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c到,我的浏览器历史可谓跌宕起伏。
我的手机上安装了很多浏览器,但是没有常用的浏览器,比如UC浏览器、QQ浏览器、360浏览器。
其实我是UC浏览器的老用户了。我来自Java按键手机时代。 UC浏览器在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前,意气风发,几乎统治了所有国内手机市场,与他不相上下。市场上,Open浏览器和QQ浏览器只是其中的两个。
那时有按键式手机,页面都是静态页面。由于网络速度跟不上,而且当时的流量费极其昂贵,浏览器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在首页出售导航位置。
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由于互联网不发达,信息传播有限,大家只能对某个网站进行传播,或者在贴吧、天涯等上进行讨论,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浏览器导航越多,用户越多,就越方便,就越多的浏览器公司愿意出售导航位置。这时,就发展成积极的推动。
对于当时的 UC 浏览器用户来说,Open 是一个小众群体。我用过很多次Open ,确实符合其宣传的打开网页的速度。是它的下载功能劝阻了我。 (当时Open浏览器的下载功能比UC浏览器差很多)
这里提一下,由于当时网络(2G)较慢,浏览器厂商在优化打开网页的速度时,在云端对网页进行了压缩。例如,将大图片压缩使其变得模糊,那么这里重要的是服务器带宽速度和云压缩算法。
当时使用QQ浏览器的人大多是为了方便登录QQ空间、QQ农场。
后来时代出现了分化。得益于4G网络的普及以及 内核的开源,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开始基于开源内核定制自己的浏览器内核。
这里先说一下,浏览器内核是浏览器的主要灵魂,它相当于一个代码解释器,将网页代码解释成我们看到的网页界面。我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比如UC浏览器的U3内核、QQ浏览器的X5内核都是基于内核定制的,因此操作空间大,功能也比内置浏览器更强。比如UC浏览器已经从底层实现了网页的护眼模式以及视频播放的拦截和缓存。当然QQ浏览器后来也实现了这些。
直到UC浏览器大改版之前我还在用UC浏览器,因为当时UC网盘、云同步书签、UC酷影模式真的很有用。我找不到任何更换浏览器的理由。
直到UC浏览器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增加了大版的UC头条新闻和UC震撼新闻,极大地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我经常打开浏览器搜索问题,几分钟后我就忘记了自己。打开浏览器的目的。
那时候我就开始想换浏览器了,但是无论怎么换,我都找不到UC浏览器给我的感觉,因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成本,为这些迁移添加书签也是如此。
此外,不少浏览器也效仿UC浏览器,添加了新闻、小说全家桶。纵观互联网的历史,你会发现所有类似的应用最终都会融合。
这是由市场决定的。例如,竞争对手的浏览器添加了新闻,这提高了用户保留率和广告曝光率。看到对手的部门KPI不断上升,我们自己的浏览器也绝对不会落后,也将加入到新闻桶中。
但您可能会问,谁想要一个充满新闻的浏览器主页?显然我和我周围的人都不喜欢它,那么为什么浏览器厂商坚持要添加新闻桶呢?
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你所看到的并不是情况的全部。在古代,它是天圆地方说的支持者。就像你周围的人都用微信,你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用它来发送通知。
每年都有很多网友教大厂商如何做产品,认为大厂商不知道如何做产品,不知道用户的想法。然而事实上,大厂商知道的远比你多。他们有后台监测数据和产品研究分析。所以浏览器添加新闻后,很多人表示不想要这个功能,但他们很诚实,忍不住点击了那些震惊公众的文章。
我忍不住点击它,但我是一个顽固的用户。虽然身体上我很诚实,但精神上我还是有点抗拒,因为浏览器之外的东西会让我分心,而分心就意味着浪费时间。 ,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感觉用它会莫名的浪费很多生命。
后来我把自己和手机隔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放弃了很多习惯。这包括浏览器部分。
我能够重新采用新的浏览器,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并停止在任一浏览器中保存重要书签。 URL很简单,我就写下来。如果网址比较复杂,我会写下搜索关键词。
这让我可以随意切换浏览器,它最终成为一个单一职责的上网工具。
这段时间我尝试了上的浏览器。非常简单,手势操作也非常好。了解后才知道是阿里巴巴的另一款产品。
我以为阿里巴巴其实是想返璞归真,但后来发现夸克浏览器更像是浏览器在AI领域试水的探索性产品。但效果还不错,至少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分心。
当然,浏览器并不能完全满足我的需求。我需要一个更灵活的浏览器来使用它。我发现Via 还不错。它可以将我自己的脚本注入到网页中,可以实现很多个性化的需求。
我尝试编写了一些脚本,发现它们非常好。从此我就在浏览器和Via浏览器之间切换使用。
这是我与 浏览器的爱情故事。
我当然是在骗你。很多细节没有写出来。太长了,打字也太累了。
简而言之,
滚滚长江东流,
海浪淹没了所有的英雄,
是非、成败皆徒然。
每个幸存下来的浏览器都有自己的技能。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使用某种浏览器而鄙视别人的浏览器。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去争论哪个浏览器更好。
这也适用于其他事情。不要把自己的品味放在高处。毕竟我们是人,那些只是工具。工具是为人服务的。没有最好,只有适合。
青山还在,夕阳几度红。
渚河畔的白发渔樵,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酒欢聚。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情,都是在笑话中讨论的。
也许几十年后,浏览器这个东西就根本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茶余饭后的笑话和怀旧的话题。
我叫小明(谷华泰)。如果您是浏览器效率的爱好者,可以关注via插件网站,这是一个允许用户共享浏览器脚本的网站:
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