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同学抖音账号:小马哥聊软件测试
这两个月,我参与了一个微信小程序项目。团队很小。除了测试工作之外,还引发了很多杂七杂八的问题。这是一个小小的收获。网上有一些介绍小程序测试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从测试工具的角度出发,针对小程序产品特点进行测试经验分享的相对较少。
01小程序产品的版本类型
小程序分为开发版、试用版、正式版三种版本类型。
开发版和试用版不需要审核。您需要为微信帐号配置权限并扫描小程序二维码才能访问。正式版需要经过微信审核流程,这意味着处于开发阶段,产品尚未成型。不管你想折腾多少,微信都有办法知道。这并不是说你在网上找到一个框架或工具,却没有人知道如何在本地发挥它。使用微信小程序开发者工具前必须扫描二维码。开发版和试用版的区别在于,开发版小程序的二维码有效期较短。
在项目中,我们通常会准备三套环境。开发版接入测试环境,试用版接入预发布环境,正式版接入生产环境。
02 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架构
大多数小程序产品都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架构。前端虽然也有逻辑处理,但多用于缓存,优化体验。关键流程和状态传递仍然需要通过调用后端接口来实现。接触过前后端分离的Web或App项目的测试人员可以轻松上手测试小程序产品。
API、http/协议、json数据传输、协议……这些基础知识是测试人员的必修课。还要加强分析问题、定位问题的能力。当发现问题时,需要快速判断是前端、后端还是第三方组件的问题。由于小程序产品有不同类型的版本,所以还需要排除是否不是最新开发版本或者是多个环境没有处理好,导致字符串数据……快速定位问题,完整日志需要。不仅是后端界面日志,前端页面也应该在捕获到特殊的客户端异常时进行报告。这往往是开发人员容易忽视的事情。
开发架构和团队情况决定了测试策略。小程序的UI测试大部分是由产品和设计师完成的。测试人员需要关注前后端交互、后端接口测试自动化、兼容性测试等任务。比如前端是否该缓存的地方没有缓存,反而频繁调用接口,影响网络体验? ……
小程序的UI自动化虽然可行(),但界面毕竟变化太快,自动化测试的重点会在界面层。
免费领取码同学软件测试课程笔记+海量学习资料+完整视频+最新面试题。您可以转发文章+私信“马同学666”获取资料。
至于测试工具,我习惯使用burp来抓包,自动化接口,偶尔也用它来读取消息。其实微信开发者工具也有类似的功能,在测试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03 微信服务通知逻辑
微信支持服务通知跳转至小程序。不关注小程序的微信用户甚至不太关注服务通知这个词。事实上,服务通知已经被大量社交电商小程序使用,成为新的营销入口。
微信服务通知需要小程序向微信传递表单id参数,然后根据服务通知模板向微信用户发送微信服务通知。但表单id并不是小程序本身生成的,而是由微信生成的,当微信用户在小程序内操作时返回给小程序。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小程序页面进行操作,小程序前端页面不会收集微信提供的表单id,而是返回给小程序后端。小程序后端无法向用户发送微信服务通知。 。不同的微信用户在小程序中的操作频率不同,表单id的数量也不同。所以,那些以服务通知方式作为营销入口的小程序,确实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04小程序代码的兼容性问题
目前小程序不支持直接分享朋友圈,只能分享微信好友。因此,不少小程序都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做法。通过小程序代码生成图片,用户可以退出小程序并将图片发布到朋友圈。
由于小程序代码是作为图片的一部分,所以涉及到小程序代码的位置和大小,一定不能影响原图的美观。生成的小程序代码也需要可识别。这就需要前端工程师努力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
我们干脆聘请了一家外包公司来做兼容性测试。
05 个人想法
小程序产品是微信生态系统的产品。想要利用这个流量入口,就得下功夫了解里面的规章制度。正如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并没有取代Web系统一样,即使未来两三年是微信互联网时代,微信小程序也不会取代App。然而,就像App抢走了一些Web使用场景一样,小程序也会抢走一些App(工具、社交电商)使用场景。因此,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无需担心是否要跳入小程序开发的浪潮。出于个人兴趣学习并不难,但如果是为了工作,还是要专注于自己选择的行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和载体,需要深入思考。
结尾
免费获取码同学软件测试课程笔记+海量学习资料+完整学习视频,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自动化软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