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焦虑症患者必看!3 个精读步骤助你提升阅读体验

2024-11-15
来源:网络整理

以前我平均1-2周就能读完一本书,而且还能记住书上的大部分信息。

直到越来越多的读书高手涌入朋友圈:

我开始患有“阅读焦虑症”,怀疑自己书读得不够多。

为了缓解我的焦虑,我选择了最糟糕的解决方案:

《速读》

简单浏览一下内容

盲目刷单

只要满足于打卡并完成的那一刻即可

终于,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但我能记住的却越来越少。

“重点从来不是你输入的数字,而是最终留给你的数字。”

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深度阅读的方法。经过两年的刻意练习,我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开书方法:

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样患有“阅读焦虑症”,希望以下精读三步对你的阅读体验有所帮助。

★“拆书”三部曲★

拆解“金句”

-一键将书籍摘录保存到

“做笔记是一种我在读到一个想法后非常兴奋的行为,并且必须将其写下来以‘使其成为我自己的’”。

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有画波浪线,用红色圆珠笔标记升华部分的习惯。

打开书本的第一步也是绘制草图。

其实主要有两点:

1. 设立自己的筛选标准,不要错过本质

中学语文课的固有思维是:

摘要的句子必须是华丽的描述,大段概括,阐述“中心思想”。

但也许平常的谈话和细节中就隐藏着一些秘密。

选择摘要不仅仅是复制和粘贴,它是培养阅读感的一部分。撰写摘要时需要注意:

微信读书中的书如何保存到电脑_微信读书保存到本地_微信读书怎么能放到电脑上

1. 注意提问,并用自己的想法反思所读到的内容。

2.学会提问。提出好的问题比得到最好的答案更好。

3、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强化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你必须学会​​重复、重复、再重复,同时平衡你的阅读速度。

另外,“窃取”别人的摘要也是一个好办法。

我经常用【微信阅读】来“一睹”别人的阅读总结:

图取自微信读书-《乡村教师》(刘慈欣)

微信阅读的划线部分让我停下来思考大家选择这句话背后的意图/角度,抓住我差点错过的细节。

2、摘录过程一定要快,最好加上自己的想法。

在使用【微信阅读】时,我通常会使用印象笔记剪贴板功能来摘录内容。

只需2步:选择复制摘要段落-返回桌面并滑动到主页(小部件页面),该段落将自动保存到。

整个过程不到2秒,方便以后整理和总结。

注释还将与摘要一起进行:

同步到 进行注释

这时我们不仅是读者,更是思想的输出者。

也许我们翻阅一本五百页的小说,只是为了发现那一句话,给我们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彻底开启新的思路,情不自禁地记录下当时迸发的灵感。正如小说的标题:“一句胜万句”。

希望你在拆包“金句”的过程中,也能找到并保留自己的“一句胜万”。

拆除“结构”

- 利用思维导图推演作者的逻辑

每本书的封面下都有一个骨架,作为读者,你有责任找到那个骨架。一本书来了:肌肉包裹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看书一定要用X光的眼光,因为这是读懂一本书、把握其骨架的基础。

上一段介绍的总结方法实际上是碎片化的记录,但是当我们阅读并理解整个章节/书之后,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组织整体情况。

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我最初是这样组织的:

ⅰ 列出本书的章节,了解整体知识框架。

ⅱ根据章节,摘录启发性的观点、案例和操作方法。

微信读书保存到本地_微信读书怎么能放到电脑上_微信读书中的书如何保存到电脑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突破文字限制,练习逻辑思维和知识联系能力

2、结构化排序可以进一步增强书籍的记忆力

除了实用工具的书籍之外,小说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推理。我们不是经常忘记角色的名字吗?尤其是翻译文献中的混名:

很多人放弃了《百年孤独》,因为人物关系太复杂。

事实上,一张思维导图就可以处理马孔多家族庞大而复杂的关系: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出自

整理好的思维导图还可以一键导出到 :

保存它以便稍后快速搜索,并将其集成到您自己的阅读和笔记系统中。

删除“主题”

上述的笔记方法都集中在一本书上。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尝试在书籍之间建立联系会怎么样?

你可以尝试“同一主题多视角阅读”的方法:

比如我最近在研究阅读方法。与此同时,我正在读J·阿德勒的《如何读书》、翁贝托·艾柯的《不想摆脱书》、郝明义的《更多的读者》。

对照参考、反复阅读,可以更好地拓宽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视野。

做主题阅读时,我会在 中整理阅读笔记。优点是每个笔记都可以生成一个链接,可以直接点击并被其他笔记引用。

像这样的链接经常出现在我的笔记中,以指出书籍之间的联系。

创建主题联系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标签。

每次我将关于这本书的摘要和想法保存到 中时,我都会为其添加一些标签。

方便快速搜索定位相关内容。

锁定话题后,你的注意力也会悄然集中。当你看到相关的微博和网络文章时,我也会标记并保存它们,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你周围的信息与主题的联系。

找到很多相关资料了吗?然后创建另一个笔记并开始组织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