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19日,广州一鲜电商股份有限公司(完美日记母公司,以下简称“一鲜电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YSG”。
谁能想到,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才成立不到四年!从2017年推出“完美日记”品牌并开设天猫旗舰店到天猫双十一化妆品品类第一,市场份额提升至5%,仅用了三年时间。
完美日记被无数媒体和网友称为“国货之光”。其商业模式已在像素级被放大,并在商学院的各种研讨会上举行。
此时,易县电商市值已达300亿元。其创始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易线电商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欧莱雅”。
然而就在近日,一鲜电商发布公告称:
我收到纽交所的一封信,称由于该公司股票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没有回到1美元以上,纽交所将启动易线电商暂停交易。和退市程序。
要知道一鲜电商作为国内美妆产品的领头羊,去年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
随后一路下跌,股价从最高点26.7美元跌至今日50美分,市值跌幅超过95%。
随着易县电商市值暴涨又暴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短短一年时间,在产品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市场没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情况下,易县电商为何被资本抛弃?这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对国内品牌有什么借鉴意义?
01.
完美日记投资者为何“用脚投票”?
一线电商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完美日记从0成长到估值70亿美元,创下了新消费品牌新的增速。
闪电般增长的背后,是资本圈真正的金银乐观情绪。其根源在于前所未有的超大型“微商”商业模式。
在一鲜电商打造的完美日记出现之前,中国化妆品品牌的上限曾被定为年销售额10亿元。
完美日记2017年横空出世,2018年突然像一匹黑马,奇迹般地创造了闪电般的增长曲线——从2017年到2019年,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完美日记为何在短短两年内从0增长到超过30亿?
不少媒体已经总结了“大牌平台”的定位和“以营销为中心”的做法。
前者是产品,后者是营销。完美日记在这两点上做到了极致,短短几年就成为国产化妆品第一品牌。
然而,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矛盾:
一方面,“大牌换代”注定是微利的。而且,“大牌换代”的定位越深入人心,就越不敢提价;
另一方面,“重营销”要求加大营销投入。近三年,易线电商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1%、65%、68%。
如果这种玩法不变,基本上就没有盈利的希望了。
当然,资本市场害怕的从来不是你亏钱,而是你亏钱了,你没有挤掉别人,自己的成长却停滞了。
易线电商股价跌幅如此之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增长停滞。
其收入增速从2019年可怕的377%骤降至2021年的仅11%。
换句话说,高营销投入并不能带来高增长。为什么?
部分原因与完美日记“大牌替代品”的定位有关。
据中泰证券数据显示:
2016年至2020年,国内高端化妆品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7%,而大众化妆品增速仅为5.8%。
换句话说,完美日记“取代大牌”的定位已经将自己锁定在低增长市场,其后续增长乏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看来,问题并不是完美日记不够努力或者执行能力弱,而是很有可能在化妆品领域,“取代大牌+专注营销”的商业模式本身就会被淘汰。不工作。
因此,我们也看到投资者用脚投票。
02.
完美日记为何崛起?
如果我们回顾2017年,我们会发现不仅完美日记在崛起,几乎所有国产品牌都在崛起。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婴儿潮一代进入30多岁,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开始对国货更加宽容、支持和自豪。国潮概念于2017年首次提出;
2、互联网平台红利。淘宝、抖音、小红书等依靠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
3、强大的基础设施使我们拥有成熟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体系。
这就是这三者的互补,构成了当时“快消品牌”崛起的“天时地利、天时地利、人和”。
咖啡品牌瑞幸、运动品牌安踏、李宁、羽绒服品牌波司登等都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
但我们会发现,大家都在“电梯”上,但完美日记跑得最快!令人瞠目结舌的营收增速背后,他到底做了什么?
有商业媒体将完美日记的成功归功于其明星饭圈营销。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在我看来,平价品牌的饭圈营销是利大于弊的。
饭圈营销的高情商术语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陪伴”。
情商低的说法更切题。就是“把用户当韭菜,反复收割”。
一个“大牌替代”的品牌既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越的差异感,也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又何必做这种多余的事情呢?
因此,我认为完美日记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它又苦又傻,做了三件常见而又不寻常的事情:
1、疯狂新品
2. 饱和交付
3、大品类超低价卡槽
简单来说,就是快、准、狠:
快速——快速生产新产品,无论流行什么;
精准——精准全面,击破所有渠道,一网打尽;
无情——放弃利润,疯狂打折。
追求高营业额,卖货比你快,广告比你更积极,价格比你低。
据一位买家研究员介绍,易县电商往往一有想法就开始做广告、看订单,然后代工就开始赶工。
2018年初至2020年6月末,一鲜电商在食药监化妆品注册网站累计注册产品1553个。
国内老牌品牌智友泉、卡姿兰分别注册了850款和700款车型。
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完美日记出了两个卡兹兰。
在化妆品品类中,用户搜索最多的两个品类是口红和眼影,完美日记正在这两个品类上疯狂推出新品。
口红系列从反重力唇彩、小黑钻到联名大都会、小粉钻;
眼影系列从银河九色眼影盘、老虎盘、小猪盘,到国家地理联名等等,新品纷纷出炉,让人目不暇接。
而且上线火力十足,采用高度饱和的营销策略,覆盖全网,从商业化程度最低的哔哩哔哩、知乎,到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小红书、抖音,覆盖全网。
此外,在营销方面,易县电商是“价格屠夫”。百元以下的卡槽价格带压缩了前期的毛利,更不用说毛利了。还利用各种促销手段,如第二件半价、1元买、买一送一等来抢占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一鲜电商的玩法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降低利润不赚钱+快速投入获取用户,再加上资本放大杠杆效应,争取闪电战并迫使其他品牌离开。重新开始做大蛋糕。
03.
国产品牌的危险与机遇
通过回顾,我们会发现,一鲜电商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一个品牌,而是想做一个平台。
通过搭建线上渠道,积累用户和流量池,直接对接海外DTC(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模式)理念。这个体系需要依靠的是强大的产品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但问题来了。高速赛马的后遗症也相当明显:
1、产品的高速迭代必然导致产品力不足,缺乏大单品,而一鲜电商的复购率也从30%下降到如今的不足10%;
2、品牌刻板印象过强,品牌高端战略难以实现。
进入2021年,不少国际大牌纷纷“放低身段”,开设子品牌、降价与崛起的国产品牌竞争。易线电商将自己定位为“大牌替代”后,却两面受敌,高端品牌战略难以实现。
3、资金周转陷入困境。一线电商过去的策略是不关心营销投入的投资回报率。即使投入1元营销费用,也只能产生0.8元的销售额。它追求高周转和高市场占有率,但在消费趋势下滑的今天,资金周转陷入困境。
因此,我们看到,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易县电商的市值“暴跌三千尺”。
但另一方面,国产品牌也并非没有机会——随着近期市场财报的披露,几家在A股上市的国产化妆品品牌表现都非常出色。
例如:珀莱雅2021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
薇诺娜的母公司 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超过50%。
但我们发现他们的产品策略与完美日记不同。他们没有开发全产品线的大牌平台,而是通过开发一两个大单品直接定位中高端。
比如珀莱雅的双重抗衰老精华和红宝石精华主打抗衰老,30ml的价格在250-300元。还有薇诺娜舒缓精华液,主打敏感肌肤,30ml售价300元左右。
还有价格较高的林清轩山茶花身体油,主打“油润肌肤”。 30ml售价在600-700元,接近国际一线品牌的价格。
打造品牌的成功在于大单品策略,而不是“爆款”策略。
他们通过密集的研发投入获得了核心配方,在某一细分领域占据了顶尖的市场份额,并将价格定位在中高端。
依靠一两个产品支撑公司的主要利润。
从目前的业绩和市场估值来看,“大单品策略”比“大品牌替换”有效得多。
他们同样被国外高端品牌包围,但他们的抗压能力显然要强得多。比如香奈儿推出了一款与林清轩类似的山茶花身体油,对国货来说极具攻击性。
但没想到的是,创始人林清轩报告说,“当香奈儿广告攻势最猛的时候,林清轩的产品销量不降反升。”
“只要你成为所在类别的第一名,竞争对手的广告只会帮助你教育市场。”
林青玄怎么会越挫越勇呢?
公开资料显示,已有20多年历史的林清轩选择了一条与逸仙电商完全不同的道路。
2016年,林清轩的产品已超过100种。随后两年,他们通过了市场复购率考验,将SKU数量从100多个削减到仅有2个。
既然我们要做高端产品,那么其他中低端产品肯定不再需要和高端产品使用同一个品牌,必须砍掉。
二是集中精力研发。据称,已组建了30名博士专家团队,全力投入山茶保湿油的研发,包括提取技术、配方、香精等,并已获得该领域20多项发明专利,构筑科技护城河。 。
第三步,构筑原料护城河。拥有油茶苗圃基地380亩,合作种植油茶4万余亩。他们计划未来再种植5000万棵山茶树。林清轩估计,即使有竞争对手推出类似的山茶配方产品,一旦产能扩大,对方的原材料也跟不上,也就无法在这款产品上与林清轩竞争。
综上所述,依靠技术领先制造产品壁垒,控制上游供应商,影响行业格局,长远培育品牌,建立品牌护城河,或许是国产品牌更稳妥的机会。
当然,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被资本控制的信心,走上品牌长远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