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战争片、生活片、科幻片还是外国大片?电影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好的电影会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引领时尚,带来相关的消费效应。有时候我们常常会通过一部电影喜欢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人。但电影是生活的升华。有很多夸张的气氛,来自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特效和高科技活动越来越多,作为娱乐还是不错的!
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手中诞生。 1905年,北京丰台照相馆创始人任庆泰拍摄了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为庆祝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博物馆成立并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展厅共4层,21个展厅,6个电影院。它是中国电影展览的最高殿堂,聚集了电影界最全面的资源,包括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中国电影的早期历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阶段的电影。电影的发展现状和成就,以及电影制作的历史等。展览展品丰富,让人眼花缭乱。最显着的特征是中央圆形大厅的圆形屏幕。参观者可以在巨大屏幕的环形路径上行走。
说实话,我是被抖音上中央圆形大厅的圆形屏幕那段美丽又梦幻的视频吸引了!下面我就以我的视角带领大家参观博物馆吧!首先,关注中国电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该博物馆位于朝阳区。我感觉位置有点偏僻。距离我们住的朝阳繁华地段打车大概20分钟左右。中国电影博物馆主题建筑前,一块巨大的屏幕与广场上断断续续的倾斜墙体形成“隔板”状的平面组合;建筑以黑色为基本色,外层采用镂空图案的金属板。 ,给这座光影艺术的殿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夜景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得别具一格,魅力十足。
“电影就是我的生命!” ——电影导演滕文骥,馆内众多影视明星的题词中,唯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一篇!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井的毅力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把工作当成“生命”,那么他们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而视电影为生命,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我感兴趣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的许多电影。其中许多都是我们父母谈论过的电影明星和角色。歌曲听起来就像是父母在哼唱,年轻演员们的笑容显得那么天真无邪。太棒了。尽管当时的拍摄设备和技术有限,但还是拍出了影响人们生活的好电影。战争片《英雄儿女》、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白毛女》、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56年评剧《刘巧儿》、1957年《女篮一号队》。 5》、《乘风破浪》、1963年的《朝阳沟》、1965年的《秘图》、1970年的《红灯笼》、《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举不胜举。
20世纪70、80年代生活在农村的朋友们最喜欢户外电影。夏天的晚上,匆匆吃完晚饭,我们扶着老人和小孩,在小板凳上看电影。电影还没有开始,孩子们就在白色的屏幕下互相追逐,他们的手影和人影在屏幕上跳跃,爆发出阵阵笑声。吃瓜子,闲聊,电影一开场,世界就安静了。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感动落泪。电影播放的声音嘶嘶作响,光束吸引了不少蚊子飞来,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注意力。电影结束了,人们还在热烈讨论剧情。我喜欢男主角,也喜欢女主角的裙子,哈哈哈!顺便问一下,我们村子什么时候放电影?我不知道!期待!
我还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一些特技,比如火车射击、人造雪、武术、3D等等。博物馆还播放一些老电影和歌曲。记得那时姨妈最喜欢唱《四季歌》。因为现在手机上听不到原曲了,所以特意录制了。沉浸在歌声中,姐姐打电话催促我们赶火车回家。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快速浏览了一下楼上的展厅。拍摄设备、技术、配音……很多,走到电影配音区的时候,我想起小时候看过《正大综艺》,每次都播放一部外国电影。我当时就很期待,毕竟可看的地方不多。
我还观看了很多著名的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长春电影节金鹿奖的奖杯。近距离的接触不禁让外行人看到了这些奖杯背后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前行,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为中国文化市场增添了不少色彩,滋养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祝中国电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