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支付宝小程序正式向个人开发者开放公开测试。
不过,目前支付宝小程序仍处于“小规模公测”,每天只有1000人的项目被审核。而且,出于相关法律和安全要求,支付宝此次并未开放个人账户的支付接口。
另外,在创建小程序时,可以看到个人开发者的类别比企业少,分为六大类:生活服务、餐饮、旅游、快递邮政、体育、个人技能、其他类别。其中,最大的生活服务品类包括会计、日历、天气等26个二级品类,从这一点来看,平台似乎希望个人开发者能够专注于生活服务。
个人开发者的春天来了吗?
2018年9月,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面向企业开发者公开测试。不到半年的时间,线上小程序覆盖了出行、医疗、便民、政务等大部分业务品类和场景。
现在支付宝的行业渠道大部分已经完善,个人开发者还有机会进入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开发者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了解的是:如何找到更多垂直的使用场景,如何基于用户的兴趣爱好,甚至满足更小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如果你想了解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在补充支付宝小程序的生态多样性。
了解了定位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如何开发和运营小程序。
其实我们很容易想到微信,因为它是第一个向个人开放的小程序平台。自然,有很多优秀案例值得“学习”,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学习”而不考虑平台的特殊性,性可能会“水土不服”。
微信和支付宝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前者专注于社交,后者专注于支付。
与微信用户相比,支付宝用户更具目的性。
扫码,输入密码,关闭。转账,输入密码,关闭。收集能量,水,关闭。
支付宝用户的使用目的非常明确,做事、做完事、离开。在明确的目的驱动下,用户使用的主动性也很强。这样的用户使用习惯与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的先天基因密不可分。
同时,支付宝向企业开放公测,平台首批产品是各类生活服务场景较强的小程序(水、电、煤支付等),也培养和强化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目的性强,主动性强。
与微信相比,这也是支付宝一步步利用产品功能做出的最大差异化。至于微信上创建的各种社交、游戏、内容小程序,支付宝可能无法应对。
那么支付宝需要什么样的小程序呢?
首先,工具小程序作为App生态的补充,一直受到平台的欢迎。
比如生活服务品类下的记账、办公、计算、报价、信息查询等,在支付宝都有大量的用户需求。
尤其是记账品类与支付宝本身的金融支付属性有很强的关联性,小程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记账体验。
此外,小程序的开发还应充分考虑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并提供配套服务:
支付宝现在的用户在生活服务方面非常聪明。比如,他们来支付宝办事、买东西、看投资理财产品。对于这些用户群体来说,基于其需求的支持工具和服务可能会更快获得认可。小程序也会更快地被平台发现并获得推荐。
同时,虽然企业开发商可以提供大部分生活服务,但覆盖密度和广度仍有提升空间。这时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垂直服务,甚至挖掘身边小群体的定制化需求。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支付宝小程序也会有一些受限服务。不允许进行简单的信息展示、贷款和信用卡服务等。
总之,开发者可以根据支付宝平台用户的特殊使用习惯打磨小程序的工具属性,或者考虑为身边的小群体提供垂直服务。
支付宝小程序的春天来了吗?
支付宝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日均打开支付宝App下拉入口进入小程序的人数为4次,次日重复访问率为65%。
“支付宝小程序整体收藏访问量较上月增长20倍,支付宝用户初步养成了主动发现、收藏、重复使用更多更好小程序的习惯。”支付宝小程序负责人管忠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小程序应用数量已达12万个,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2.3亿。
尽管如此,与频频火爆的微信小程序相比,支付宝的小程序始终显得不温不火。基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腾讯拥有强大的游戏基因,“跳一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除了“国家队”玩之外,微信本身的社交性质也非常适合小游戏的分享和传播。
我们在支付宝开通的小程序分类中没有找到游戏。毕竟,如果一家从事金融、支付的公司突然开始游戏,平台和用户都会感到不舒服和不合适。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上为数不多的稍带娱乐性的场景之一,但这种公益场景更多是为了增加用户活跃度,并不能等于游戏的一半。
除了缺乏内置流量的游戏品类之外,支付宝的“勤奋”语气有时也会让人感觉其存在感不高。
这个平台的基调在支付宝首次向企业开发者开放时就定下了。
支付宝小程序负责人管忠表示,“支付宝的行业渠道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服务心态,比如用户需要交水费、电费、煤费的时候就会开通‘生活缴费’。我们开通行业渠道渠道帮助优质小程序提升商业变现能力,除了官方服务之外,我们还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未来这样的组合将会越来越多。”
用户在支付宝支付水电煤费或者使用一些政务小程序查询信息时,使用目的非常明确、针对性强。用户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出于特定目的,所使用的小程序受到的关注较少。
在支付宝里,各种水、电、煤、政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基础设施”。用户虽然使用过,但认知度不高。
就像电、网络、微信一样,只有它们消失之后,人们才能感受到它们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支付宝中的很多小程序都带有这种“基础设施”功能,但微信却不是这样。很多微信小程序不仅仅是用户的必需品,而且是娱乐性的。
最后,微信的领先优势也让支付宝的小程序显得“默默无闻”。
微信小程序拥有150万开发者,小程序应用数量超过100万个,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日活跃用户达2亿。
无论是小程序数量还是参与开发人数,支付宝仍需努力追赶微信。
“其他”品类仍有无限可能
目前,小程序领域也在多方面百花齐放。微信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几乎可以覆盖我们使用的任何场景。也是转化率最高、优质小程序产出机会最大的社交渠道。
百度小程序现在更多地用在搜索顶部。很多关键词已经占据搜索引擎前列,流量精准且便宜。
今日头条小程序以内容推荐为基础,更多的是内容创作者的变现工具。
最后,想象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打开支付宝或者打开小程序?用户只有在扫码、缴费、转账、采集能源等强烈需求时才会打开支付宝。
用户确实有很强的开放主动性,但这种主动性是基于使用目的和刚性需求,这注定了支付宝小程序具有与其他平台完全不同的特点。
同时,用户对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平台也需要一定的严肃性来维持这种信任感。这种严肃性自然也可能与广告变现相冲突。
目前支付宝尚未为个人开发者开放支付接口。对于开发者来说,如何变现也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不过,支付宝小程序的“其他”品类仍然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以往的经验,支付宝并不想对个人开发者设置太多限制。相反,我们希望让用户更广泛地参与进来。我们希望在创意方面,个人开发者能够给平台以及一些类似的开发者提供更多的灵感。
“其他”类别或许是个人开发者激发灵感的创意入口。
支付宝特殊的使用场景可能确实需要足够有创意的小程序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