成就了美邦的诞生。这几天,周杰伦的超词引爆了全网,我想每个周杰伦粉丝都会记得他代言的 ,还有那句“不走常路”。

(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是美帮的粉丝,我一半的衣服都在他家)。

然而,在美邦在2011年达到巅峰,创下100亿元营收、年净利润12亿的辉煌纪录后,却扭亏为盈,持续下滑,2017年亏损超过3亿。

七年过去了,现在美邦的营收在六七亿区间,远不及巅峰时期,市值缩水了8%,股价徘徊在2元多。

周承建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其实他不懂时尚,“我只想做一辈子的裁缝。当美邦面临困境时,药方也是找到自己曾经的裁缝。

裁缝这个词,或许是他本意是强调品质、做工、工匠精神,但对用户来说,买衣服不是买做工、买潮流、买时尚设计和个性风格,只是做工好吗?

正如中兴百货经典文案所说,“在服装店养气质,在书店展示服装”。服装是时尚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理论。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是根本,但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和个性的产品是营销成功的关键。结果,美邦在 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大咖的攻势下被打败。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和消费升级,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品牌失败的时代。消费者需求正在迅速变化,顶级品牌正逐渐被新兴品牌所取代。

IDG 估计,未来10年,大部分现有品牌将被新品牌取代,这一比例可能达到50%以上。

今年3月,甚至出现了宝洁公司退市的尴尬(尽管结果证明只是一场误会),曾经占据中国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的海飞丝、欢欣和潘婷现在已经跌至30%。

再看看另一家快消品巨头百威英博,2018 年总营收下降了 3.2%,净利润下降了 45.4%,但幸运的是,百威中国的市场表现非常出色。但即使在 2019 年第一季度,百威中国的销售额也开始下滑。

大品牌的危机已经出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远离市场和消费者而引发的危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很容易陷入内部视角和 A 方思维,认为只要你生产出好的产品,消费者自然会跟着你走。

因此,他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效率、质量管理、运营水平和技术改进上,而忽视了外部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变化。

这正是 指出的营销短视,只关注具体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却不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就必然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抛弃。

营销行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比喻,消费者不买电钻,他们买的是墙上的洞。

如果出现新技术或替代方案来帮助消费者更轻松、更便宜地钻这个孔,那么毫无疑问,消费者会立即放弃购买电钻。您的产品有多好,您的品牌有多好并不重要。

换个说法,消费者真正买的不是相机,而是照片。这很容易解释为什么胶片相机将被数码相机取代,而数码相机将被智能手机击败。

当我的手机可以拍摄高质量的照片并使其更易于查看、编辑和共享时,我为什么要购买相机?普通消费者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您的产品只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临时手段。一旦您有更好的方法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只需几分钟即可被替换。如果消费者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你所在的整个行业都将被颠覆,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这就是为什么 Mike 警告五力模型中的公司不仅要关注自己和现有竞争对手,还要关注替代方案、潜在进入者以及上游和下游。

今天,有许多公司不是被业内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来自你无法想象的角落。

康师傅的没落不是统一造成的,而是外卖平台美团、Ele.me 的崛起,而外卖就是方便面的替代品;宝洁公司的衰落是由于其上游电视媒体和下游大型超市的衰落。

传统零售的逻辑是,人们在寻找商品,消费者想买东西自然会去超市、便利店、小卖部。

所以渠道为王,货架思维非常重要。谁在超市货架上拥有更大、更引人注目的一排,谁就会卖得更好。

但新零售的逻辑是找货的人,而电商平台则根据你的购买记录和需求预测,把你觉得需要的东西推给你。

因此,新品牌准确定义目标人群、消费场景、用户体验和社交关系非常重要。

消费者并不缺乏产品,因为今天是一个产品爆炸的时代。无论你买什么,当你走进超市或搜索购物网站时,不是有几十个品牌等着你翻牌吗?

消费者不缺质量,也不缺信息,所以草平台、评价机会、评论网站很多。当然,消费者也不缺广告,整天被广告轰炸,你还在不认识对方的情况下扼着喉咙大喊大叫,毫无疑问你会被消费者忽视,你是什么?

你知道,当谈到营销时,排名第一的问题不是 “你是谁?”“”How are your you?“,而是”谁最有可能买你?”。

营销不是从产品开始的,而是从用户开始的。公司仅仅生产一种产品,然后大肆宣传他们有多好是不够的,你必须首先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会打动他们掏腰包,以及他们购买产品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然而,我们看到市面上绝大多数广告都是在自吹自擂,其实消费者根本不在乎;包括对产品核心价值的提炼,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但并不考虑消费者在购买你的产品时真正买的是什么。

日本的优衣库一度被视为便宜货,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掉标签,生怕被别人看到。

那么此时,作为优衣库,你如何提升自己的品质、做工和性价比呢?

直到优衣库重新设计了整个品牌,从店址、店面装修、VI设计、网站建设、广告投放成为快时尚偶像,优衣库才俘获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心。

这是消费者真正关注的地方,也是痛点所在。

无独有偶,台湾的泉联超市也注重省钱、便宜。我们知道便宜是强大的购买动力,但这套对老一辈的消费者很有用,但年轻人不买单,手里有购物袋就觉得丢人。

因此,2015年,全联制作了一套“全联经济美学”,将存钱转化为一种态度,一种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一种年轻人的消费美学,让人们在进入全联时变得理所当然、大胆起来。

就这样,年轻人接受了整个工会。

这一系列广告不是关于整个工会有多好,而是关于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金钱,应该拥抱什么样的消费理念。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证明了该机构存在的根本价值。

代理没有企业了解它所处的行业,也没有企业了解它的产品,那么为什么公司不自己做咨询、推广和沟通,而是找代理呢?

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代理提供了企业中稀缺的外部视角和用户思维方式。代理的根本价值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这样更容易发现公司产品和运营中的问题和不足,也更容易制作出打动和说服消费者的广告和内容。

为了吸引90后消费者,李宁曾喊出“90后李宁”这个惊天动地的口号,直接粗暴地表示李宁是属于90后的品牌。但90后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李宁也因此得罪了70后、80后,失去了老婆和士兵,多年来持续走下坡路。

我想那个时候,李宁的管理层肯定很郁闷,90 后我们甚至喊出李宁,为什么不买单呢?

这是因为“90后李宁”归根结底还是一句从甲方思考出发的口号,就像一个蹩脚的中年男人试图讨好自己的弟弟妹妹。“90后李宁”和“90后,来买我,我爱你”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销售用语,而不是一个价值主张。

等到李宁走到纽约时装周,扛起国潮的大旗,这一次90后才真正买单。为什么?因为李宁懂年轻人想要表达什么,他们想要什么样的风格和个性,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传统上,消费者是产品的终点,营销是推动产品从生产车间转移到超市货架,再到用户的生活空间的努力。

但真正深入思考,你就会知道,消费者并不是产品的终点,其实消费者才是产品的出发点。

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我觉得将产品业务与公司的经营使命分开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目前的主营业务和产品不足以完成这一使命,那么公司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务转型,以回归客户价值的基准。这个基准衡量了企业从生产、管理到分销和推广的全过程。

结束。

关注微信公众号空手而归(ID:),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获取热门文章。

“规划初学者指南”和“规划高级指南”。

关键词: 规划

《品牌介绍指南》、《品牌进阶指南》、《10分58秒,阅读三大品牌模式》。

关键词:品牌推广

营销 = 创造差异化价值 + 用户管理(DM、UM、CRM)。

关键词:市场营销

《战略入门指南》《战略进阶指南》:战略的起点是创造优势,战略的终点是建立壁垒

“.

关键词:战略

“10分49秒,读定位”、“定位已死”、“定位,营销史上最大的闪烁”。

关键词: 定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