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就走”这句话最近成为一些犯罪分子的目标。近日,一个名为“早起挑战”的小程序,既鼓励参与者早起,又可以赚钱,在一些人中迅速走红。看似两全其美的背后,小程序却成为不法分子“坑蒙拐骗”的平台。
事实上,“早起签到”骗局并不复杂。从规则上看,每个参与的用户先缴纳少量押金,每天早上按时用手机签到,然后对未签到的押金进行瓜分。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很快就有人发现,运营商可以随意更改“提前签到”的后台数据和签到规则,故意造成用户无法签到,用户缴纳的押金就成了“唐僧肉”经营者可以随意享用。 “早起签到”小程序骗局利用虚构事实或真相骗取巨额财物,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提醒人们面对新的小程序需谨慎。
小程序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微信已上线小程序100万个,互联网上已有超过150万开发者和5000个第三方开发平台。但由于小程序平台开发简单、易学,经常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获利的工具。用关键词“小程序诈骗”上网搜索,目前显示“共有相关内容”。从“假冒”企业推销代理服务,到诱导商户签订虚假合作合同,不法分子利用用户信息不对称,将微信小程序作为诈骗“温床”,涉案金额达数百万。
维护小程序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多管齐下。首先,微信平台应承担监管责任,加强对开发者的约束,健全违法犯罪活动识别和举报制度,及时发现违法微信小程序并下架,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其次,要及时跟进立法机构的相关立法和政策,为执法部门和平台及时采取监管措施提供相关依据。三是监管部门可以建立工作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精准打击违法小程序的时效性和力度。最后,每个用户都应承担起公共责任,不断提高使用微信小程序的媒体素养,对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敏感并及时举报。
总之,面对不断演变的网络诈骗,我们必须更加提高警惕,明辨是非。不管形式如何变化,骗局就是骗局,永远不可能是真的。只要大家绷紧风险这根弦,就一定能实现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