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技术:从科幻电影到现实生活的跨越

2024-11-18
来源:网络整理

相信很多人在观看有关未来科技的科幻电影时,总会被电影中的“黑科技”所吸引。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感叹这些肆无忌惮的幻想,却没有想到,电影中的很多黑科技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

就像几千年前一样,人类从未想象过几千年后的今天会发生什么。手机作为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在电影中实现了许多新奇的功能。

1.指纹识别:1996年电影《孤岛》

第一款指纹识别机型:2011年的摩托罗拉。2013年的5s之后成为一种趋势,现在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

指纹识别技术最早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法国巴黎警察局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指纹的特殊性,指纹识别技术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指纹识别已经高度商业化。例如,公司员工卡、门禁、笔记本等都采用了指纹识别技术。

在手机中,虽然苹果5s并不是第一款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但是5s对于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中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听说的第一款指纹识别手机也是5s。

5s搭载的指纹识别模块也成为了当时该机的最大卖点之一。随后被大量手机厂商跟进,成为当今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功能。

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中已经发展了几代,并且越来越成熟。尽管指纹识别功能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很多电影中看到这项技术的运用。

比如电影《第六天》中施瓦辛格使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指纹识别技术,尼古拉斯·凯奇在《孤岛》和《国家安全》中展示了指纹识别的效果。

2.虹膜识别:1996年电影《碟中谍》

第一款虹膜识别机型:2015年富士通NX F-04G。三星2016年进入国内消费者领域,未来可能会取代指纹识别。

在很多科幻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机密的文件或者物品被存放在特殊的保险箱里,里面用到了虹膜识别,再加上电影中加入的一些神秘的背景和音效,看上去真的很真实,科技感十足。

事实上,虹膜识别技术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虹膜识别的相关理论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正式商业化。

虹膜识别技术利用近似红外光对虹膜图案进行扫描成像,通过图案像素的异或运算来判断相似程度。一般要经过虹膜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四个过程。

在虹膜识别过程中,虹膜从眼睛图像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分析和识别。由于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难以复制,因此理论上虹膜识别比指纹识别更安全。

事实上,这项技术在2015年就已经被日本富士通应用到了部分手机上,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成为趋势。大家真正熟悉的可能还是三星和刚刚推出的三星S8。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技术的出现。例如,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非常著名的电影《碟中谍》中,除了激动人心的谍战之外,克鲁斯每次接受任务都需要进行虹膜识别解锁,然后才能获得新的任务。

3.语音控制技术:1994年电影《真实的谎言》

跨时代的4S和人工智能的信息入口Siri。

我相信早期科幻电影中最流行的技术之一是语音控制。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相比,语音控制技术更加直观,不需要特殊效果。只需要演员与机器对话,就能营造出高科技的神秘感。

事实上,这项技术早在1920年就已经出现在电影场景中,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IBM、苹果、AT&T和NTT等科技巨头就开始研究语音控制技术。

到21世纪初,这项技术已经商业化成大量产品。在智能手机中,我们熟悉苹果的 Siri。

Siri是乔布斯在发布4s时推出的语音助手。那时候4s本来就是神一样的产品。再加上Siri这样的“黑科技”的加持,让这款产品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钢铁侠中的AI智能管家贾维斯

当然,Siri刚推出时,很多功能还不够完善,很多简单的日常命令无法实现。因此,不少用户抱怨Siri不太实用。

经过几代的发展,Siri已经越来越智能,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和实用。相应的电影,比如最经典的《真实的谎言》,施瓦辛格主演的特工;还有“钢铁侠”无所不能的AI智能管家贾维斯。

4、VR/AR技术:2009年电影《阿凡达》

2016年联想Pro:首款应用 AR技术的手机。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无疑是近两年科技圈最热门的术语。 AR和VR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许多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三维感觉。通过设备,虚拟世界的信息更自然地传达给体验者,让体验者沉浸在场景中。

增强现实是利用计算机叠加图像技术,利用虚拟世界融入现实世界并与之交互,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

↑↑↑华硕AR手机

在手机行业,有传言称即将推出的8也将是一款AR手机。至于VR手机,市场上也有一款产品叫做保千里大灵VR手机。它采用26兆VR一体镜头模组,前后两颗210°超视角广角镜头,实现360°全维球面全景拍摄,达到3D立体效果。

但就目前而言,在手机上加入VR和AR技术的体验与独立设备相比还不够好,但这显然是未来的趋势。

电影中也有很多场景是通过这些技术完成的。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电影制片人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向大家展示了飞船内部运作的场景。电影《钢铁侠》中,钢铁侠穿上钢铁战衣后,头盔内部的界面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的。

5、3D全息投影:1977年电影《星球大战》

这可以通过在手机上添加“金字塔”透明锥体来实现,上游正在开发3D全息投影芯片。

全息投影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2006年,这家日本公司就发明了一种可以利用激光束投射实体3D图像的方法。该技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进行小型爆炸反应。可以全方位显示3D图像,非常逼真。

近年来,我们的手机也已经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来实现这个功能,而且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实现。

↑↑↑手机实现简易版3D全息投影

我们只需要制作一个倒金字塔形状的透明塑料片,但是下载专门的3D全息视频源来体验。当然,如此简单的3D全息投影体验自然远不如专业设备所产生的真实感。

前段时间有传言称,美国一家公司正在研发3D全息投影芯片,未来将应用于电视、手机、智能手表等产品中。

在电影中,比如《星球大战》,莱娅公主(Leia Solo)出现的场景就是让人物以3D的方式凭空出现,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互动,显得栩栩如生。

例如,著名电影《回到未来》第二部中,大白鲨的形象也采用了全息投影。离我们很近的,2013年,歌手周杰伦利用全息投影技术与已故歌手邓丽君在空中进行了对唱。场面十分震撼。

总结:

有时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的伟大,它实现了许多我们平时不敢想象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幻想。就像几千年前,人类幻想着天堂,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看来,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是未来的钥匙。也正是科幻电影中的天马行空的幻想为科学提供了灵感。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新技术被用来造福人类。

分享